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开始上课,请大家翻在教材的57页。上一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各论的学习方法和解表药的概述部分,我们当时谈到了学习《中药学》的各论的时候,我们重点在概述的部分要很好的掌握这一类药的共性问题。所以昨天我们通过解表药的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我们已经知道了解表药以及通过发散风寒药的概述,了解了发散风寒药它们共同有的这些特征,主要是在功效主治和性能等等这些方面的一些特征。同时我们也介绍了具体药物的学习方法,就是要以功效为核心,然后在具体的药物下面,我们重点掌握这味药,就是这种药的个性特征,然后把药物的个性特征和概述当中的共性的特点结合起来,对一些具体的药物掌握得非常准确了。在学习具体药物的时候,我们还要很好的区别,在这个教材的文字当中,哪一些是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哪一些是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我们要重点学的是中药学自身的知识,至于是其他学科在中药学里面,就是为了很好的表述中药的一些比如说临床应用,而涉及到的中医学基础,或者方剂临床的一些知识。主要要在其他学科学习的时候才能全部的完成,我们这里只能够作一个常识性的了解。当然它也不是考核的重点,我们就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具体的药物。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学习具体的药物了。
发散风寒当中的第一味药是麻黄,因为这个药材微微的带一点很淡的黄色,所以这是通过药材的颜色来命名的。那么为什么叫麻呢?这个很少看到有人解释。明代有一个本草学家讲过这么一句话,就是说这个麻黄它是“如麻”。其实我们现在理解就是说麻黄它是草质茎的纤维,和我们用的那种麻类的纤维非常相似。我们后面要谈到炮制,炮制要制麻黄绒,那麻黄绒(是)把麻黄的草质茎捣绒了以后,真正象一团乱麻。所以应该说这个麻是形容它这个纤维的特征的,黄是它的颜色。这就是所谓解释它名字的来历。当然有的药很有意思,有的药意义不大,或者我们现在还不清楚。但麻黄一般都没解释,我们只是说第一味药,把它简单的说一下。在学习麻黄的时候,我们首先就是以功效为核心,所以首先就要记住功效。在我们的书上,麻黄的功效就这么三个方面,三大功效,八个字:发汗解表、平喘利尿。
那么第一个功效呢,发汗解表。昨天我们讲了,这一类的药统称为叫发散风寒药,它的共性在功效方面呢,都能够发散风寒。所以如果从掌握共性的角度来讲,这个发汗解表可以把它改为发散风寒。那么改为发散风寒突出的是它的共性,它属于这一类药。这一类药的每一味药,它都可以用四个字——发散风寒来概括它们的主要功效。这样子在我们初学的时候,记忆就非常方便,这一节的药从我们要学的第一味麻黄,到大纲要求的最后一味药辛荑,每一味药我们都认为它是这个功效,这记起来非常方便,非常省事。但是这样子记呢,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就是这些不同的发散风寒的药它的个性特征没有显现出来。昨天我们在讲功效的时候讲在发散风寒药当中,如果它的发汗作用比较明显一点的药,它主要是通过发汗来驱除风寒的邪气。这一类的药往往又把它发散风寒的作用称为发汗解表,麻黄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说发散风寒是从共性的角度来提出的功效。如果这个发汗解表是从个性的角度来提出的,总结出来的这个功效,两者互有利弊,但是对于初学者,前者更好一些,记忆起来更方便。那么这个发汗解表呢,它针对的主治证就是风寒表实证。麻黄首先是一个发散风寒的药,它和其他的任何一个发散风寒的药都一样,它都可以治疗风寒表证。风寒表证的临床表现我们上一节课也告诉了大家,那样一些症状。