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云晞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
记者在街上随机采访路人,访问的主题是:
独自一人在陌生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被采访的有几十个人,每个人的回答都大同小异。
按照孤独感的等级,可以将他们排成十级。
第一等级的人说:
“我的照片里除了自拍,其他的都是风景。”
第二等级的人说:
“作为一个吃货,很多餐厅不敢去,因为怕点菜点多了,一个人吃不完。”
第三等级的人说:
“经常一个人从公交站的出发站坐到终点站,然后再从终点站坐回出发站。”
第四等级的人说:
“学会了跟家里人撒谎,打电话的时候说自己一切都好,挂掉电话继续吃冷掉的泡面。”
最后一个等级的人说:
“一瓶245毫升的输液水,大概是3346滴。打吊瓶的时候头晕也不敢睡觉,因为怕医生误以为这个病人没呼吸了。”
被采访的人分别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在校大学生。
他们性格各异,成长环境也不尽相同,但每个人对孤独的感觉,都如出一辙。
有一个刚踏进大学校园的男生说:
“高中的时候是一群人的高中,而大学只是我一个人的大学。”
另一个已经在大学生活了几年,即将毕业的女生说:
“不太敢跟室友闹矛盾,因为觉得自己除了寝室,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
被工作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上班族说:
“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都是一个梦想家,梦碎了,就只剩下想家了。”
在白天,他们外表光鲜亮丽,青春又有活力,朝气蓬勃。
夜晚,褪下保护色之后,丧、孤独、无助,才是他们的代名词。
采访的过程中,一个小姑娘说的话我记得特别清楚。她说:
让一个人成长的并不是勇敢,而是孤独和无助。
今年是我一个人在外独居的第三年。
当初因为工作,我去了离家很远的城市。
从工作的地方回家,坐高铁都需要五六个小时。
我决定要去工作的时候,家里人一致反对。
尤其是我妈。
她说你一个女孩子跑那么远的地方,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谁照顾你、帮助你?
她说只要想到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她就难过。
为了不让他们担心,我必须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我学会了做饭、装灯泡;
我积极运动,锻炼身体,不让自己感冒;
我还学会了看地图,曾经出门必迷路的我,现在可以一个人逛遍城市的大街小巷。
每当抱着桶装水,或者扛着箱子爬上六楼的时候,我都会一边满头大汗一边在心里对妈妈说:
妈妈你看,即使是一个人,我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只是偶尔还是会想要有个伴。
会渴望朋友,不想再一个人去吃火锅。
会在委屈难过的时候,想有个肩膀靠一靠。
想要像别的姑娘一样,可以倒在男朋友的怀里撒娇,被拥抱。
也会想家,特别是午睡睡到傍晚六七点的时候。
睁开眼睛,看着空荡荡的房间,看着朦胧黑黑的天空,瞬间有一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
一个人在外面,开心的时候是不会想家的。但是在难过的时候,家就成了唯一的寄托。
现实生活中越痛,我们便越渴望一个理想国。
渴望一个安全的,温暖的环境,以此来抚慰我们。
但这种期待往往是要落空的,因为想家的前提就是那是此时此刻回不去的地方。
昨晚凌晨,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的动态:
忙碌了一天,回去发现没什么期待。
慢悠悠地回去,坐在凳子上,扒拉扒拉好友列表,似乎每一个都聊过,但又都交浅。
我点开跟他的聊天页面,我们最后一次说话是几个月前。他问我最近怎么样,我说挺好的。
犹豫许久,还是缓缓打出一句:你怎么了?
尽管时间已经很晚,但如果他想要倾诉,我还是会认真聆听的。
可是他只说了一句“没事”就不吭声了。
我准备好一肚子安慰他的话,却无从说起。
我们平时没怎么联系,算不上很熟悉,但也不至于太陌生。
他平时很少发动态,几个月才有一次。
而且,每次发完几分钟之后,他就会删掉。
所以,每次点进去他的朋友圈,看到的都是一条灰色横线。
好几次,我都以为自己被他删除好友,或者是被拉黑了。
我之前问过他,为什么不发朋友圈?
他说,也不是不想发,但每次编辑好想说的话又犹豫了,不知道该不该发。
怕发出去没人点赞评论,更怕被误解和嘲笑。
好像大家都会这样。
说多了怕矫情,不说又觉得委屈。
最后想想,还是算了吧,不说了。
嘴上说着孤独真好,我不怕孤独。
但实际上,内心还是渴望被关注,想要一个拥抱。
村上春树曾说过,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愿失望罢了。
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即使一个人再孤独,却说着孤独真好。
但我觉得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会是一座孤岛。
你总能遇到那个,能看穿你的伪装,看破你的过往,看透你的坚强的人,翻山越岭来和你这座孤岛相接。
而你要做的就是敞开你心扉的大门,让那个对的人,有闯进来的机会。
然后明白此刻孤独的意义,是为了和未来的惊喜的重逢。
你要等,一切都值得。
结尾歌曲:《Everything In The World》——曲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