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送哥嫂

因送哥嫂

00:00
07:59

南音欣赏之《因送哥嫂》

       本曲之故事内容出自《荔镜记》,即《陈三五娘》的爱情故事。宋朝的时候,泉州有一个名叫陈伯卿的书生,他在家排行老三,又叫陈三。有一天,陈三的哥哥陈伯延要去袂广南做运使,陈三护送哥哥和嫂伊嫂到到广南赴任。途中在潮州正好遇见元宵节,陈三就到就到街上上赏灯,看到了一个个美人美得像仙女一样的小姐,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三送哥哥和嫂嫂到广南后,陈三回程经过潮州时,他到郊外游玩,看到他在元宵遇见的小姐,这位小姐的名字叫黄五娘,是富翁黄九郎的千金小姐。五娘对陈三也有爱意,她的婢女益春就想了个办法,叫五娘把手帕裹着荔枝丢下去给陈三。陈三捡起起荔枝,把它留在身边,当作是佮五娘送给自己的信物。得到了到五娘的信物以后,陈三就拜同乡里的磨镜师父李公为师,恰巧值益春这时来请李公去黄家磨镜,于是陈三到黄家磨镜,为了接近五娘,便故意打破黄家的传家宝镜,自愿留在黄家当长工。

       卖身为奴的陈三在黄家负责扫地、浇花的工作,伊为了亲近五娘及寻找向五娘表白情意的机会,陈三便故便意到五娘的闺房的门口扫地,又故意替益春端水给五娘洗脸,结果反而被就乎五娘骂了一顿,而且五娘还又叫益春用洗脸水泼他。五娘没了解陈三的用意,也因衿持而不承认她丢荔枝的事情,伤心失意的陈三回去以后就马上病倒了,心里就想要离开黄家。益春从中牵线,把陈三的情形告诉乎五娘,五娘这才去探望陈三,所以,两人总算有了互诉衷情的机会。

       有一天,五娘的父亲的黄九郎叫陈三陪他去巡田收租,陈三遇见一群认识他的佃农。陈三害怕身分曝光,就假装生病要先回黄家养病。一返到了黄家,五娘就向他诉苦,说是林家前来逼婚,订在九月重阳节要来迎娶。五娘不愿意嫁给林大鼻,两人便相约半夜一起私奔,陈三、五娘、益春三人就在七月十四日的深夜逃离黄家。

       林家知道五娘跟陈三逃走的事情,就到黄家要人,要不到人就去官府报官捉人。官府派出官差日夜不停地追赶,五娘缠小脚走不快,三个人就被官差给捉回潮州来。知州赵德贪赃枉法,把陈三发配到崖州。陈三在路上遇到他的哥哥陈伯贤,正好他哥哥升官做了御使,就出面替他解围,把因为贪赃枉法的知州充军。最后,陈三和五娘有情人终成眷属,结成了夫妻。

        陈三五娘的小说,重要的有《磨镜奇逢传》和《荔镜传》,据陈香先生的《陈三五娘研究》所说,《磨镜奇逢传》只提及「磨镜」而不及「荔枝」,当是《荔镜传》的前身。《荔镜传》刻于明末天启年间,作者据说是李卓吾。小说的结局也与剧曲大不相同,陈三带着五娘、益春私奔返回泉州途中,就风闻他的哥哥因渎职案发被举,并牵连到谋反罪,后来又传闻陈三在泉州的家已遭抄没,这时进退无门,五娘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意志消沈,就在南安投井自尽了,陈三与益春不敢回家,只得悄悄落藉英都,后代子孙也都随益春之姓改姓为洪。这样的结局也许与事实较为接近,可是却不符合一般人喜欢才子佳人大团圆的意愿。