比如说恶寒发热,而且恶寒比较重,头身疼痛,有的鼻塞,流涕,或者咳嗽,舌苔薄白,舌质比较淡,口不渴,脉浮紧,主要用于这样一个风寒表证。麻黄又完全可以使用,它和其他的发散风寒药一样,就在一些古方当中,比如说在《和剂局方》的十神汤,麻黄和我们后面要学的紫苏叶(等同用)就是用于普通的风寒表证,它可以用。比如当代的很有名的临床专家蒲辅周先生他就有一个走马如胜汤散治疗四季的常见的普通风寒感冒,风寒表证,就是两味药,就是麻黄配伍甘草,就是一个治风寒表证的方。甚至还有把它和牛蒡子这样一些疏散风热的药配伍在一起,组成辛平的解表的药(方),都可以。所以我们书上首先强调它用于风寒表实证,大家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能误认为表实证以外的普通风寒表证麻黄不能用,麻黄同样用,而且能够广泛的和其他的发散风寒的药组成不同的发散风寒(的)多种辛温解表的方剂。这个都是共性问题了。那么麻黄的个性呢,就正如我们教材上所讲的,这个药在发散风寒的药当中相对而言,注意是相对而言,它的发汗作用最为明显。前人为了突出它的这一个个性的特点,所以就说它长于开泄腠理,透发毛窍。这个我们书上也有,说它长于开泄腠理,透发毛窍。这个主要是说它有比较明显的发汗作用,这个腠理舒张,毛窍张开更容易出汗。也就是说明它的发汗作用,相对比较强。有的书上就直接说麻黄是发汗解表的第一要药,都是在表述它的这个个性特征。有了这一个个性特征呢,相对而言,所以麻黄在临床上主要就用于风寒表证当中的一种特殊的情况,表实证。这种表实证就是无汗,而且比正常的人出汗都少,而且一般的解表药还不容易达到发汗的这样一个效果,这个把它称为外感风寒的表实证。但是麻黄单用的时候,虽然发汗作用相对而言比较强,但是它的强度仍然非常有限。如果对于外感风寒的表实证,希望用单味的麻黄就能够达到发汗解表的效果,往往临床上不可能。所在临床上往往是和桂枝相须为用。桂枝是我们下面要介绍的第二个发散风寒的药,在这个发汗解表方面,它们互相能够协同增效,都是同类的,性能功效相似,组合在一起能够明显增强发汗解表或者发散风寒的效果,能够有一个互补的优势,所以把它称为相须为用,麻黄和桂枝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相须为用。所以《本草正义》就强调:麻黄与桂枝并行,乃为散寒之用。就是说麻黄必须要和桂枝配伍,这个发散风寒或者发汗解表的作用才比较理想,才比较强。若不与桂枝并行,若,假如说麻黄不配伍桂枝,不与桂枝并行,其不专主散寒发汗也。这是一个很精辟的论述,就是说如果要把麻黄作为一个发散风寒的发汗解表药,就必须和桂枝同用。如果不和桂枝同用,它不专主散寒发汗,它可能对于一些有汗的病证同样可以使用。所以前人常说麻黄是一个发汗的峻剂,比较峻猛的,或者说有汗不得用麻黄,有这样一些说法,其实指的是麻黄汤,不是指的单味麻黄,它把这个汤字省略掉了。所以就是说,指的是麻黄配伍了桂枝以后,我们今后要在《方剂学》当中学的桂枝汤,应该说是一个发汗的峻剂。那么是(否)有汗的患者不能轻用?单味的麻黄并不如此。所以在第一个功效我们就讲了这些内容,把它概括起来就很简单,就是说它的发汗解表也可以叫做发散风寒。一般的风寒表证可以和其他的解表药同用,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但它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相对而言,与其他的发散风寒药比较,它长于发汗,所以主要用于风寒表实证。这个是麻黄作为一个解表药的第一个个性特征。
那么第二个个性特征呢,就是结合了它的第二个功效,它有平喘的作用。那么外感风寒外邪郁闭,很容易造成肺的清肃下降的功能失调,而很容易引起气喘咳嗽。所以在风寒感冒当中,风寒表证当中,经常兼有咳喘的症状。如果是这种症状,表实无汗,又兼有咳喘,那么麻黄它既可以发散风寒,发汗解表,同时又可以通过它的平喘作用,缓解喘咳这个症状,这个就是它的最佳适应症。所以《伤寒论》的麻黄汤治的病证、证候就是这样一个证候。这个就是说麻黄治疗表证的第二个个性特征。这两个个性特征第一点是由它解表的强度,发汗的强度所决定的。这个就一般很难通过推理的方式把它记住,一般这个就要下功夫来记忆。