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方礼的英雄故事

白方礼的英雄故事

00:00
09:07

亲爱的听众朋友,您好!这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知行学习电台。今天我们和您分享的文章是英雄人物传记《白方礼》。


说起白方礼这个名字,很多人应该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一位90多岁的鲐背老人,利用自己生命最后20年的时间,靠着蹬三轮车赚来的35万元钱,资助并帮助了超过300位贫困学生,来完成他们的求学梦。


白方礼老人于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祖上贫寒,从小没念过书,44年逃难至天津,开始靠蹬三轮为生。蹬三轮的日子并不安稳,经常受人欺负,加之需要交一些费用等,使他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贫。但白方礼就是靠着他的一双腿,养大了4个儿女,其中有3人都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者自己的姐姐,并且帮助侄子也上了大学。


老人的儿子回忆,只要是他们姐弟谁的学习不好,他就会非常的生气。老人虽然没有上过一天的学,但是就是喜欢有知识的人。也许是因为老人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知识才能让他的孩子不用像他一样靠卖力气为生吧。


1987年,已经74的白方礼,在一次回老家的时候碰到几个在庄家里种地的孩子,询问孩子的家长和学校以后得知,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家里没钱供孩子上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也没有那么多的老师教学,所以孩子们只能在家地。回到家后的白方礼辗转反侧,这次回家的经历就像是一根针一样扎在了他的心里。他知道贫穷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他不希望孩子们的未来和父母一样。经过思索后,白方礼拿出了自己用来养老的5000元钱,全部捐给了家乡的学校办教育。自这以后,白方礼就开始靠着蹬三轮车一点一点的帮助着家乡的孩子们。


1994年,81岁高龄的白方礼,感觉只靠自己一个人蹬三轮已经资助不了太多的学生了,于是他将妻子和自己留下来的两间老房子卖掉后,在火车站附件开了一家支教公司,公司的名字就叫做“白方礼支教公司”。开始之初,虽说是叫公司,但其实就是一个8平米的小报停,老人在里面卖一些烟酒副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公司的人慢慢的多了起来,白方礼告诉员工们: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就在大家以为白方礼能够停下来享享清福的时候,他又将公司所有的摊铺交给员工打理,自己又照常去蹬三轮拉客了。而且他还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挣30-40元,每个月必须挣够1000元才行。老人曾经说过,“别小看这几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18年来老人的生活却过得非常清贫,一杯凉水,一个馒头,就着一点点的咸菜就是老人的一顿饭。他的身上从来没有一身搭配的衣服,他的衣服都是他东一件西一件拼凑捡来的,就连两只鞋都是不一样的。就这样,白方礼缩衣节食,用了18年的时间,把用生命最后的时间挣来的35万元,全部捐给了学校,帮助300多位贫苦学生完成了他们的求学梦。


2001年,88岁的白方礼已经蹬不动三轮车了,他就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把每天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冒着漫天雪花,来到天津耀华中学。


白方礼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当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在场的老师全都哭了。


2005年923日,92岁的白方礼老人离开了,遗体存放在天津第三医院,自发前来为老人送行的人群挤满了马路。遗体被抬出时,拥挤的人群几乎失控,不少市民拥向灵车,有些人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大树上、汽车上,去看老人最后一眼,有一些人甚至在灵车前放声痛哭……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和老人素昧平生,但都是被老人的事迹所打动的人。


白方礼,一个用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光点亮了这个社会的老人,在他单薄的身体里,却蕴藏了如此巨大的能量。他用自己生命最后的时间,做了一件无人能做到的事情。有人在老人走后,质疑老人“用这些时间值得么,你所有的钱才35万,还不一定能顶上别人的零头呢“。其实,在老人眼里才是真正的“一文不值”,因为这个事情是老人从来没有考虑和在乎过的,因为,他从未曾犹豫和动摇过他的信念。


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人,他本可以像大部分人一样,安静平和地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也许很多人还是不会理解,老人这么做真的值得吗?而我觉得,这位最可敬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在这个时代里,再次让人们相信人性的光辉永远存在。


 “学习红色经典,传播优秀文化”。这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知行学习电台,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朗读:张博森

文案:李东霏

音频剪辑:张博森

审核:朱祎昀

运营:齐南南

总策划:于秋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