“中原商战”败局30年,却依然让人铭记

“中原商战”败局30年,却依然让人铭记

00:00
10:30

“中原商战”败局30年,却依然让人铭记




马上就到年三十了,大家年货都买的怎么样?


虽然大家现在都喜欢在网上置办年货,但是80前还是有逛逛商场的习惯,这不,资深财友小陈陪着陈爸到处采买,陈爸每年的习惯是去一家长春的老牌商场,亚细亚商场瞧瞧看看。


后来当小陈上了大学后才知道,每年过年大家要去采购年货的亚细亚商场,背后有着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



“当兵的人,永远记得他的班长”


20195月,河南焦作的一个度假村,有许多穿着蓝白色制服的人急匆匆的像是去参加什么仪式,感觉他们穿的制服像是服务人员,但是年龄又略大了一些。




原来,他们是去参加中国“昙花一现”的商业传奇——亚细亚商场的前员工的30年聚会。而穿着蓝白制服的人,也确实是亚细亚商场三十年前的服务人员。


为什么一个早就破产倒闭的商场,在30年后仍然能攒的起来员工局呢?


这还就真要从30年前说起了。


不知道有没有河南的财友,记得当年风靡一时的亚细亚商场?有印象的在留言板冒个泡呗?


上世纪90年代,在河南省会郑州亚细亚,堪称当年河南的商业名片。


据说那时候,有许多外地人到了郑州,一下火车,就会直奔亚细亚,哪怕只是逛一逛、留一张影,都不虚此行,就像人们去了北京都要去王府井一样。


30年后,亚细亚商场的前员工聚会当天,一位个子不是很高的中年人,与每一位来宾合影,一派主人风范。


他就是亚细亚当年的掌门人——王遂舟。


“老板好!老板好!老板好!”


亚细亚商场的前员工们呼唤着他们的“老板”王遂舟。但其实,王遂舟并不是老板,而是第一代职业经理人。



王遂舟



虽然已经离开亚细亚多年,但是当过兵的人,都记得他的班长。


1988年秋天,空军退役干部王遂舟,当年他32岁。


他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去当郑州市工商局铁路分局的副局长,一条路是去一家正在筹备的百货商场当总经理。


正当是经商热下海潮,所以他去了百货商场。


当时鼓动他去下海的是中原不动产公司总经理晋野,当时郑州最显赫的房地产商。


因为中原地产的老板在郑州二七广场东南侧开发了一个商场,但招商效果不理想,于是找到了王遂舟来救场。



右二为当年的王遂舟


“亚细亚”这个名号出自王遂舟,当时风靡中国的韦唯和亚运会给了他灵感。


郑州亚细亚商场的logo,也被设计成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因为“出身”,又被称为“野太阳”。


工作人员帽子上的就是“野太阳”


1980年代末做商场,面临着什么样的商业环境呢?首先,那时候商品紧俏,供需关系属于供远远小于求,完全是卖方市场,哪里讲什么服务质量?


而当时的商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代商业地产”,这种纯柜台式交易的传统百货商店中,柜台成了顾客与货品之间的横亘。


而且这种商场售货员和顾客对话,很冷淡,甚至会翻着白眼,爱搭不理的,柜台上一般都贴着一个警示条“货离柜台、概不负责”,就是说,出了这门我就不认了。


“无法充分的选择、接触喜爱的商品”恐怕是那个时代的购物者最真实的尴尬心态了。而在80年代,这种商业形式一直被沿用,无人打破。



超前,走的太前


在这种地产商业环境下,诞生于80年代末的郑州亚细亚,干了一件非常超前的事儿,打破传统第一代商场柜台和客户之间的间隔,直接升级到了目前的第二、三代商场。



注:第一代简单商场是满足人们日常购物需要的百货公司;


第二代商场是具有吃、喝、玩、娱、购等娱乐休闲一体化的商业形态;


第三代商场是集零售、餐饮、娱乐、办公、酒店、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业态发展形态。



当年进入亚细亚商场,像进入装修豪华的五星级宾馆,中厅里还有人工瀑布,而且营业员也都是衣着统一,说普通话,见到顾客先鞠躬,亚细亚有严格的三声服务,即招呼声,介绍声,和送别声。



另外,亚细亚设置了迎宾小姐和歌舞表演,大厅中央每隔半小时就有乐手登台演出。



虽然现在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在第一代商场还把控着商业地产主流趋势的时候,简直是一股服务行业的清流,亚细亚基本把服务定位成郑州亚细亚商场的核心竞争力。


