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惑:终极之惑(三)

破惑:终极之惑(三)

00:00
06:26

在我们的自身经历中,文明主要是以教育方式、评级方式、阅读方式、宣传方式出现的。每一个方式,似乎都源远流长,庄严堂皇,理直气壮。其实,即便在它们最神气的时候,也潜伏着自欺、自渎的逆反力量。

最明显的是,在教育中,文明的因素扩充为刻板的理念,分割成固化的组合,延伸成冗长的序列。这对于招收学生、开班上课是需要的,但是与文明的深层灵魂却已严重脱离。

文明的深层灵魂,永远处于生气勃勃的创造状态,所以必然是精干、活跃、变动的。一旦刻板和冗长,它就不再是它。教育,在完成必要的基础打理后,主要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接受这种它就不再是它的课程。

从这里开始,文明已走向了反面。

据我研究,在那些古代文明的废墟中,曾出现过很多学校、学园、教师、学生。那里涌集过很多书籍、演讲、辩论、评判。这一切,看上去是文明的强化,但当文明遇到严重侵扰,那里并没有出现过有效对抗。反而,由于连篇累牍,连早期文明的筋骨也被埋没了。文明变得庞大、臃肿、繁琐、艰涩,多数民众都很难接受,必然地失去了群体支撑。文明,也就蹒跚难行。

这样的文明,让人畏惧,让人厌烦,最后只得让人割舍,成为苍苔斑驳的废墟。

其实,只要看看今天大学里的那些教材,那些课堂,那些论文,那些职称,大体也能推知古代废墟的成因。

即便在和平年月里,文明也会以历史来积聚仇恨,以理想来培养激进,以逻辑来鼓励偏执,并不断地擂响既有节奏又有旋律的鼙鼓。

我在中东和南亚看到的那么多恐怖主义的诉求,追根溯源,大多是因为这些地方文明的层积太厚,裂解的次数太多,形成了无法填平的深沟和险谷。

在联合国发布成立以来第一份文化宣言的当天,我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有过很长的公开对话,其中提到因文明过度而造成文明冲突的逆反规则。我举了一个经常可以看到的例子。

我说,上海的一个居民社区,百余年来五方杂居,早已朝夕与共,甚至多有通婚。这一天突然来了几个文化学者,调查社区百余年来不同的移民成分;追索来自不同省份的人有过多少次冲突、殴斗、诉讼,其中又有多少冤屈和不公;接下来,他们又统计不同族群子女们成才的比例,犯罪的数字……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写出一篇篇报告和论文,在各种刊物发表。不难设想,这几个文化学者一年下来,这个社区会变成什么模样。

把这个社区放大到整个城市、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情况也是一样。文明的冲突,起因全在文明,而结果却是野蛮。

人们总以为,文明的基点是真相。但是我在耶路撒冷看到了,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所说的真相千差万别。投入的学者越多,麻烦也越多;发掘的历史越多,冲突也越多。这中间,凡是文明所包罗的一切,例如历史、宗教、音乐、诗歌、建筑、习俗,都卷到了里边。彼此都认为对方不文明,而两方恰恰都在文明里边,而且都是钻得很深的文明。结果如何?全人类都看到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96284zafn

    第一听到现在总感觉这是余先生亲述

  • 1357807cvhw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1396923gyau蛋黄

    余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