第二个个性特征呢,是利用它的兼有功效,它的另外的功效和主要功效结合起来而体现的。我们在记住了功效以后,象这种特征就很容易记住。所以我们上一节课讲在应用这个部分,它的主治证一般来说,(只要)具有相当的中医学初步基础知识,很容易对应起来。解表就是表证,发汗解表,表实证,很容易对应。这个记忆理解都不困难,重点就要记它的个性特征。个性特征当中尤其是在用其他推导不出来的这种,比如说麻黄的发汗作用强,它是本身客观存在的,这个就是我们在应用一里面重点记忆的。除了这个特征以外,典型的配伍,比如说麻黄治疗风寒表实证的,是和桂枝相须为用的,这个属于典型的。它配伍的临床意义就是共同来增强发散风寒,或者发汗解表,主要用于风寒表证,就这么一个临床意义。这是对麻黄第一个功效就简单的介绍这么一点内容。
麻黄的第二个功效,我们书上就叫平喘。对于这个功效还可以有另外的表述方式,都可以。第一种另外的表述呢就是不少的中药书把它叫做宣肺平喘,在平喘的前面加上了宣肺二字。因为麻黄是一个发汗解表作用很强的(药),那么发汗解表其实它就是一个具有宣肺的这么一个作用倾向。因为外邪郁闭,肺主宣发的功能不能正常的发挥,所以一般的解表药都有宣肺的作用。不能因为我们在有的中药书上只有麻黄这一个药,在功效里面提到了宣肺,就认为只有麻黄能够宣肺,其他的解表药不能宣肺。这个就是把事物绝对了,把它孤立起来了。尽管我们在书上认为麻黄宣肺平喘,只是说正如麻黄的发汗作用一样,相对而言它和其他的解表药比较,它的宣肺作用可能更突出一点,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它能宣肺,其他的解表药不能宣肺。所以一般的解表药都有宣肺的作用。所以对这个麻黄的平喘前面加不加宣肺,都应该是允许的。加了,突出了它一定程度上的个性特征;没有加,我们都应该知道任何解表药它都有宣肺作用的。另外呢,麻黄的平喘主要是用于咳喘证。这个咳喘证对有外感风寒的邪气外束的,影响了肺的宣发功能而导致了肺气上逆,不能清肃下降。通过宣肺有利于咳喘的减轻,这样子宣肺和平喘就有一个因果关系。通过它的宣散肺气的作用,有利于缓解咳喘的症状。但是麻黄的平喘作为一种功效,它在宣散为主的同时,把它作为一个直接的作用。我们前面讲功效的时候说过,中药的功效是直接的作用,一般不是间接的效果,或者不完全是间接的效果。宣肺作为一个直接的功效,它直接能够肃降肺气。所以麻黄在宣发当中,对肺气它这个平喘作用又直接有肃降的作用,它不是百分之百的宣发。治疗气喘它不都是通过宣肺,而且也靠它肃降肺气这个平喘的作用。基于这一点,也可以不那么过分的强调宣肺,都可以。所以第一点,这个功效的表述,宣肺平喘与简单的只写平喘,没有很本质的区别,关键大家在理解记忆。如果说在这种考试当中,这个都是正确(的)。不能说哪一个就是错误,甚至于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另外一种表述方法,就是麻黄叫做平喘止咳。这个在过去的中药书上,尤其是教材上,这种表述比较少,但是现在逐步的增多了。因为麻黄除了平喘这个功效以外,本身也有止咳作用。这个麻黄的止咳作用从《神农本草经》就开始,《神农本草经》里面就有麻黄止咳逆上气,止咳逆上气的咳就是指的咳嗽,它有止咳的作用。这个上气呢,一般就指的气喘,喘息,这个就是平喘作用。所以麻黄同时具有平喘和止咳两方面的针对肺气上逆的治疗作用。这个在《神农本草经》就有,历代的本草当中,也是很多人强调麻黄的止咳作用。有的方用麻黄不是平喘,而是止咳。比如说现在国家的新药当中有一个药叫做千金止咳丸,就是以麻黄为最主要的药。麻黄在这个方里面的用量比其他的药量大得多,它主要是治疗咳嗽的,不是治疗气喘的。现代的药理学的研究麻黄不但能够平喘,就是缓解平滑肌的痉挛,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表现出很好的平喘的作用,其实也表现出良好的止咳作用。所以从古今,从文献到临床或现代的药理学的研究,麻黄的止咳作用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必要加以肯定。