       小说中的文字甚为典雅,不如戏曲有民间文学朴实生动的活力,其流传的层面,自然不及十一了。现存的南管乐曲,是流传久远的泉州古乐,其中有所谓「陈三门」一类,数量极丰,达数百首,即是演唱「陈三五娘」故事的曲子。这些乐曲大多是承袭明清戏文而来,目前也还流行在闽南、台湾,以及南洋一带。从这些乐曲中,也不难发现五娘所唱的曲子,有许多是属于潮调的乐曲,从牌名上有一「潮」字可以了解,如「潮阳春」、「潮迭」、「潮相思」等。这也许因为五娘是潮州人,就特地安排她唱潮州的曲子。也是「陈三五娘」描述泉州人与潮州人的恋爱,才使得潮泉音乐有这样的融合。

       《因送哥嫂》是《陈三五娘》故事中陈三的唱段。陈三以身赔镜到三娘家为奴,但五娘不知是陈三,陈三到五娘房门口窥探,被五娘泼了一身水,连带益春也受埋怨。陈三因此病倒,益春私下去探望陈三,陈三向益春数说五娘的反复无常,但仍旧对五娘不变心。曲调热情高雅,亲切动人,充分表现陈三复杂的心理活动。

 

      曲名:《因送哥嫂》   管门:五空管,调;滚门:短相思,紧三撩

       曲词:


       注释    ①上元:即元宵节。②有只有这种。③见恁恁‘,愿意为你们,此指黄五娘。④我只我这样。⑤割吊牵挂。⑥对恁从你。⑦掠将。⑧卜来要来。⑨共我与我。10.估叫估计。11.共恁替你。12.望卜希望能够。 13.共恁与你。14.恁只你这。15.那卜若要。16.何卜何必要。17.恁盾你家。18.了会可能会或最终会。

乐谱如下:

1.南音工如下:




2.南音工谱、简谱、五线谱对照如下:






       解说:《因送哥嫂》全曲可以分成两部分;前面半部分是从“因送哥嫂于卜去广南城”到“卜来共我眼里偷情”止;叙述遇见五娘的前因后果。旋律比较简单,是采用ABAA的结构;只是一种平铺直叙,少有技巧,数处迟腔。从“我估叫”开始到“会送不汝南幽冥”结束,叫“落倍”,是南音中一种特殊的旋律处理。一般只见于“短相思”。表现陈三的喜悲交集,是一种感情的大起大落。这个“落倍”也分两部分,从“我估叫”到“亲手绣成”一段;从“你今日”到“不汝南幽冥”一段,旋律结构差不多。故意打破宝镜,卖身为奴,为的是“喜会荔枝姻盟”,谁知“错手无定”,直至“相思一病”,还用“大半会送了性命”来吓唬益春。表现陈三恼而不气,怨而不怒的那种又恼又爱的情感,所以要唱得哀怨,又不形诸于色。这一点要掌握好。

        这首曲子的主要价值在于后面的“落倍”是我国古代乐理中“同均三宫”的最好例证。"同均三宫"即相同的七声音列,却可属于不同的三种音阶和调式。已故音乐学者黄翔鹏先生生前提出的“同均三宫”理论,从80年代诞生起,一直被中国音乐理论家们讨论到现在。其核心理论是 :“中国乐学的基本理论中,均、宫、调是三层概念。均是统帅宫的,三宫就是同属一均的三种音阶,而分属三种调高(因此,中国音乐中经常出现借调记谱的现象,并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不同的音阶中,宫又是统帅调的,每宫都可以出现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均、宫、调又各有自己的首音或主音,分别称为均主、音主和调头。在王耀华,刘春曙【南音初探】中提到“同均三宫”的理论,说明南管音乐上,跨越两个或三个不同宫系的五声音阶。台湾文松老师认为此现象与洞箫有很大关系,文松曾在【南管曲牌大全】下集中,以一篇〔天籁之音、箫韵之华〕论南管音乐风格;认为南管音乐乃发挥箫之极致表现,尤以五空管更能代表,因此“南管,箫韵之华;五空管,南管之华也”。“同均三宫”理论也还在论争之中。从《因送哥嫂》看,曲子属 C 均(yùn),宫正声音阶的八声,其中的#(全〤)为“应声”;五声加上“应声”、“和”、“闰”共成八声。八声中包含同C均的三个宫系:宫系、宫系、宫系。(1)从“估叫恁有真心”到“阿娘你今亲手绣成”是“五空管”,属 C 宫正声音阶;(2)“你今日”一句转成调倍思管(又称‘落倍’),属 D 宫清商音阶;(3)从“今日那卜亏心”到“不汝南幽冥”又转回调,属 G 宫下徵音阶。前面一段是一样的。这种现象是很特殊的,这里不再细说。至于“落倍”也有不同的说法。

