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欣赏之《一身爱到君乡里》
本曲之故事内容出自《荔镜记》,即《陈三五娘》的爱情故事。宋朝的时候,泉州有一个名叫陈伯卿的书生,他在家排行老三,又叫陈三。有一天,陈三的哥哥陈伯延要去袂广南做运使,陈三护送哥哥和嫂伊嫂到到广南赴任。途中在潮州正好遇见元宵节,陈三就到就到街上上赏灯,看到了一个个美人美得像仙女一样的小姐,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三送哥哥和嫂嫂到广南后,陈三回程经过潮州时,他到郊外游玩,看到他在元宵遇见的小姐,这位小姐的名字叫黄五娘,是富翁黄九郎的千金小姐。五娘对陈三也有爱意,她的婢女益春就想了个办法,叫五娘把手帕裹着荔枝丢下去给陈三。陈三捡起起荔枝,把它留在身边,当作是佮五娘送给自己的信物。得到了到五娘的信物以后,陈三就拜同乡里的磨镜师父李公为师,恰巧值益春这时来请李公去黄家磨镜,于是陈三到黄家磨镜,为了接近五娘,便故意打破黄家的传家宝镜,自愿留在黄家当长工。
卖身为奴的陈三在黄家负责扫地、浇花的工作,伊为了亲近五娘及寻找向五娘表白情意的机会,陈三便故便意到五娘的闺房的门口扫地,又故意替益春端水给五娘洗脸,结果反而被就乎五娘骂了一顿,而且五娘还又叫益春用洗脸水泼他。五娘没了解陈三的用意,也因衿持而不承认她丢荔枝的事情,伤心失意的陈三回去以后就马上病倒了,心里就想要离开黄家。益春从中牵线,把陈三的情形告诉乎五娘,五娘这才去探望陈三,所以,两人总算有了互诉衷情的机会。
有一天,五娘的父亲的黄九郎叫陈三陪他去巡田收租,陈三遇见一群认识他的佃农。陈三害怕身分曝光,就假装生病要先回黄家养病。一返到了黄家,五娘就向他诉苦,说是林家前来逼婚,订在九月重阳节要来迎娶。五娘不愿意嫁给林大鼻,两人便相约半夜一起私奔,陈三、五娘、益春三人就在七月十四日的深夜逃离黄家。
林家知道五娘跟陈三逃走的事情,就到黄家要人,要不到人就去官府报官捉人。官府派出官差日夜不停地追赶,五娘缠小脚走不快,三个人就被官差给捉回潮州来。知州赵德贪赃枉法,把陈三发配到崖州。陈三在路上遇到他的哥哥陈伯贤,正好他哥哥升官做了御使,就出面替他解围,把因为贪赃枉法的知州充军。最后,陈三和五娘有情人终成眷属,结成了夫妻。
陈三五娘的小说,重要的有《磨镜奇逢传》和《荔镜传》,据陈香先生的《陈三五娘研究》所说,《磨镜奇逢传》只提及「磨镜」而不及「荔枝」,当是《荔镜传》的前身。《荔镜传》刻于明末天启年间,作者据说是李卓吾。小说的结局也与剧曲大不相同,陈三带着五娘、益春私奔返回泉州途中,就风闻他的哥哥因渎职案发被举,并牵连到谋反罪,后来又传闻陈三在泉州的家已遭抄没,这时进退无门,五娘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意志消沈,就在南安投井自尽了,陈三与益春不敢回家,只得悄悄落藉英都,后代子孙也都随益春之姓改姓为洪。这样的结局也许与事实较为接近,可是却不符合一般人喜欢才子佳人大团圆的意愿。
小说中的文字甚为典雅,不如戏曲有民间文学朴实生动的活力,其流传的层面,自然不及十一了。现存的南管乐曲,是流传久远的泉州古乐,其中有所谓「陈三门」一类,数量极丰,达数百首,即是演唱「陈三五娘」故事的曲子。这些乐曲大多是承袭明清戏文而来,目前也还流行在闽南、台湾,以及南洋一带。从这些乐曲中,也不难发现五娘所唱的曲子,有许多是属于潮调的乐曲,从牌名上有一「潮」字可以了解,如「潮阳春」、「潮迭」、「潮相思」等。这也许因为五娘是潮州人,就特地安排她唱潮州的曲子。也是「陈三五娘」描述泉州人与潮州人的恋爱,才使得潮泉音乐有这样的融合。