但是过去的中药书上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麻黄有止咳的作用,但是从来它的主治证都提的是咳喘证或者喘咳证,并没有哪个书上只说麻黄用于气喘证,都没有回避它能够用于咳嗽证。为了前面的功效和后面的主治能够很好的呼应,前后合拍,那么麻黄的第二个功效把它写成平喘止咳,有好处,更加符合实际,而更加严谨。我认为麻黄的第二个功效把它叫做平喘止咳可能比写为宣肺平喘还更有实用价值,更便于学习、理解和记忆,所以麻黄的平喘实际上就是平喘止咳。当然临床上就是用于咳喘证,就包括了气喘和咳嗽。那么喘呢,就是指的气喘,中医的气喘一个就是指的哮喘,就说支气管的平滑肌痉挛出现的症状,但是在中医学当中的喘比较广义。在说文解字当中什么叫喘,喘,疾息也。疾病的疾,气息的息。喘,疾息也,就是呼吸喘促。所以有的时候把呼吸加快也叫做气喘,这个就是说比较广义一些,所以麻黄可以治疗喘息和气喘,也可以治疗咳嗽。但是它治疗的咳嗽和气喘呢,都是由于肺气壅盛,或者一般说的肺气壅遏,就是说不能宣肃下降。因为各种邪气影响了肺主宣发和肺主肃降的生理功能,肺气不能宣肃下降而上逆于上而出现了咳嗽气喘。这个一般都是属于实证,偏于实证的。所以麻黄在平喘止咳当中,它在宣发当中有一定的肃降的这样一个特征。所以麻黄在药味里边不但是有辛味,这个辛表示它辛能散,它平喘,它可以宣肺,都是一种宣散作用,所以它是以辛为主的。在宣发的同时,它也有一点苦降的能够降泄,比如说止咳平喘,就是一个苦降泄肺气,苦能降泄肺气,所以常常又有苦味。那么为什么称为微苦呢?如果从性能的味来讲呢,它和辛比较次要,苦是比较次要一点的。当然也不排除真实滋味,它这个苦是非常微弱,不很典型。其实麻黄本身从真实滋味它这个辛味也不明显,是后人加进去的,是一个它的性能的辛。所以它既能辛散,又能苦降肺气,它主要是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喘的实证。结合到麻黄的第一大功效,发散风寒,所以对于风寒外感而引起的咳喘,或者以咳喘为主症,兼有风寒邪气,这个是麻黄止咳平喘的最佳主治证。麻黄止咳平喘的最佳主治证,首选的,就是咳喘兼有风寒外感,或者兼有风寒邪气。它一方面直接止咳平喘,更能够发散风寒,祛除外邪。在这个时候它两方面的功效同时发挥治疗效果,所以是最佳的。但是麻黄呢,它的平喘止咳作用很强,尤其是平喘,在我们要学的药物里面它这个平喘的作用,它的强度都是屈指可数的。我们后面专门要学一章止咳平喘药,和那些药比较起来,麻黄的平喘一点都不逊色。麻黄因为有很好的平喘作用,所以对于气喘不是风寒引起的,这个因为肺热郁闭,肺热壅盛,而肺气不能清肃下降,它也可以使用。但是呢,这种肺热壅盛的咳喘证它是热证,麻黄本身是一个温性的药,又有发汗作用,这种肺热壅盛的喘咳它可能常常有出汗。它这个辛温发汗就不利,可能就成为一种副作用。在这个时候呢,麻黄我们可以通过配伍来制约它的辛温发汗的作用,让它充分发挥它的平喘的功效。常常就和以清泻肺热的药物为主(配伍使用),麻黄和清泻肺热的药同时使用,整个方就成了清肺平喘的方,或者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的方。所以对于肺热壅盛的咳嗽气喘,同样可以使用,但是就注意配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它和大量的石膏来配伍,和石膏配伍,石膏主要清泻肺热,就是使它对肺热喘咳的能够完全合拍。所以麻黄的第二个应用我们书上就是用于咳喘,实际上它是用于肺气郁闭,或者肺气壅遏不宣。这样引起的咳喘基本是都是一个实证,它最佳的是兼有风寒的,那么有肺热的也是可以用的。不管是风寒引起的,肺热引起的,常常都可以配伍杏仁,我们今后要讲杏仁,就是一个止咳平喘药。所以有的书上就说麻黄常常以杏仁为臂助,就是助麻黄一臂之力,所以杏仁就作为麻黄的一个使药,相使的配伍关系。这个不重要,这些大家都用不着记。就包括配伍石膏也不重要,因为肺热喘咳张仲景是用的石膏,我们把它改为黄芩、桑白皮,治疗肺热喘咳行不行呢?其实临床很多医生都是这样用的。因为麻黄石甘汤是一个经典方,当然历代比较高度重视,充分的肯定,这个也有道理。但不是说麻黄治疗肺热喘咳只能配伍石膏,石膏以外的清泻肺热的,现在比如说配伍我们今后要学的鱼腥草,清泻肺热,这个的临床效果也相当好。