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给大家摆过帘官公所街今天我们再给大家摆一下帘官门在古代咋个监督考试的以及逮到作弊会有啥子惩罚和后果呢?
在成都,有一条街道叫做帘官公所街,这条街总容易被人误解。为啥子勒,因为很多人一开始看这条街名的时候,都以为应该是“廉”官公所街,觉得当时是清廉官员居住的地方。但是确实是这个“帘”官公所街。因为“帘官”在古时候是一种官职,把科举考试中批阅考卷和管理考场的官员称为帘官。阅卷帘官称为内帘官,考场帘官称为外帘官。
可能很多人都很难想到,那个时候的科举考场会是多么的寒酸。科举考试的时候,考生都被密密麻麻地分布在一个三面围墙、一面敞开、不足1平方米的空间里考取前程。
考试期间,管理考场的官员会在每个考棚之间来回巡走。据查每次科举考试都有近万名考生参加,那是多么庞大的人群。由于人数很大,因此就需要大量的阅卷帘官和考场帘官,为了防止帘官与外界接触影响公平公正,朝廷就会把他们集中安置起来,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帘官公所,帘官公所街也就是这样来的。
即使考生们待在很小的空间里考试,为了取得好成绩,也抵挡不了他们作弊。作弊手段也五花八门,有钱的,会想方设法接近批阅试卷的官员。拿人钱财的内帘官,会和考生约定特定字眼作为暗号,考生在卷中写出暗号,帘官见暗号就会给予好成绩。没钱的就会往衣服里藏纸条或者往鞋帽里塞东西。后来查得严了,就将衣服鞋帽做成夹层,把东西缝在夹层中。而更灵活一点的,就是找“枪手”代考了。
而官方也不是吃素的,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于是朝廷就出台了一个规定,科举时帘官不得参与本籍考生的科举考试,最开始是同一个地方的不行,后来连同一个省份的情况也要杜绝。有裙带关系的更是不行。而为了避免那些在考卷上“对暗号”的,朝廷竟派专人,将所有参考者的答案都重新誊抄一遍,再送往内帘官批阅,也就拒绝了笔迹、暗号的可能。
后来人们参加科举,第一个步奏就是统一洗浴,换上官方准备的衣物,这样的做法大大减少了这类作弊的可能。为了防止“枪手”们代考,在宋朝就已经开始推行“准考证制度”那时的准考证叫“浮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
科举考试在当时可是国之大典,一旦闹出作弊的丑闻,这会让朝廷非常的没有面子。顺治十四年,江南举行乡试一结束,就传出了考官接受贿赂、营私舞弊的消息,酿成了社会影响非常恶劣的群体性事件。这件事儿惊动了顺治皇帝,考官和行贿的考生全部处死,其余考生一律重考,若重考不及格一律视为作弊。好了今天就给大家摆到这了。
【资料来源: 成都Go】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