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过节】娘子,七夕是乞巧的,不是乞爱情的

【宋人过节】娘子,七夕是乞巧的,不是乞爱情的

00:00
11:48

完整文稿


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日子?没错,是七夕,一个古老的节日。不过,我知道今天不少年轻人也会过七夕,主要是将七夕当成传统的情人节来过,主题是与恋人约会。


但是,要是一位宋朝人穿越到现代,看到年轻人将七夕过成情人节,一定会很惊讶:七夕怎么会是情人节?不妥,不妥啊。


并非宋朝人不解风情,而是按古代的习俗,七夕实在是一个不宜谈情说爱、谈婚论嫁的日子,民间娶亲、嫁女,都要避开七夕,古人是这么说的:“七月七日,迎亲嫁女避节。”


虽然七夕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动人传说,但若按古代占卜家的说法,牛郎织女是“凶日”成婚的象征,婚姻不长久。


不仅如此,古人还认为,七月初七这天出生的女孩子,运气不太好。


读过曹雪芹《红楼梦》的朋友,应该知道小说中的王熙凤有一个女儿,尚未取名字,大家叫她“大姐儿”。这大姐儿体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有一次,大姐儿又发起热来。恰好刘姥姥来贾府做客,王熙凤便向刘姥姥讨教:


王熙凤(刘敏涛老师演绎):“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得多。我这大姐儿时常生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


刘姥姥:“这也是有的事。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曲,她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她些就好了。”


王熙凤(刘敏涛老师演绎):“这也有理。我想起来,她还没个名字,你就给她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稼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她。”


刘姥姥想了一想,笑道:“不知她几时生的?”


王熙凤(刘敏涛老师演绎):“正是生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


刘姥姥: “这个正好,就叫她‘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这就是王熙凤女儿巧姐名字的由来了。


施耐庵的《水浒传》里也有一个女孩子,也是七月初七出生的,叫做潘巧云,与潘金莲同姓,命运也差不多,先与他人私通,事发后又被丈夫的兄弟杀死。是一个悲剧性的女性。


要说女孩子七夕出生就命不好,这当然是古人的迷信,我们不必当真。


不过,古人不愿意在七月初七这一天谈婚论嫁,我倒觉得可以理解。你想啊,牛郎织女,夫妻长年两地分居,一年只得相会一次。谁愿意自己婚后的生活是这样子的?


如果我们去看古典文学作品,就会发现,七夕发生的爱情通常都是以悲剧收场的。


比如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写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说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在七夕之夜山盟海誓,结果却是杨贵妃被赐死于马嵬驿。


我们熟悉的另一个故事,“白娘子传奇”,故事背景正是宋朝,白娘子与许宣邂逅于清明节,因为宋朝的清明就是红男绿女出游踏春的时节。


而许宣怀疑白娘子为蛇精,是在什么时候?正是在七夕,那天许宣要去西湖金山寺烧香,白娘子再三劝他不要去,见他一定要去,只好吩咐他:


白娘子(刘敏涛老师演绎):“你既要去,只可在山前山后大殿上走走,切不可到方丈那里去与秃子讲话。恐他又缠你布施。”


许宣:“这个使得,依你便是了。


许宣到了金山寺,先烧了香,然后各处闲走看看,不想遇到了金山寺的方丈法海禅师,法海告诉他:


法海:“你满脸妖气,一定是家中有什么妖怪。”


吓得许宣急急回家,果然发现白娘子与小青都不见了,这才怀疑两人是妖精。


你看,七夕真是一个扼杀爱情的日子。所以,宋朝人是不会将七夕当成情人节的,宋朝的情人节我们以前讲过,是元宵节。


那么,宋朝人是怎么过七夕的呢?


七夕在宋朝,已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不过,宋朝人过七夕,并不是想仿效牛郎织女鹊桥约会,而是为了向织女星乞求巧智。


旧时的女儿家,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而传说中的织女正是巧星,姑娘们相信,七夕之夜向织女星祈愿,可以让自己变得手巧心灵


也因此,七夕又叫做“乞巧节”。由于乞巧的都是女孩子,七夕还可以叫做“女儿节”。


七夕怎么“乞巧”呢?


富贵人家通常会在庭院里搭建一座楼台,叫做“乞巧楼”;一般人家没条件建造乞巧楼,也可以直接在院子里或阳台上乞巧。


乞巧的时间是七夕当晚,先摆上花果、茶酒、笔砚、针线,以及精巧的玩具,然后焚香列拜织女星,乞求织女星赐予巧智。这个过程,就叫做“乞巧”。


乞巧后,宋朝小娘子们还会对着月色,拿起针线,引线穿针,展示自己的灵巧手艺。当然,几个女孩子聚在一起,少不了也会叽叽喳喳,聊个不停。


甲娘子:姐姐,你一个针眼居然能穿过三根线,好厉害啊!