所以我们主要掌握它这个配伍的方法,这种原则。在我们现在的中药学药物的主治当中的表述,过去有一个不良的倾向,就是完全以方来讲药。比如说麻黄,可以用于肺热喘咳,如《伤寒论》麻杏石甘汤,本品与石膏、杏仁同用,那就给大家造成了一个错觉,好象就只能这样用。那么就局限在这个方的字眼里面,这样学出来的同学们的知识就比较局限,思维比较僵化。所以我们教材的表述又(用)以肺热喘咳,首先要针对它的病因病机,要配伍清泻肺热的药物和麻黄一起组成清肺平喘,或者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的方剂,那么麻杏石甘汤仅仅是例子之一,这样子来认识,这样来对待,这个才比较公正,才比较全面。所以这是一个思维方法,是一个表述的一种方式,但是它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另外要说明一点,麻黄用于咳嗽气喘,那么咳喘呢往往是由于痰多而引起,麻黄本身没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所以如果是咳喘痰多的,一般的方里面往往要加上祛痰的药。这个属于一般的配伍常识,一般的常识有痰就要治痰,那痰是引起咳喘的根本的原因,当然要配伍。所以这个很容易理解记忆的,我们书上所以又举了有痰的情况要怎么样,加半夏这一类,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想告诉大家,痰多的时候它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药。
最后一个功效呢,利尿,也可以叫利水。在中药的功效里面,尿和水是相同的意思,但其他地方的尿和水是完全不同的。在功效里面利尿和利水都一样,通过利尿或者说利水消退的是水肿,所以叫利尿消肿,利尿退肿,利水消肿,利水退肿都可以,两个字也可以,三个字,四个字都可以,这是比较自由的。那么麻黄呢,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但是麻黄的利尿作用并不强,所以在临床上它用于水肿,但是一般的水肿很少使用。那么在怎样的情况下才用麻黄的利尿的功效呢?它主要治疗水肿兼有表邪,或者说兼有表证。这种水肿兼有表邪或者表证的,在中医学当中叫做风水,就是从《金匮要略》开始就把它叫做风水。风水呢,因为它本身兼有表邪,兼有表证,那么有表邪有表证,这个肺的宣肃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另外我们在中医学基础里面也学了肺能够主水,肺能够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那么宣发功能不能正常发挥,通调水道的功能也受到影响,所以小便也不会通畅,风水,小便不通畅,小便偏少。麻黄对于风水,第一,它可以发散表邪。风寒的,那它可以配伍辛温的,比如说紫苏这一类。风热的其实也可以配伍牛蒡子,或者其他的一些辛凉的药,也是可以的。第一,它可以祛除表邪,可以缓解表证,或者消除表证。表邪祛除了,表证解除了,它可以通过它的宣发和通调水道的功能,就有利于出汗,有利于利尿。另外呢,麻黄本身有发汗作用,通过发汗作用可以使泛溢于肌肤的水湿通过汗液外出,也可以减轻水肿。这个也是排除水湿的一个途径,从毛孔,从腠理从毛窍通过发汗,麻黄的发汗解表,从肌表使肌肤的水湿排出,有利于减轻水肿。通调水道又能够利尿退肿,使小便的量增加。所以它对于风水的病因病机有很全面的针对性,所以它一般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风水的。没有风水的水肿用麻黄的情况很少,因为它利尿作用并不强,它没有优势。利尿作用很强的药很多,麻黄用于风水的机理我们书上也是谈得比较清楚的。这个就是我们讲的三个功效和它对应的主治。在教科书上的此外,就说麻黄利用它的发散风寒的作用,它还可以用于风寒郁闭引起的疮肿,皮肤瘙痒,鼻塞不通,或者流涕不止,所以麻黄在临床上用于一些过敏性的皮肤病,用于一些鼻渊,鼻炎,鼻窦炎,尤其是过敏性的鼻炎,现在用得非常广泛。比如治疗过敏性的鼻炎,西药里面也有麻黄素的滴鼻液,都可以。所以我昨天讲这类的药称为祛风药比称为解表药好,这个就是个例子。如果称为解表药,那麻黄只能治疗风邪引起的表证,只有解表(治表证)这么一个适应证。如果把它认为是广义的祛风药,风引起了很多的病证,郁闭肌肤引起瘙痒,郁闭肺窍引起了鼻塞不通,它可以疏风止痒,疏风通窍。这样子记忆起来就非常的方便。所以利用它温通的性质还可以用于其他寒邪凝滞经脉的一些症状,这个不要求,我们都作为此外的来对待。
