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内修炼而知:超凡入圣的法门

106.内修炼而知:超凡入圣的法门

00:00
18:49

喜马拉雅的朋友,您好!我是兰彦岭。在这一讲,我们将学习鬼谷子眼中的人生三大境界。鬼谷子认为,人生境界的修炼存在三层境界,分别是真人、圣人和凡人。那么,这三种境界都有哪些不同呢?我们又应该如何从凡人修到更高一层的境界呢?


下面让我们看鬼谷子是如何论述的——

1、真人

关于真人,鬼谷子说:“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意思就是,本性由上天直接授予的人,叫做真人。所谓真人,是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而知道得道的人。鬼谷子的思想内核属于道家,所以在这里他用了道家中的“真人”概念。根据道家的观点,真人属于洞悉宇宙和人生真谛的人。


真人的说法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这里描述的真人睡眠没有梦,梦醒没有忧愁,活得自由而逍遥。真人淡泊虚无,完全与自然天地合二为一,飘飘然达到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仙之境。这种深谙天地万物之理的获取方式,后人往往称之为“道知”。


在道家文化系统中,老子是太上道祖,属于道家的至尊创始人,类似于释迦牟尼的地位。在唐朝的时候,关尹子、文子、列子、庄子都被封为真人,鬼谷子、张三丰、王重阳也是众人公认的真人。


在中医养生学上,真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这里所谓的真人能够参悟天地阴阳变化,吐故纳新、守住心神,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可以说,如此人生境界不是容易修成的。


2、圣人

所谓圣人,即知行完备、至善之人。

鬼谷子说:“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以类知之,即以同类的事物加以推导而获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触类旁通。这段话意思就是,通过修身养性、假以学习而得道的人,叫做圣人。圣人是学习研究、触类旁通而悟道的。圣人距离我们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我们肯下功夫修炼自己,专注学习、格物致知,就能成为圣人。正因如此,王阳明认为人人皆可成圣。


鬼谷子说:“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意思就是,人虽然从一而生,内在本性是一样的,但随着各自出生之后随事物、环境不同而改变,即因积习不同而显得性格各异。人类认识各类事物,都是通过九窍。由于人的九窍感官所接触的世界环境不同,所以导致人的性格纷繁多样。


有一次,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人刚生下来,最初的天性都是如素丝一样纯白,后来就会随着事物、环境而变化。作为圣人,对世俗的熏染是保持警惕性的,不是被动的随波逐流,而是要主动选择环境。


孟母三迁就是例子。西汉刘向《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的就是一个人在修炼自我时要注意环境的双向影响。


鬼谷子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九窍的吸收来把自我修炼成圣人的境界。圣人的“知”不像真人的“知”那样玄奥,真人的“知”需要顿悟,机缘不到,努力白费。但是圣人的“知”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修炼而获取的。


不过,我们需要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以类知之”。先是搜集资料,把世界上各种复杂的事物分类,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再加以演绎归纳而推论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3凡人

所谓凡人,也就是平凡的众人。鬼谷子称这些人是“有所疑惑”、“心术不通”之人。在世界上,纵观芸芸众生,大多数都是凡人。凡人就是平常的人、平庸的人,陷入尘俗的喜怒哀乐而不可自拔的人。古希腊诗人荷马说:“无声无息地了却一生是平庸的。”


鬼谷子说:“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意思就是,如果有疑惑不解的地方,要通过心的思考而运用适宜的方法来判断;如果没有适宜的方法,必然不会通达。为什么你会陷入困惑和迷茫?面对人生乱象、复杂事物,生活在“疑惑”之中,很多人把九窍所得来的诸多资料和信息,不能通过心神的有效思考而转化为自己的真知灼见。


他们的最大问题就是“心术不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开窍。每天蒙蔽心智,丧失了目标和方向,放弃了理想和追求,浑浑噩噩地困顿于日常名利争夺以及酒色财色的麻醉中。著名音乐人李宗盛曾有一首《凡人歌》,其中道尽凡人的困惑和心酸。其词如下——

 

你我皆凡人 生在人世间

终日奔波苦 一刻不得闲

既然不是仙 难免有杂念

道义放两旁 利字摆中间

多少男子汉 一怒为红颜

多少同林鸟 已成分飞燕

人生何其短 何必苦苦恋

爱人不见了 向谁去喊冤

 

