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围魏救赵计深远

3—1:围魏救赵计深远

00:00
08:11

历史事件系列之——“围魏救赵”计深远

 

杨老师:喜玛,你听说过《三十六计》吗?

喜玛《三十六计》?我知道,它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兵书,一共列举了三十六个兵法谋略。有“瞒天过海”“无中生有”“打草惊蛇”“釜底抽薪”……

杨老师:还真难不倒你。这三十六计中,其中有一计叫“围魏救赵”,就发生在河南境内,你知道吗?

喜玛“围魏救赵”?嗯,这应该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可是,我只听说过有这一计,它到底讲的是什么,我还不清楚,杨老师,您能给我详细地讲讲吗?

杨老师:其实,“围魏救赵”这一计啊,来源于一场发生在河南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桂陵在长垣县境内,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魏国。

喜玛杨老师,您是说齐国和魏国打了一仗,最后救了赵国?

杨老师:是啊,桂陵之战,齐国伏击了魏国的军队,打了个胜仗,就解了赵国的围。2300多年前,中国处于战国时代,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鼎立。到了魏惠王时期,而这七国之中,魏国最强大。“围魏救赵”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魏惠王时期。这天,魏惠王正在吃饭呢,听说丞相要举荐一位鬼谷子的学生给他,便赶忙起来迎接。

喜玛鬼谷子我知道,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的学生很多,魏惠王迎接的是哪一位呢?

杨老师:魏惠王迎接的这个人,叫庞涓。庞涓在魏惠王面前夸下海口:“大王如果用我为大将,战必胜,攻必克,六国都在我的把握之中……”魏惠王暗想,鬼谷子的学生果然名不虚传,当即就拜他为大将。后来,求贤若渴的魏惠王听说孙膑很有才能,便把孙膑也请到了魏国。孙膑的才能在庞涓之上,庞涓心生嫉妒,便设计陷害孙膑,把他的膝盖骨挖掉,孙膑成了个废人。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庞涓带领8万精兵就去了。仗打了一年,庞涓虽然没攻下邯郸,可赵国终究也吃不消,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就派孙膑和大将田忌率兵5万营救赵国。

喜玛等等,孙膑不是在魏国被庞涓陷害了吗,怎么又一下子到了齐国,还能带兵打仗呢?

杨老师:孙膑当初装疯卖傻,躲过了庞涓的进一步加害,后来又被齐威王派人秘密救走,安排在大将田忌身边。这次孙膑终于找到报仇雪恨的机会了。

接到齐威王的命令,田忌就想直接带兵去赵国解围,却被孙膑给拦住了。他认为不能直接去邯郸参战,出其不意才能致胜。于是,田忌听从孙膑的计策,带兵直奔魏国都城大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魏惠王一看田忌兵临城下,急招庞涓,庞涓接到命令,赶忙从邯郸撤兵,回救大梁。可他却不知道,这时候,孙膑和田忌早已在他回大梁的必经之路——桂陵埋伏下两万精兵,等着他了。

喜玛孙膑为什么把伏击庞涓的地点设在桂陵呢?

杨老师:桂陵,就是现在长垣县北张三寨镇的大堽村。这里虽然丘陵纵横、灌木丛生,方圆几十里渺无人烟,但这条路却是庞涓回大梁最近的路。俗话说“兵贵神速”,孙膑料定不可一世的庞涓肯定会抄这条近路,于是才在这里设下埋伏。

喜玛走桂陵只是近路,又不是唯一的路,庞涓会轻易上当吗?

杨老师:庞涓还真的走了这条路,这也跟他刚愎自用的性格有关。这一天,庞涓率大军浩浩荡荡在滑县过了黄河白马渡,来到了长垣县境内。他指挥军队:“抄近路,走桂陵!”他手下的参军看到这里地形复杂,便提醒他:“将军,恐怕齐军会在这里设下埋伏。”庞涓自从出道以来,很少打过败仗,深得魏惠王器重,平时朝中的大臣他都一概不放在眼里,何况一个小小的参军?因此,庞涓傲慢地说:“一个小小的齐国,兵力就那么多,都去围攻大梁了,哪里还有多余的人马?桂陵乃我魏国地界,量他也不敢在这里设伏,休要啰嗦,你只管执行我的命令。”没办法,参军只好硬着头皮带领军队前进。

喜玛像宠涓这样狂妄自大的人,肯定要吃大亏啊!

杨老师:是啊,庞涓的5万大军日夜兼程,此时早已是人困马乏,行动缓慢。等待已久的孙膑看战机成熟,一声号令,杀声四起,齐军向魏军万箭齐发。魏军无心应战,顿时乱作一团,四散逃窜。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孙膑率领的齐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庞涓收拾残兵败将,逃回了大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喜玛我明白了,通过桂陵之战,齐军既消灭了魏军,又解了赵国的围,真是一箭双雕。看来,“围魏救赵”不仅是一种高明的计策,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杨老师:是啊,这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当我们遇到一些毫无头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时,不妨绕开这个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解决的办法。有时候表面看起来舍近求远的方法,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