这曲《一心爱到君乡里》正是三人走出潮州一心回到泉州时,在路上五娘唱得,表示她一心跟随陈三回泉州的决心,嘲笑林大枉费心机,三人像脱出金钩吊的鳌鱼,摇头摆尾再也不肯回返。
曲名:《一心爱到君乡里》
管门:倍思管(D 调); 滚门:短潮,叠拍。
曲词:
注释 ①全然侥险:全部的艰险。②恶:不能。③大鼻:林大的贬称。④返圆:返回团圆。⑤负兴:辜负(我的)心。
乐谱如下:
1.南音工乂谱如下:
解说: 这首《一身爱到君乡里》曲谱虽有局部重复,但可以认为是一韵到底,用以表现五娘那种奔向婚姻自由的欣喜心情。演唱时,要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如“爱匹配你须着等后世”一句表现对林大的嘲笑;“摆摆摇摇摇摆伊都”一句表现出奔的欢畅;头一个“亏伊”的“伊”拖腔采用顿音;第一个“亏伊人费尽心神为着荔枝”的“枝”也要顿音演唱,以表现那种欢快的心情。“贞节名声”使用顿腔,“尽扫除”的“扫”有一个迟腔。这首曲的重点在“7 66 1”这一旋律的处理,曲中一共有十五处之多。这是倍思管的特征旋律,叫“打乂”,琵琶的弹法较为特殊,是一种比较难掌握又必须掌握的技巧。演唱时应该加倍注意,唱出倍思管的风味来。
这首曲子采用较多的重述语句:
“山罔高总也袂接得天”和“脚罔痛放松放松脚缠。”
“笑许林大你心可痴”和“怨煞大鼻你今心太痴”
“摇头摆尾伊都不肯返圆。”和“于摆摆摇摇摇摆伊都不肯返圆”
“亏伊人费尽心神为着荔枝”和“亏伊人费尽心神为着荔枝”
“春心动”和“情意动”
“贞节名声”和“失节名声”
“叹不汝御沟信稀”和“怨不汝御沟信稀”
“耽误阮孤身无依”反复三次,如果加上“孤单于独自”是四次。都是为了表现五娘那种既高兴奔向婚姻自由的高兴,又有一种对未来的担心的微妙心理;这不是杞人忧天,因为根据民间传说,后来五娘果真投井而死。这也是这首曲子的一个特点。
《一身爱到君乡里》的曲词读音也是较为特殊,据说为了表现五娘的欣喜,采用潮州腔演唱;许多字词的读音不同于泉腔,试述如下:
一身:tso tsin;tso 要把舌尖抵在上齿龈处发音;
乡:hiang
高:guai
放:huan
外:gguai
尾:bbuai
陈三:ceng san
益春:yi cun
扫:so
墙:qian
从今:zn dag
光:guan
沟:giao
应予以注意,不要唱错,使用泉州腔反而是不对的。
这首《一身爱到君乡里》还使用几处的典故:
1.鳌鱼:对鳌鱼有三种说法。(1)在我国,民间普遍流传著这样一种传说,他们说地下住著一条大鳌鱼,时间长了,大鳌鱼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鳌鱼一翻身,大地便会颤动,民间叫“地动”;(2)传说古代天神共工氏与颛顼争做天帝,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女娲氏断鳌(海中的大龟)足以立地之四极。至今天西倾,日月归焉;(3)传说古时东南海域出没一物,龙头、龟身、鱼尾,甲壳金灿灿,体态硕大,蛮力无穷能喷射水柱。人称鳌鱼或金鳌。它常兴风作浪,颠覆渔舟,淹没村舍,吞食人畜。观音获讯,慈悲大发,前去除害。她备下绢索,将手中所持柳枝削成九个倒刺金钩,挂在绢索一端,置入泥人腹中。金鳌又至作乱,见一女子迎它款款而来,喷水柱击她不倒,涌海浪淹她不没,怒而张口扑咬,观音乘势将泥人抛入鳌口,被囫囵吞下。泥入鳌腹即化,观音牵动绢索,怪物被九枚金钩扎住五脏,疼痛难忍,愿伏罪。观音遂踏鳌而去。曲中应是采用第三种说法。