亚细亚的开业,后来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百货零售业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198956日,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郑州亚细亚商场正式开业。


王遂舟带领几个铁哥们儿,发挥铁人精神,没日没夜拼命干,只用198天就完成了开业筹备,创下当时河南商场开业速度的历史记录。


据说开业当天,郑州城万人空巷,保安排成人墙而分批往里放人,到下午6时被迫提前关门,因为柜台上90%以上的货物被抢购一空。现在的上海costco、北京SKP南馆开业,也不过如此。



另外根据公开报道,亚细亚创立之初便投入几十万元的费用,这相当于郑州其他商场全年费的总和。


另外,亚细亚商场在央视轮番播出的词:“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词语。


1990年,亚细亚的营业额达到1.86亿元,一举名列全国大型商场第35位,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匹黑马。


此后3年,亚细亚的营业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稳居河南第一。


但是亚细亚没有发现,危险也在悄悄来临。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王遂舟非常擅长做策划、包装、传播。



而且不得不说,这方面他是个绝顶高手,但对于公司管理,他确实没能做到妥善管理。


开业九年的时间,亚细亚居然没有进行过一次彻底的审计。九年里换了四位老总,离任的老总跟接任的老总之间,从来没有做过交接,更没有审计。


据说当时有人问公司借钱,王遂舟口头答应一下,钱就出去了,不需要任何借条、字据、合同,财务就给钱。


在亚细亚大败局后,有前员工接受采访时说:“一直到这个企业垮了,王遂舟都没建立起什么有效的约束机制,内部采购流程什么的,非常乱。”


1993,日本的零售巨头八佰伴集团来中国投资建商场,在北京做了一个赛特购物中心,在上海也做了一个八佰伴百货商场。


亚细亚已闻风而动,决心大举发展连锁霸业。1993年至1997年,亚细亚先后开出了15家大型连锁百货分店,平均每4个月一家。其中,河南省内6家,以“亚细亚”命名,省外9家则命名为“仟村百货”。


当时他们提了一个超级宏大的规划,宣布要在2000年前,达到年销售额500亿,形成以零售为龙头,金融、地产两翼齐飞的格局,成为全国综合实力前十名的大型商业集团。


这可真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王遂舟高估了90年代初人们的消费能力。


例如1994年,南阳亚细亚商厦开工,王遂州当时对这家店的预期是每天100万营业额,但实际上,开业之后一个月只卖了40万,而且还在不断下降。


1996年,亚细亚河南省内的几个店每个月亏400万,上海、北京、广州的几个店,每个月亏损2000万。


199611月,天津亚细亚商厦倒闭,商品被供应商哄抢一空。接下来,其他门店以四个月一家的速度连续倒闭。


1997年底,前几年销售额一直名列郑州各大商场前茅的亚细亚商场滑到全市7大商场中倒数第二名,仅账面显示亏损700多万元;拖欠银行债务7000余万元,拖欠厂家货款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68%。


199735日,王遂舟抱病辞职,留下一堆资不抵债的商场等待破产重组或者拍卖。


亚细亚自有资本总额不过4000万元,郑州亚细亚商场年利润仅1000多万元,却进行着一场投资将近20亿元的超级大扩张。


之后,大家普遍认为,亚细亚的败局是由于过度扩张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所致。


另外,当年亚细亚更大的威胁和隐患还来人。据资料记载,北京、上海等地亚细亚下属商场都曾遭遇本土员工罢工。


急速扩张之下,缺少后续人才支撑,亚细亚的败局不足为怪了。


尴尬的是,亚细亚要对标的日本的八佰伴集团,也因为扩张的太快资金链断裂,于1997918号破产。



后记


虽然大家对王遂舟不熟悉,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零售业的陈天桥”。



他当时提出的很多服务理念,对今天的服务行业尤其是零售行业,仍然有很深远的影响,比如说顾客是上帝,这个理念就是王遂舟提出来的,另外还有微笑服务,不满意就退换货,都是亚细亚的创举,而现在都成了零售服务业的基本服务规范。


三十年后的春节,郑州二七商圈依然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几层楼的亚细亚商场已经显得破旧而苍老了——在周围争先恐后冒出的高大雄伟的商业建筑群中。



或许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记起它,但这场中原商战,依然穿透着30年,一直在弥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汽车杂谈

    听过关于亚细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