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个故事|舞会

第十二个故事|舞会

00:00
15:21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芦笛说

    《菊子夫人》是法国作家皮埃尔洛迪的小说,男主角为追求异国情调到日本后租了一个叫“菊子”的日本女子为妻,婚后嫌菊子无趣,两个月满后付清了租钱离开了日本。小说充满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傲慢。

    K先生的王 回复 @芦笛说: 《菊子夫人》收到

  • 泽萃Emma

    没有听太懂,当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后,很多地方也豁然开朗: 1886年的日本正处于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关键转折期。鹿鸣馆是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建的一所类似于沙龙的会馆,供西化后的达官显宦们聚会风雅的地方。由于来客多是日本近代化的决策层,从而使鹿鸣馆赋予更多政治色彩。 在鹿鸣馆外交政策的引领下,日本迎来了欧化风潮高涨期。但这种欧化风潮本身存在着很大的浅薄性和不切实际性,不止西方人讽刺它为闹剧,更有一大批传统的日本人撰文指责这种外交是一种“媚外外交”,称它“制造了荒淫的空气”。

  • 听友275484692

    人生有如烟花一般,绚烂转眼即逝,明子的一生中高光时刻,是在华丽的舞会上,遇到了一个法国军官。明子美化了这段邂逅,把它收藏在记忆里念念不忘。但其实在法国军官眼中,不过是排遣无聊的一段小插曲而已。

  • 泽萃Emma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舞会俨如转瞬即逝的烟火;人生也是,即便有着舞会的表面华丽,但最终还是空虚的。

  • 快乐的阿宅

    没整明白

    芦笛说 回复 @快乐的阿宅: 读一下《菊子夫人》就明白了。

  • 乙丁己辛癸

    文中描写明子的社交能力和穿着高雅,但和文化素养成反比,反映了欧化之风下日本社会的浅薄和浮躁。晚年的明子还记得自己年轻时和军官跳舞,可她连军官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当年轻人提起皮埃尔·洛蒂就是安·维欧的时候,晚年的明子还坚持遇见的就是安·维欧,这是可悲可笑还是幸福呢?明子说,好想去巴黎参加舞会。军官说,岂止巴黎,舞会,哪里的都一样。这一节把日本崇尚欧洲文化的嘲笑展现了出来。明子问,您好像在想什么?军官说,你猜猜。良久,军官说,我在想那烟花,那犹如我们生命的烟花。对于明子讽刺的就是,舞会是虚无的,人生就像烟花转瞬即逝,人生在这样的虚无中消耗是悲哀的。耗尽一生追赶的却是没有意义的,活过了无知的一生。

  • Anx再见

    好評,我的微信背景就是舞會,太喜歡這一個短篇了,就像如今的中國一樣

  • 骑着蜗牛111

    我还只能明白表面意思 我在第一层

  • 火西

    日本人举办的舞会从人物装扮到场所氛围无不彰显着"欧化"的标签,而受邀参加舞会的法国军官却生硬地遵循着日本礼仪,对日本女子身上的东方神秘色彩很是向往。这些所谓对"异国情调"的追求,也只是流于肤浅的形式,让自己在他人的文化背景中成为一个不和谐的符号,那升腾于浮华人生中的激情如烟花般绚烂,亦如烟花般易逝,最终归于平淡和无趣,或许法国青年比明子更早地领略到了这一点。

  • Killbabes

    好像在暗讽欧洲是如何调教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