2.梁鸿,东汉名士,以极致的清高闻名于世。他不愿从俗为官,其妻孟光便梳上椎髻,布衣相随,二人隐居在霸岭山中,以耕织为生。后来,梁鸿得罪了皇帝,逃难至无锡,隐居在鸿山。相传,梁鸿和孟光两人相敬如宾,每当梁鸿归来,孟光不敢仰视丈夫,总是把做好的饭菜举案齐眉,以示敬爱。后来以“相敬如宾”和“举案齐眉”形容夫妻和好
3.墙有耳: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出处《管子*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4.秦盟晋约: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春秋时代,晋国和秦国是相邻的大国,晋献公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称“穆姬”,以加强同秦国的关系。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即位。夷吾因长期在外,于是请秦穆公派兵护送,答应割让河外五城给秦国作报酬。哪知夷吾(晋惠公)即位后,并没有信守诺言。
晋惠公不守信用,引起秦穆公的不满。公元前 641 年,晋国发生饥荒,秦穆公仍送去大批粮食,帮助晋国度过困难。第二年冬天,秦国遇到了同样的饥荒,晋惠公却一点粮食也不支援。秦穆公非常生气,亲自率军讨伐晋国,活捉了晋惠公。
穆姬得到消息后,身穿丧服,带着四个儿女登上一座堆满干柴的楼台,并派人对秦穆公说:“上天降灾,使秦、晋两君以刀兵相见。现在晋君被您俘虏,他什么时候来到京城,我就什么时候死去,请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听着了慌,决定宽恕晋惠公,把他安置在灵台,待以上宾之礼,两国国君还缔结了盟约。以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后来以“秦盟晋约”喻婚姻关系。
5.御沟信稀:于佑,唐代人,僖宗(公元 874-888 年在位)时为学士,在御沟得一红叶,题有诗。佑亦赋一叶,置流上,为宫女韩夫人所得。后帝放宫女,佑与韩成婚,取红叶相示。韩氏诗有“方知红叶是良媒”句。“御沟信稀”喻婚姻不谐。
曲中典故:
御沟信稀:于佑,唐代人,僖宗(公元 874-888 年在位)时为学士,在御沟得一红叶,题有诗。佑亦赋一叶,置流上,为宫女韩夫人所得。后帝放宫女,佑与韩成婚,取红叶相示。韩氏诗有"方知红叶是良媒"句。
孟光只有梁鸿配:东汉时期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出自《后汉书·梁鸿传》。故事讲的是东汉名士梁鸿家贫博学,与妻子孟光隐居在霸陵山中,后因事东出潼关,到了首都洛阳,登上邙山看到洛阳城内宫室侈丽,想到广大人民生活的艰苦,遂作《五噫歌》。歌云:“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于是得罪了汉章帝,朝廷派人四处搜寻作歌者,梁鸿只得偕妻孟光隐姓埋名经齐鲁南下,逃到江南依附于皋伯通家,曾为人佣工舂米。每天归来,孟光为他端饭菜,双手举案至眉际,以表示对丈夫的尊敬。从此举案齐眉传为美谈。