乙娘子(刘敏涛老师演绎):妹妹平日绣花那么好看,那才是真厉害呢。


丙娘子:你们俩的手艺都这么好,只有我,娘亲常常说我手笨,连绣花针都拿不稳。


乙娘子(刘敏涛老师演绎):妹妹别气馁,你会点茶、插花,手巧得很,我们都很羡慕你呢,你只是不喜欢女工,不喜欢就不喜欢呗。


丙娘子:我还是想求织女赐我巧智。


那么,女孩们该如何验看自己的乞巧已得到织女的回应呢?说起来有点意思。


宋朝女孩会在乞巧时捉来一只小蜘蛛,养在盒子里,次日早上起床,再打开盒子,看看蜘蛛结网的情况。


如果发现蜘蛛所织的网圆圆正正,则表示昨夜乞巧,已获得织女星赐予巧智,这叫做“得巧”。如果发现蜘蛛织的网破破烂烂、歪歪斜斜,则表示未“得巧”。


得巧的女孩子自然满心欢喜,未得巧的姑娘则难免有些失落。


宋朝的七夕,不仅仅是女孩们乞巧的节日,还是少年儿童最高兴的日子。


为什么?因为商家在七夕期间也会争逞巧智,推出各种奇巧的玩具,在大街上摆摊,卖给孩子们。


所以,七夕也可以说是宋朝的“玩具节”、“儿童节”。


宋朝的小朋友可以在七夕买到哪些玩具呢?有一种小玩具叫做“水上浮”,就是用黄蜡制成大雁、鸳鸯、龟鱼的样子,涂以彩画,饰以金缕,若放在水上,能够漂浮不沉。


还有一种玩具叫做“谷板”,是乡村景物的微缩模型:用小木板装上泥土,种下植物种子,让它发芽、生苗,在小苗旁边放置茅屋模型,做成农家村落的样子。


最特别、也最受宋朝儿童欢迎的七夕玩具,叫做“摩睺罗”。“摩睺罗”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是一个音译过来的名词,来自佛经,原本是形象凶猛的印度神祇。但宋朝的“摩睺罗”却是造型十分娇憨、可爱的泥娃娃。


一只做工考究的“摩睺罗”,人物的手足、面目、毛发都会做得栩栩如生,再配上漂亮的红背心、青纱裙儿,戴上小帽子,跟现在的“芭比娃娃”差不多。


每年的七夕前夕,宋朝城市的大街上全是卖“摩睺罗”的店铺、摊位,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商贩:“摩睺罗!摩睺罗!客官,买一对摩睺罗吗?”


顾客(刘敏涛老师演绎):“这摩睺罗一对多少钱?”


商贩:“客官,我跟你说个实价,一对三十贯。”


顾客(刘敏涛老师演绎):“这么贵?”


商贩:“这是吴中名匠袁遇昌做的摩睺罗,里面有机械装置,你往这小儿的脑袋一按,手脚都会活动。你试试。”


你看,宋朝七夕有意思吧?我觉得,现在的商家也可以从宋朝人那里获得灵感,把我们今天的七夕打造成儿童玩具节。这个主意你觉得怎么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i斯黄

    俗话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织女明明一天就见牛郎一次,受苦的是牛郎吧???

    _梧桐叶_ 回复 @mi斯黄: 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 O_o胖晨

    可怜现代人多无知,也怪商家,无耻炒作

    禁止随地大小爹 回复 @O_o胖晨: 。。。你好像不是现代人

  • 布期而遇_

    今儿起要记住了,七夕不宜谈婚论嫁

  • 禁止随地大小爹

    省得的省,应该念xing,三声。

  • 月影00

    七夕是七巧节,又是女儿节。可好玩了

    孙鑫_gg 回复 @月影00: 乞巧节

  • mas_

    那些质疑许宣名字,还有什么端午节之类的 能不能先问问度娘 别冒冒失失的批评人家自己丢人!

  • 布期而遇_

    所以说,七夕根本就不是什么情人节

  • 嫚桐

    王熙凤和刘姥姥之间的情谊,仔细品来,挺有意思的。

  • Piwi

    天王老子来了,金山寺都在镇江金山,不在西湖

  • 为哦那男

    这是七夕劝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