麻黄下面还有一个用法用量,我们昨天讲了用法用量呢,只记特殊的,不特殊的我们在总论或者在概述当中已经谈了,那么最通常的用法中药就是作汤剂。所以凡是没有加说明特殊煎煮的,都是作为汤剂,这个就用不着大家记。麻黄呢,它也不是有毒的药,量也不特殊,这个就是麻黄的用法用量,没有特殊性,用不着大家专门去记忆,只是在用法里面它的炮制品,我们作为一个临床医生要掌握。一般这个麻黄生用,注意,我们见到的一般都是麻黄的草质茎,下面有比较粗的木质茎,很粗,面上有那种棕褐色的,或者棕色的那种比较粗的木质茎,这个长的木质茎,因为麻黄长在一些沙质地里面,它的叶片已经退化了。其实它的叶片就包裹在它的结,麻黄的结上,已经退化成一个薄膜状了。这个在植物学里面把它叫做鳞叶,就是鱼的鳞甲,鳞片那个鳞,鳞叶,只有两三毫米包在茎上,成了一个薄膜状,因为它减少水分的蒸发,所以实际上用的是草质茎。直接把它采了,阴干,保证它的质量,把它切断了,一段一段的,这样子用它的发汗作用比较强。现在研究它的发汗与它含的挥发油关系最为密切,生用挥发油没有受到破坏,没有减少。另外呢,麻黄如果用蜂蜜来炒,就叫炙麻黄或者叫蜜炙麻黄。这样在炒的时候它里面的芳香油可能有一定的损耗,相对来说,它发汗解表的作用就减弱了,它的平喘止咳的作用就相对增强了,而且蜂蜜本身有一定的平喘止咳作用。所以说没有外感风寒,比如说肺热咳喘,一般就用蜂蜜来拌炒,用的是炙麻黄。那么麻黄整个用它这个草质茎,前人认为这个作用比较峻猛。如果把麻黄捣绒,就把它捣绒就象我刚才讲的象乱麻一样,它的药性就变得相对的缓和一些。因为这个捣绒主要就把它茎髓里面的一些成分很容易变成粉末状,然后把它去掉了,剩下来的就是外部的纤维为主。这样子它的有效成分去掉了很多,所以它各方面的作用都有所缓和,所以一般就认为适合于儿童,或者适合于老人,对耐受性比较小的这种情况作用比较缓和。但是有的人提出,既然你把很多有效成分丢掉了,能不能减少用量?不用那么多,它就不峻猛了,也比较缓和了,当然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但是不是完全相等,麻黄绒和减少用量以后,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这是关于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我也是说的要记特殊的。共性的问题,也是在概述当中一次解决了。概述当中我们讲了证候禁忌,证候禁忌那么对于发汗解表药来说,汗多的不能用,辛温的药一般热证要慎用。汗是人体的津液化生的,津液受伤的人,一般使用麻黄要小心谨慎。象这样的一些都是属于共性的问题,还有我们在讲使用注意的共性呢,解表药原则上不宜久煎。但是今后在《伤寒论》上,大家看了麻黄都要先煎。其实麻黄相对于其他的解表药来说,它的成分溶出比较缓慢,而且它的挥发油相对比较稳定,它与很多药相对而言它是可以适当的先煎的。但是对于真正需要先煎的药,那麻黄还是不能先煎的。所以对于麻黄一般不强调,回避这个问题,到底先煎或者不先煎的问题,就是说它介于很多药之间,和典型的解表药它好象可以适当的久煎,对典型要久煎的药好象它又可以就是不必先煎,就是这么一个回避的问题。一般现在的教科书上都不提,我们今后学《伤寒论》,或者那些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以他们讲的为准,我们这里也记不了不那么多。麻黄在注意使用特殊的地方,过去就认为是个峻药,比较峻猛,不能轻用。现在发现它的主要的不良反应一个是它能够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另外它能兴奋中枢,对于失眠的患者它可以加重失眠。