     《因送哥嫂》的前后还引出好几首曲子,如《小妹听》、《小妹听说》、《年久月深》等,以及五娘也在病相思,如《绣孤鸾》、《值年六月》、《孤栖闷》等,就不一一介绍。

       关于陈三五娘的南曲,自成一个“陈三门”。不但数量多,所用的曲牌也多,形式多。其中有一些被斥为“淫词”,历代均有删弃,一些较有眼光的艺人,为避免误删而加以保留。下面加以介绍:

    一.套曲部分:

     《惰梳妆》:包括《惰梳妆》(寡北)、《空房清》(长寡入寡叠·飘飘令)、《细思量》(寡叠)、《西楼月》(寡叠)、《障般》(杂相思)。

     《锁寒窗》:包括:《锁寒窗》(中倍·内对双·古轮台)、《北风吹》(中倍·怨王孙·醉相思)。

     《金井梧桐》:包括《金井梧桐》(锦板)、《绣成孤鸾》(锦板,大绣成)、《听见杜鹃》 (长潮,大听见)、《益春》(长潮)、《娘子》(长潮)。

     《共君断约》:包括:《共君断约》(中水车)、《黄五娘》(四空锦犯柳摇金)、《听伊说》 (柳摇金落叠)。

     《花园外边》:包括《花园外边》(潮阳春)、《忽听见》(潮阳春落叠)、《亏伊》(紧潮)。《一身爱到君乡里》就在本套曲中。

     《所见可浅》:包括《所见可浅》(中倍·倾杯序)、《掀起镜盒》(倍工·叠字过双闺)、 《咱双人》(双闺带尾声)。

     《我只心》: 包括《移步游赏》(长潮)、《园内花开》(潮阳春·望吾乡)、《暗静开门》 (潮阳春·望吾乡)。

     《飒飒媳妇》:包括:《幸逢春天》(大倍·水底鱼过长玉枝)、《北风落雪时》(锦衣香)。共八套 26 首。

    二.散曲部分:

         包括:《对只菱花》(倍工·碧玉琼)、《头茹髻欹》(倍工·叠字双)、《为着三哥》(小倍·青绣鞋)、《孤灯独对》(沙淘金)、《劝阿娘》(叠韵悲)、《我为你》(北相思)、《我为你》(柳摇金叠)、《想起当初》(相思引)、《元宵灯下》(相思引叠)、《娘娴相随》(玉交枝,另有一首潮阳春过望吾乡,过枝曲)、《娘子请把定》(玉交枝)、《五娘刈吊》(玉交叠)、《听见杜鹃》(锦板,大杜鹃)、《听见杜鹃》(长潮,小杜鹃)、《今宵相会》(锦板)、《因送哥嫂》(短相思)、《为伊刈吊》(短相思)、《听见我叫》(双闺叠)、《阿娘写信》(双闺叠)、《看灯十五》(短水车)、《元宵十五》(福马郎)、《荔枝为媒》(福马郎)、《荔枝为媒》(福马叠)、《自细出世》(福马郎)、《六月荔枝》(福马郎)、《六月荔枝》(潮叠)、《三哥生标致》(福马叠)、《听见门楼》(麻婆子)、《听见门楼》(倍思·鹧鸪啼)、《告老爷》(南将水)、《荔枝满树红》(将水叠)、《今旦骑马》(序滚)、《多少怨恨》(序滚)、《值年六月》(序滚)、《门楼鼓返》(皂云飞)、《幸逢太平》(长滚·大迓鼓)、《三更鼓》(长滚·越护引)、《高楼上》(长滚·鹊踏枝)、《一封书》(中滚·十三腔)、《听门楼》(中滚·十三腔)、《听门楼》(倍思·鹧鸪啼)、《听门楼》(潮阳春·三脚潮)、《三更人》(中滚)、《告月娘》(短滚叠)、《为荔枝》(短滚叠)、《共君断约》(水车歌)、《老爷听说》(北叠)、《老爷你看》(北叠)、《思想情郎》(长潮阳春)、《佳人不在枉心机》(长潮带慢头)、《年久月深》(长潮)、《有缘千里》(长潮)、《小妹听我说》(长潮)、《小妹听说》(北叠)、《早起日上》(长潮)、《记得当初》(长潮)、《中秋月》(长潮)、《中秋月》(潮叠)、《中秋月》(望吾乡)、《谁出世》(长潮)、《一年光景》(长潮)、《当天下咒》(三脚潮)、《为汝瞑日》(潮阳春)、《阿娘差遣》(潮阳春)、《益春听我》(鹧鸪天)、《马上郎君》(潮阳春)、《阿娘听娴》(三脚潮)、《精神顿》(三脚潮)、《拜告月娘》(潮阳春·望吾乡)、《人声鸟声》(潮阳春·望吾乡)、《绣成孤鸾》(潮阳春·望吾乡)、《半月纱窗》(潮阳春·望吾乡)、《孤栖无意》(潮叠)、《孤栖无意》(紧潮)、《班头爷》(潮叠)、《劝告阿娘》(潮叠)、《益春不嫁》(潮叠)  、《偷身出去》(潮叠)、《阿娘莫做声》(潮叠)、《刑罚》(潮叠·南北交)、《且喜到潮州》(潮叠)、《林大歹行》(潮叠)、《孤栖闷》(潮叠)、《阮生所望》(倍工过相思引)、《为着三哥》(北相思过叠韵悲)、《恁厝娘子》(短相思过南将水)、《三哥莫得》 (福马过短滚)、《劝三哥》(双闺过短滚)、《劝三哥》(金钱花)、《林大侥幸》(麻婆子过声声闹)、《念伯卿》(序滚过福马)、《心头烦恼》(玉交枝过金钱花)、《心头烦恼》(七撩倍思·汤瓶儿)、《感谢恁好意》(玉交枝过潮阳春)、《对三哥》(金钱花过短滚)、《差遣益春》(短滚过锦板)、《伯卿到此》(水车歌过逐水流)、《免我只处》(潮叠过短相思)、《阿娘一病》(倍思叠过潮叠)、《相思怨》(八面相思)、《忽听见枝上》(潮阳春·五开花)、《共君相随》(福马郎)、《鼓返五更》(福马郎)、《元宵时》(潮阳春)、《元宵时》(潮云悲)、《上元佳节》(短水车)、《闷坐绣闱》(短翁姨)、《好笑你呆》(柳摇金)、《笑你呆痴》(柳摇金)、《恍惚残春》(潮阳春·五开花)、《我劝你》(双闺叠)、《咱三人》(紧潮叠)、《听见外头》(三脚潮叠)、 《且喜得到潮州城》(步步娇叠)、《想起来》(小倍过长玉交)、《心头愁闷》(沙淘金)、《心头愁闷》(七撩倍思)、《记当初》(竹马儿)、《为三哥》(小倍·青绣鞋)、《为我君》(长水车)、《三哥汝》(福马叠)、《西风一起》(长滚·大迓鼓)、《马牵带》(双闺叠)、《恨知州》(中滚带尾声)、《阮阿娘》(双闺)、《阮阿娘》(水车歌)、《今旦》(玉交枝)、《恨着爹妈》(长玉交四隅犯)、《偷眼眺》(寡北)、《菱花镜台》(金钱花)、《恨丁古》(七撩倍思)、《谁人亲像》(长潮)、《尊兄听告》(长滚)、《书今写了》(长滚过中滚)、《因为元宵》(长逐水流)、《更深风静》(短翁姨叠)、《谢君恁》(麻婆子)等,包括同名异曲共137首。

       两项共 153 首,上面统计还不包括《共君结托》、《三哥回心》、《一身爱到君乡里》等曲,实际数量当不止此。

       以上资料来泉州南音网、自福建南音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86966538

    到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