生活的庸碌、杂念的困扰、利益的追逐、爱情的迷茫、婚姻的迷失……人生如梦,凡人就在这样的烦扰中恍恍惚惚,从少年到老年,不知不觉老之将至。关于这类“心术不通”的迷惑之人,苏轼有首诗云:“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相传在蜗牛角上有两个小国家,为争抢地盘爆发战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就是凡人的痴迷。我们都是迷途的羔羊,而牧羊人则不知去向。很多人皈依宗教和高师,希望以此获得人生的开悟。事实上,要想摆脱人生的疑惑和困扰,当务之急在于自己的“心术要通”。无论是宗教还是高师,都只能从外部做指点,有很多不仅无效,甚至会令你误入歧途。真正打通心术的任务要靠自己来完成。


如何打通心术?以及打通心术将达到什么效果?鬼谷子说:“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意思就是,心术通达之后,五脏精气得到涵养,这时要努力使心神合一,精神集中。这便叫做“通神而化”。


在这里,鬼谷子认为一个人要想让心术通达,要想从平庸的纷扰中超拔而出,就需要润养五气。五气即五脏之气。在润养五脏之气中,最关键的是心神的修养。养心的要点是两个字——舍神。什么意思?舍,就是宿舍、住舍;神是心神。就是说你要给自己的心神找一个宿舍,一个安顿的家。心有所安,五脏自然得养,心术自然通达。心无所安,人生处处是迷雾,到哪里都是流浪。


如果你做到了润养五气、安顿心神,这样必将改变你平庸的面貌,进而改变你的生活状况。鬼谷子说:“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什么叫化?通过九窍的感知和心术的加工,使自己通神而升华,这叫做“化”。化有五气,即由心肝脾肺肾五脏之气化育而出的神魂意魄志。其中,心神是其中的首长。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五脏精气达到了通神而化的境界,便产生宏大的志向、清澈的思想、旺盛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心神是统一管理这四者的首领。这就是鬼谷子所谓“盛神法五龙”的具体体现。这样的人看上去肯定是神采奕奕,极具领袖气质和个人魅力。站在人堆里,就像暗夜中的萤火虫,是那么地不同凡俗。


鬼谷子说:“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养神须先静心,静心才能养气,养气才能气和,气和才能使神得养,神得养,则志、思、神、德就不会衰落,威势不散便能无所不为。


如能将此威势存藏于内心,这便叫做达到了神化的境界,这种人便叫真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静心和气能有效消除压力和抑郁,从而避免诱发心脏病、脑充血及癌症的可能。


由此可见,“静”是让我们心神旺盛及保身长寿的一字诀和护身符。静和有道、心神得养,一个人就会神采飞扬,举手投足就会透着一股气场和威势,这样做人做事自然更容易成功。一个凡人和真人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我们如何才能达到真人之境?


鬼谷子说:“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意思就是,真人能与天同体、与道合一,能够坚守“一”,即把握自然之道,以此养育万物,怀着上天自然之心,施行恩德,用无为的思想指导意志、思虑,而自然能使威势远播。


在这里,鬼谷子告诉我们,真人的说法看似玄之又玄,但实际上并不是高不可攀。每个人距离真人只有一步之遥,关键是你是否开悟。一念凡尘,一念仙佛。开悟了,每个人都是真人。


鬼谷子说:“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意思就是,纵横策士通晓了这一点,精神旺盛充沛,才能培养高远宏大的志向。事实上,不管是不是纵横策士,只要深谙了其中的秘诀,才能有效地把自己的心神润养旺盛,进而培养宏大志向,并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最终圆满实现。


本讲内容都是盛神法五龙的必修课。人生的三大阶段修行完毕,你就可以让自己超凡入圣、神采飞扬。不过,我们要知道,鬼谷子的本经阴符经的内炼智慧是一环扣一环的,接下来我们要修炼什么呢?这就是养志法灵龟。在下一讲,我们将具体来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59028bgpb

    人生困惑已多年,今日开悟,谢谢兰老师。

  • 听友201552533

    讲得真好,之前一直摸不着头脑,听兰老师讲后感悟颇深,谢谢兰老师的分享

  • 美丽人生812

    跟上

  • 1359028bgpb

    今天为什么不播下一节

  • 星空幻想c

    实在是一派胡言,古往今来身体健康者多如牛毛,为啥圣人却少的可怜,我读原著,鬼谷子是以修心养五龙,你在讲养生现五龙,本末倒置了

  • 大商之道追随者

    内心修炼10才入道皮毛,白活了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