所以我们书上主要就强调了它的特殊的使用注意,对高血压和失眠的患者,在临床使用的时候要慎用。这个是其他解表药没有的,麻黄有,那么我们就只记这一个个性的,特殊的。所以前面我就以麻黄为例,讲的内容多一点,耽误的时间也多一点。就是为了说明我们在学习具体的药的时候,哪一些是特殊的,是个性的;哪一些是共性的,怎样把概述的内容和药物的内容结合起来;怎样来区别哪些是中药的知识,哪些是其他学科里面的知识,这是它的基本内容。那么为什么在概述当中我们要把功效主治放在前呢,因为把功效主治为核心掌握了,我们就可以通过功效主治来分析理解记忆它的性味归经。麻黄是一个散的药,是一个发散的药,辛能散,所以它应该有辛味。它的止咳平喘和利尿有苦降的作用,所以就是辛苦的。至于这个微字你记得住记,记不住你不记。你就说麻黄是辛苦,这个不是原则问题。如果说象这样的你都要计较,那中药学没有办法学。所以它的基本味就是辛苦,然后就是它的归经,它治疗的表证。表证按照脏腑辨证它属于肺的,肺系的病证,咳喘是肺典型的常见的症状,所以这两个功效和它对应的两个主治证那么就归肺经。它利水退肿呢,利尿,排尿是膀胱的功能,所以它这个功效或者主治,第三个功效和主治归的就是膀胱经。所以根据麻黄的功效和主治,这个性味归经根本不需要去死记硬背,根据(功效主治)就把它推出来了。所以以功效为核心,上可以联系性能,或者概括性能;下可以联系主治。在应用当中文字最多,抓住重点,掌握中药学本身的一些要点。麻黄实际上你把每个属于中药学的要点把它精减下来,可能也就二三十个字,尽管书上有这么一大页。这是关于麻黄的基本情况。
第二个药,桂枝。桂枝是以樟科植物肉桂树,我们今后在温里药当中要介绍一味药,叫做肉桂,是一个高大的乔木树。在我们国内,主要产在广西,最好的是产在越南,越南的清化省,是最有名的。把它当年生的幼枝把它割下来,直接切片,就是肉桂树的幼嫩的枝条,所以称为桂枝。枝是它的入药部位,桂是它的树木的植物的来源。桂枝功效(是)发汗解表,这和麻黄一样,也可以叫做发散风寒,它也有发散风寒药的共性,也可以广泛用于一般的风寒表证。那么桂枝作为一个发散风寒药的个性特征,就是我们书上讲的它的发汗作用较麻黄温和一点,在临床上风寒表实证和表虚证都可以使用。这是桂枝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风寒表虚证、表实证都可以用。那么对于外感风寒的表实证,桂枝作为麻黄的一个辅助药相须为用,为什么相须为用呢?前人就认为麻黄主要在开泄腠理,透发毛窍,就把汗孔打开,让它舒张容易出汗。而桂枝呢,它可以畅旺营血,使营血能够畅旺于肌表,人体的汗液是营阴在阳气的作用下化生的,排解于外,那么就是为汗液提供物质基础。就象我们现在的一个储水的水缸,一个水笼头。麻黄呢,主要就把笼头拧开;桂枝主要在储水的水缸里面加水,增加水的压力,使水源泉不断,就这么个意思。所以这里就互相取长补短,相须为用。两个药配伍在一起,对于外感风寒的表实无汗是一个很好的、很常用的一个方。大家就记住这一点就行了,对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它和麻黄不管说它发散风寒也好,说它发汗解表也好,都是相须为用。至于这个机理,一个是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一个是畅旺营阴。这个供大家参考,前人有这么一个说理,有说理的这么一种结论。这个大家能记就记,不能记今后《方剂学》要讲一个麻黄汤,其他的比如说《伤寒论》,这些还要讲。那个属于其他学科,更主要的是属于《方剂学》的内容。这个就简单记住这样一点。
对于风寒的表虚证,什么叫做表实和表虚?这里的实和虚,不是我们八纲辨证当中的虚实的虚,是讲的肌表的一种状态,两种不同的状态。这两种不同的状态呢分别把它称为表虚或者表实。如果按照虚实辨证,表实证和表虚证都是属于实证的,都不是虚证。我们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说这里有一个门,这个门现在关得非常严,就说这个门关闭得非常严实,没有一点缝隙,这个门关闭得严严实实的,就是说肌表那个腠理,毛孔的一种状态,闭合得很紧。因为寒邪收引,收引了以后,那个毛孔就闭合,这个很严实。