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血糖高只是症状,胰岛受损才是真凶!

01 | 血糖高只是症状,胰岛受损才是真凶!

00:00
10:15

你好,欢迎来到医身学堂的《糖尿病用药指导》课程,我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王海莲,很荣幸担任本次课程的主讲人。今天开始课程的第1讲,这一讲主要讲述一下:什么是糖尿病。

在介绍糖尿病之前,需要先明确几个概念。

1、血糖、尿糖、肾糖阈

首先,什么是血糖、尿糖、肾糖阈?

血糖,其实就是血中的葡萄糖,它的主要来源包括:食物消化、吸收;肝内储存的糖原分解;脂肪和蛋白质的转化。

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

血中的葡萄糖,可以氧化转变为能量;或者转化为糖元储存于肝脏、肾脏和肌肉中;又或者是转变为脂肪和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加以储存。

因为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所以,正常人体中血糖的产生和利用,是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的。这也是由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大致相同的结果。

而尿糖,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每天从尿中会排出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不过由于量比较少,所以日常监测是测不出来的,只有当浓度超过1.5克/升, 才有可能测出尿糖阳性。

正常人血浆糖浓度超过8.9~10mmol/L(160~180mg/dL)时,就可以查出尿糖,这一血糖水平在医学上叫做“肾糖阈”。

当肾糖阈降低,血糖正常,尿糖也可能是阳性;当肾糖阈升高,血糖超过正常量 (即高血糖),尿糖也可以是阴性。所以,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尿糖阳性,应立即测血糖。

不过要注意的是,尿糖阳性,血糖正常并不一定是糖尿病。尿糖呈现阳性,是因为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肾小管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而导致尿糖增高。

所以,临床上是通过血糖测定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而不是尿糖检测。

2、糖尿病的表现——血糖升高

介绍了有关血糖、尿糖、肾糖阈的内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是糖尿病?

人体内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它一方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使血糖含量降低。

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它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血糖含量主要是通过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过,他们也受到血浆葡萄糖浓度、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蛋白质食物、以及进餐后的胃肠道激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血糖含量失衡。

而糖尿病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血糖升高。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系统性代谢反应受损的一种病理状态,包括葡萄糖摄取和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受抑和生成加速,以及蛋白质和糖原合成障碍。

正常人体的胰岛素分泌时相:


第一时相 快速分泌相:进餐5~10分钟后一个高峰,持续时间5~10分钟;


第二时相 延迟分泌相分泌相对缓慢而持久,于餐后30分钟出现一个高峰


第三时相 对葡萄糖反映下降,餐后11.5小时出现,胰岛素分泌减少至基础分泌状态。

而糖尿病人或胰岛功能受损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时相异常或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出现波动。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释放,可分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型、胰岛素分泌增多型、胰岛素释放障碍型等3种类型。

如果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监测会发现,正常人的血糖值是: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而糖尿病人的血糖值是: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典型糖尿病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不明原因体重减少)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三条中符合一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疾病的表象也是高血糖,但这不是糖尿病。

比如Ⅰ型肝糖原沉着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等遗传疾病,常伴有高血糖状态;再比如内分泌肿瘤引起高血糖柯兴氏综合征、胰高血糖素瘤、胰岛α细胞瘤等一些肿瘤,也可引起血糖升高。

还有一些慢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脏广泛性损害,能使肝脏合成糖原功能障碍,肝糖原储备能力下降,发生餐后高血糖;如甲状腺亢进症引起的甲亢性高血糖,能加速肠壁的血流,使食物中糖的吸收增加,故餐后血糖明显增高并出现尿糖,糖耐量试验也可异常。

3、引起糖尿病的原因——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

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由于吃糖吃多了引起的。其实,糖尿病的发生和胰岛功能有关。如果胰岛功能不正常,一旦糖摄入过多,自体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中和糖原,就会引起血糖增高;如果胰岛功能正常,咱们正常量食入糖是不会使血糖增高的。

其实,严格来讲,糖尿病的高血糖只是症状,而真正的原因就是胰岛素受损。

当血糖升高时,人体中的胰岛就会接受命令——多制造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所以在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需要不断地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样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就长期处于疲劳的状态,胰岛的分泌功能就会变得很差,这样血糖也无法通过胰岛素的作用进入细胞,所以细胞就会由于缺乏营养而逐渐衰退,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减退皮肤瘙痒肢端麻木餐后低血糖两餐中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等一系列病症。

虽然临床上糖尿病的诊断不需要依靠胰岛功能测定的结果,但胰岛功能测定的结果,对于判断糖尿病的发展和预后还是有一定参考作用,所以,也可以通过了解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来协助判断糖尿病的临床分型。

胰岛功能检查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通过测定病人空腹及餐后各个时间点胰岛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及曲线特点,来了解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

那么如果胰岛功能真的衰退,那能通过现在的医疗手段来逆转吗?

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退及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理论上而言,阻止或逆转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进行性丧失,促进β细胞再生,应该能够“治愈”糖尿病。然而,现有降糖药物并不能阻止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下降。

传统观念认为,胰岛细胞是不能再分化的终末期细胞, 这使糖尿病再生治疗的研究裹足不前。但随后有研究发现,胰岛细胞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短期高糖状态、妊娠、胰岛素抵抗等情况下仍能增殖、分化。

目前主要有两个恢复功能性胰岛β细胞数量的方法:第一个是替代治疗,包括胰岛移植和人胚胎干细胞移植;第二个是内源性再生,但因胰腺供体来源不足、移植后胰岛死亡及免疫排斥反应等因素,限制了胰岛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样,人胚胎干细胞移植,也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和癌变等问题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所以,糖尿病在临床上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是通过应用合理的降糖药,控制住血糖,使其达标。

总 结

今天的课程就到此结束了。这一讲主要讲解了血糖、尿糖、肾糖阈等血糖指标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的表现;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接下来,我将会讲一下有关于糖尿病的口服药物治疗。

感谢你的聆听,咱们下一讲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