秦盟晋约: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亦称“秦晋之盟”。
鳌鱼:据《观音得道》一书记载,鳌鱼似鱼非鱼,似龟非龟,头生得和龙头相似,但没有须,身披一重厚甲,也有四只脚。平时藏身水底,觅食时浮出水面,大如船只,行动极快。它既能在水中游泳,也能上岸爬行,凭着锋利的牙齿和坚厚的甲壳,敢于肆无忌惮地横行于世。它不仅要吃牛羊猪狗,而且特别喜欢吃人。沿海居民要打打不死它,要避避不开它,实在拿它没办法。观音菩萨得知此事,便找了十万八千根蚕丝结成一个羂索,又取宝瓶中的杨柳削成九个倒剌钩儿,贯在羂索的一端,再取海滨的沙土捏成一个人形,九个倒剌钩儿藏在泥人腹内。看到此鳌出现,便将泥人迎头摔去。那鳌鱼一见有人吃,便张开血盆大口,囫囵吞下。那泥人一入鳌腹,立刻融化开来,羂索上的九个倒剌钩儿扎在它心脏四周,痛得它在沙滩上直打滚。观音菩萨道:“孽畜在人间已久,不知残害了多少生灵,理当诛灭。我本慈悲之旨度你到南海去修行,忏除夙孽,你愿也不愿?”说着放松了手中羂索。那鳌鱼毕竟有点灵通,连连点头。于是观音菩萨便踏上鳌背,航海而去。
关于陈三五娘的南曲,自成一个“陈三门”。不但数量多,所用的曲牌也多,形式多。其中有一些被斥为“淫词”,历代均有删弃,一些较有眼光的艺人,为避免误删而加以保留。下面加以介绍:
一.套曲部分:
《惰梳妆》:包括《惰梳妆》(寡北)、《空房清》(长寡入寡叠·飘飘令)、《细思量》(寡叠)、《西楼月》(寡叠)、《障般》(杂相思)。
《锁寒窗》:包括:《锁寒窗》(中倍·内对双·古轮台)、《北风吹》(中倍·怨王孙·醉相思)。
《金井梧桐》:包括《金井梧桐》(锦板)、《绣成孤鸾》(锦板,大绣成)、《听见杜鹃》 (长潮,大听见)、《益春》(长潮)、《娘子》(长潮)。
《共君断约》:包括:《共君断约》(中水车)、《黄五娘》(四空锦犯柳摇金)、《听伊说》 (柳摇金落叠)。
《花园外边》:包括《花园外边》(潮阳春)、《忽听见》(潮阳春落叠)、《亏伊》(紧潮)。《一身爱到君乡里》就在本套曲中。
《所见可浅》:包括《所见可浅》(中倍·倾杯序)、《掀起镜盒》(倍工·叠字过双闺)、 《咱双人》(双闺带尾声)。
《我只心》: 包括《移步游赏》(长潮)、《园内花开》(潮阳春·望吾乡)、《暗静开门》 (潮阳春·望吾乡)。
《飒飒媳妇》:包括:《幸逢春天》(大倍·水底鱼过长玉枝)、《北风落雪时》(锦衣香)。共八套 26 首。
二.散曲部分:
包括:《对只菱花》(倍工·碧玉琼)、《头茹髻欹》(倍工·叠字双)、《为着三哥》(小倍·青绣鞋)、《孤灯独对》(沙淘金)、《劝阿娘》(叠韵悲)、《我为你》(北相思)、《我为你》(柳摇金叠)、《想起当初》(相思引)、《元宵灯下》(相思引叠)、《娘娴相随》(玉交枝,另有一首潮阳春过望吾乡,过枝曲)、《娘子请把定》(玉交枝)、《五娘刈吊》(玉交叠)、《听见杜鹃》(锦板,大杜鹃)、《听见杜鹃》(长潮,小杜鹃)、《今宵相会》(锦板)、《因送哥嫂》(短相思)、《为伊刈吊》(短相思)、《听见我叫》(双闺叠)、《阿娘写信》(双闺叠)、《看灯十五》(短水车)、《元宵十五》(福马郎)、《荔枝为媒》(福马郎)、《荔枝为媒》(福马叠)、《自细出世》(福马郎)、《六月荔枝》(福马郎)、《六月荔枝》(潮叠)、《三哥生标致》(福马叠)、《听见门楼》(麻婆子)、《听见门楼》(倍思·鹧鸪啼)、《告老爷》(南将水)