另外一个,如果说门有一个缝的时候我们一些文学作品当中,说这个门是虚掩着的,门是虚掩的,说这个关得严实和虚掩同样的都是这个门。这个门没有改变,只是它的状态有一点不一样,关紧没有关紧,是不是完全封闭。所以这个表实和表虚就是外感了风寒以后,是不是有汗为主要判断。不容易出汗,那就叫表实证;如果说外感了风寒,其他症状完全相同,但是患者有自汗,自己觉得好象在出汗,这个呢他的肌表就处于一种不固密的这样一个状态,所以称为表虚证。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实证,因为邪气甚则实,这种外感风寒的表实虚证也是邪气实的,它本质上是实证,所以不能误解为表虚证就是虚证,表实证就是实证,都是实证,都是邪气甚的病证。那么对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呢,桂枝常常和白芍配伍使用,这个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配伍。在这个配伍当中,桂枝仍然是发散风寒,或者说发汗解表,祛除郁闭在肌表的风寒邪气,是一个祛邪的作用,和治疗风寒表实证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这个外感风寒的表虚证由于它营阴不能固守,而造成有自汗,有汗出的。这个白芍呢,我们今后要学,它能够敛阴止汗,针对这个自汗是用白芍来减轻这个症状。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它的病理机理,在中医学里面把它叫做营卫不和,失掉了调和的状态。如果营卫调和呢,它就不应该有自汗的症状。它有了自汗的症状呢,营卫失掉了调和的正常的状态而称为营卫不和。那么这个桂枝配伍了白芍,它能够治疗营卫不和的外感风寒的表虚证,所以也就说桂枝配伍白芍称为调和营卫。这个调和营卫呢,就是桂枝配伍白芍以后,或者说桂枝汤的这样一个复方的功效,不是桂枝单味药的功效。所以不能说桂枝能够调和营卫,也不能讲白芍能够调和营卫,而是桂枝配伍了白芍以后,这个特殊的配伍,或者说这个桂枝汤可以调和营卫。大家在中药学就简单的就记住,这个调和营卫就是对表虚证,外感风寒表虚证的治疗作用,更多的以后《伤寒论》里面、《方剂学》里面去讲。那么在《伤寒论》里面张仲景就把这个调和营卫用一个特殊的术语来表示。用什么术语呢?叫做解肌。就是那天背给大家听过了《伤寒论》里面有一条经文:桂枝本为解肌,就说的是桂枝汤,这里不是说的桂枝这一味药。桂枝本为解肌,就说桂枝汤具有解肌的作用,也就是说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其人恶寒发热无汗者,那就是表实证。不可与之也,在这个时候呢,外感风寒表实证适合的是麻黄汤,如果你用桂枝汤显然是不对症,所以不可与之也,不适合。所以张仲景的本意,桂枝汤能够解肌,能够调和营卫。我们现在很多的文献里面,从古到今都有这种情况,把桂枝的功效叫做发汗解肌,不叫做解表,首先就有违张仲景的原意。张仲景不是讲的桂枝单味药能解肌,而是讲的复方能解肌。所以首先我们就违背了张仲景的原意,更加上解肌这个术语,在中药的功效术语里面随意性非常大。至少在我们教材里面还会涉及到什么葛根的解肌,还有其他的石膏的解肌,但正如上一次我说过,陶宏景就认为发汗就是解肌,麻黄为疗伤寒为解肌第一要药。陶宏景认为麻黄是最好的解肌的药,因为它发汗作用最强。这个解肌和张仲景的解肌完全不同,所以我建议在中药的桂枝的功效里面,不能称为发汗解肌,只能叫做发汗解表,或者叫做发散风寒。说明一点,这个是桂枝最主要的个性特征。
另外有一个附带的特征,就是由它能够温助阳气作决定的。如果阳气虚的患者感受了风寒,那么桂枝一方面发散风寒,有利于温助阳气,扶持人体已经亏虚的阳气。所以在一些助阳解表的方里面,适当的加上桂枝也有好处。桂枝在解表方面也可以看成是比较次要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也是由于它兼有的功效所决定的。我们这节课就介绍到这个地方,剩下的内容下一节课再来介绍。
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