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通过非言语沟通与儿童建立积极的关系2

第三章 通过非言语沟通与儿童建立积极的关系2

00:00
08:22
与儿童发展非言语关系时,成人也需要做到热情、接纳、真诚、共情、尊重。


通过非言语行为表达权力、权威。

在与孩子互动时,不论是养育者还是教师,都需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定的权威,这种适度的权威能够保障他们所看护的儿童的安全感和秩序感。好的权威建立在成人具备教育儿童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上,并且成人与儿童已经建立起了亲切积极的关系,儿童有想要取悦他们的愿望。

权威大多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给儿童的。比如你跟儿童说话时,与他面对面,你们目光相交,你的声音坚定,带有自信。

社交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成功的借助体现其自信和能力的控制性行为对他人产生持久的影响,而不是强制性的做法。儿童知道教师有权利奖励好的行为,公平分配各种资源,并且保证他们不会受伤害,所以使用社交策略能比强迫儿童服从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随着你对儿童非言语行为的解读能力的提升,你对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来回应他们的判断能力也会增强。

不自信意味着无法掌控局面,或者不愿意采取负责任的行动,这些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表现出来的。即使是很小的小孩也能发现成人在生气时声音会变得起伏紧张高亢,在畏惧时会变得微弱颤抖犹疑,而且他们更可能注意成人发出的非言语信息,而不是成人说的话。所以同样的一个指令,很明显成人用犹豫、怀疑、底气不足的声音声调去告诉孩子时,效果一定会弱于坚定、自信的声音声调。

权力并不只体现在成人的关系中,年幼儿童也会通过对空间和玩具的占有、自身的身高和力量、充满活力和能量的动作,以及彼此的争执来体现他们的权力和地位。

发出和解释非言语信息可能遇到的潜在挑战

有时候人们会用一种沟通渠道表达一个信息,同时又用另一种渠道表达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信息,而且这两个信息与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意思也不一致,这种现象被称为“混合信息”。

比如成人面带微笑的对孩子说“没关系,我不生气。”可他同时表现出来的是僵硬的姿势、绷紧的嗓音、紧握的拳头,这些非言语行为显然与他所说的话完全不符。

之所以可以从言语中觉察到相互矛盾的信息,也可能与四个非言语过程有关,即控制、挑衅、负面情绪和认知的复杂性。相较于真诚的交流,不真诚的人在交流时会小心选词,用的句式也不太合乎语法,而且他们说话时声音极不自然,身体会绷的很紧,还会加上一些不必要的动作。显然做个真挚诚实的交流者更容易。

婴儿到九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发现一个成人的言语和情绪有不一致的地方,并且会把这种混乱的信息用到社会环境中。婴儿在与他的养育者互动时,会完全依赖这些成人发出的非言语暗示,而且很快他就会学会使用。

当学龄前儿童发现成人的面部表情和说话的语调不吻合时,他们会敏感和警惕,而且他们通常会往最坏的方面想。

年幼的儿童不太能够解读用来表达掌控的混合信息,不过随着他们渐渐长大,他们能越来越快速准确地解释人的面部表情。他们从以前主要听信别人说的话,发展到在以往习得的技能的基础上,将对方的面部表情作为重要因素来理解其真实意图。随着技能的不断增加,儿童能从非言语交流中捕捉到更多细微的情绪信息,而他们对言语的依赖程度减少了,他们不容易被骗了,相反他能更准确更有能力的理解交流中呈现的全方位信息。视觉暗示是年纪稍大一点的儿童和成人用来解读混合信息的主要渠道。

但是有学习障碍的儿童不太能准确解释别人的情感,他们很可能不会借助面部表情的暗示来判断他人的情绪,而只会依靠对方做出的动作,虽然他们也能慢慢学会更准确地理解别人,但许多这样的儿童即使进入青春期也会在与人沟通方面感到困惑。比如,如果一个儿童微笑着跑向另一个在社会学习方面有障碍的儿童,那这个有障碍的孩子很可能认为他是来挑衅的,而不是来找他玩的。在与比自己经验丰富的同龄人玩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社交互动都可能引起儿童的误会。同样对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更要给予大量的干预,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非言语暗示,因为他们在提要求、共同关注、社会交往和按次序轮流做事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困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