、《荔枝满树红》(将水叠)、《今旦骑马》(序滚)、《多少怨恨》(序滚)、《值年六月》(序滚)、《门楼鼓返》(皂云飞)、《幸逢太平》(长滚·大迓鼓)、《三更鼓》(长滚·越护引)、《高楼上》(长滚·鹊踏枝)、《一封书》(中滚·十三腔)、《听门楼》(中滚·十三腔)、《听门楼》(倍思·鹧鸪啼)、《听门楼》(潮阳春·三脚潮)、《三更人》(中滚)、《告月娘》(短滚叠)、《为荔枝》(短滚叠)、《共君断约》(水车歌)、《老爷听说》(北叠)、《老爷你看》(北叠)、《思想情郎》(长潮阳春)、《佳人不在枉心机》(长潮带慢头)、《年久月深》(长潮)、《有缘千里》(长潮)、《小妹听我说》(长潮)、《小妹听说》(北叠)、《早起日上》(长潮)、《记得当初》(长潮)、《中秋月》(长潮)、《中秋月》(潮叠)、《中秋月》(望吾乡)、《谁出世》(长潮)、《一年光景》(长潮)、《当天下咒》(三脚潮)、《为汝瞑日》(潮阳春)、《阿娘差遣》(潮阳春)、《益春听我》(鹧鸪天)、《马上郎君》(潮阳春)、《阿娘听娴》(三脚潮)、《精神顿》(三脚潮)、《拜告月娘》(潮阳春·望吾乡)、《人声鸟声》(潮阳春·望吾乡)、《绣成孤鸾》(潮阳春·望吾乡)、《半月纱窗》(潮阳春·望吾乡)、《孤栖无意》(潮叠)、《孤栖无意》(紧潮)、《班头爷》(潮叠)、《劝告阿娘》(潮叠)、《益春不嫁》(潮叠) 、《偷身出去》(潮叠)、《阿娘莫做声》(潮叠)、《刑罚》(潮叠·南北交)、《且喜到潮州》(潮叠)、《林大歹行》(潮叠)、《孤栖闷》(潮叠)、《阮生所望》(倍工过相思引)、《为着三哥》(北相思过叠韵悲)、《恁厝娘子》(短相思过南将水)、《三哥莫得》 (福马过短滚)、《劝三哥》(双闺过短滚)、《劝三哥》(金钱花)、《林大侥幸》(麻婆子过声声闹)、《念伯卿》(序滚过福马)、《心头烦恼》(玉交枝过金钱花)、《心头烦恼》(七撩倍思·汤瓶儿)、《感谢恁好意》(玉交枝过潮阳春)、《对三哥》(金钱花过短滚)、《差遣益春》(短滚过锦板)、《伯卿到此》(水车歌过逐水流)、《免我只处》(潮叠过短相思)、《阿娘一病》(倍思叠过潮叠)、《相思怨》(八面相思)、《忽听见枝上》(潮阳春·五开花)、《共君相随》(福马郎)、《鼓返五更》(福马郎)、《元宵时》(潮阳春)、《元宵时》(潮云悲)、《上元佳节》(短水车)、《闷坐绣闱》(短翁姨)、《好笑你呆》(柳摇金)、《笑你呆痴》(柳摇金)、《恍惚残春》(潮阳春·五开花)、《我劝你》(双闺叠)、《咱三人》(紧潮叠)、《听见外头》(三脚潮叠)、 《且喜得到潮州城》(步步娇叠)、《想起来》(小倍过长玉交)、《心头愁闷》(沙淘金)、《心头愁闷》(七撩倍思)、《记当初》(竹马儿)、《为三哥》(小倍·青绣鞋)、《为我君》(长水车)、《三哥汝》(福马叠)、《西风一起》(长滚·大迓鼓)、《马牵带》(双闺叠)、《恨知州》(中滚带尾声)、《阮阿娘》(双闺)、《阮阿娘》(水车歌)、《今旦》(玉交枝)、《恨着爹妈》(长玉交四隅犯)、《偷眼眺》(寡北)、《菱花镜台》(金钱花)、《恨丁古》(七撩倍思)、《谁人亲像》(长潮)、《尊兄听告》(长滚)、《书今写了》(长滚过中滚)、《因为元宵》(长逐水流)、《更深风静》(短翁姨叠)、《谢君恁》(麻婆子)等,包括同名异曲共137首。
两项共 153 首,上面统计还不包括《共君结托》、《三哥回心》、《一身爱到君乡里》等曲,实际数量当不止此。
以上资料来自泉州南音网、福建南音网。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