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黄帝内经》大总结

191.《黄帝内经》大总结

00:00
19:24



大家好!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坚持,一部15万字的《黄帝内经》终于讲完了。


记得去年9月开讲之前,我还担心,大家有没有这个耐心,将162篇一篇一篇地全部听完?虽然我在讲的时候有几篇是合起来讲的,但大多数是一篇一篇讲的,每一篇讲一讲,有的一篇还分了好几讲。


这可是目前音频课程中唯一这么讲的,大家能坚持听下来吗?说实话,当时真没有把握,真的很担心。没想到,你坚持下来了。


据我了解坚持听完的大部分听友还没有医学背景,没有学过中医,你能把这部博大的经典学完,真的为你骄傲!为你点赞!也特别感谢你!因为正是由于你们的陪伴,你们的鼓励,我才完成这部音频课程。


此时此刻,除了说感激的话,还真有点不舍!我相信只要有缘,一定还会有各种形式的相遇相见。好,在这最后一讲,我想给《黄帝内经》作一个总结。


大家还记得我在这门课的开头给《黄帝内经》做的三个界定吗?我说:《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学的经典,第一部养生学的宝典,第一部生命的百科全书。

是的,《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手、自己的眼睛、自己的体悟去把握自己的生命。


《黄帝内经》的内容虽然涵盖了天地万物,但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生命,它教我们认知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情志、自己的疾病、自己和天地宇宙的关系,目的就是护持好自己的生命,延长生命的长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高生命的维度。

那么《黄帝内经》博大精深的内容究竟可以分为几类呢?明代伟大的医学家张景岳对《黄帝内经》作了30多年的研究,把《黄帝内经》分为十二类。


张景岳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功夫为《黄帝内经》作分类、作注释呢?那是因为当时有一种不好的风气,一般人“目医为小道",把《黄帝内经》视为无用之物,而从医的人也往往置《黄帝内经》于不顾。


张景岳意识到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发展下去势必“遗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绝人长命”。他认为《黄帝内经》是医学至高经典,学医者必应学习。但《内经》“经文奥衍,研阅诚难”,确有注释的必要。


于是他专心研究《黄帝内经》。一开始他是把《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章句摘录下来作为个人学习之用。日子久了,摘录多了,反而觉得《黄帝内经》中所言句句是金石,字字有珠玑,结果竟不知要摘录哪句舍弃哪句。


于是他决定自己全方位地重新整理、注释《黄帝内经》。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四易其稿,结合自己的体会,将《黄帝内经》分成十二个大类,撰成《类经》32卷。


后又以图解形式解释《黄帝内经》,撰写成《类经图翼》11卷;又用《易经》来解释《内经》,以“医易同源”为指导写成《类经附翼》4卷。


在明代天启四年(1624)刊行,距今将近400年了。世人称张景岳为“仲景以后,千古一人”。我认为就中医理论而言,张景岳是《黄帝内经》之后的第一人。


如果说《黄帝内经》是对中医理论的第一次伟大的整合,那么张景岳就是第二次伟大的整合。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易解医——用《易经》的原理解释《黄帝内经》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张景岳的《类经》把《黄帝内经》分了哪十二类?


这十二类是: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这十二类是对《黄帝内经》——《素问》《灵枢》162篇的最好的分类总结。让我们按照这十二类简单地回顾一下:

第一类摄生(养生),把养生排在第一类,说明《黄帝内经》重视养生、重视治未病,比如《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提出了养生的一条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四大方法、三大要素,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就是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类是阴阳,阴阳五行是《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正如《阴阳应象大论》所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阴阳是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的总纲领、总源头,是生命的根本,也是治病的根本。

第三类是藏象,五脏六腑是《黄帝内经》生命科学的核心,它将那么复杂的人体功能结构按照阴阳五行的天地规律分为五大功能系统,不仅将人体内在各组织器官和四肢百骸、五官七窍等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且将人体和天地自然、宇宙万物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宇宙生命的互动系统。

第四类是脉色,主要是讲诊断的,中医有四种诊断方式望闻问切,其中脉就是切脉,《黄帝内经》不仅讲了寸口脉,还讲了人迎脉、趺阳脉,讲了三部九候。色主要指望面色,还有望舌头。

第五类是经络,《灵枢》中还多篇章讲经络,经络是气血的通道,也是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分的通道。


“经”和“络”是有区别的,经是大路,是主要路径,是纵向的,存在于身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就是网络,是从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身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主要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络”主要是十五络脉。

第六类是标本,就是疾病的枝节和根本,首先要区分什么是标病,什么是本病,然后再确定是先治标还是先治本,还是标本兼治。

第七类是气味,主要是指食物和药物的四气五味,四气就是寒热温凉,五味是酸苦甘辛咸。中国古人对药物的分析不是有效成分,而是四气五味。

第八类是论治,主要讲了治疗思想、治疗原则及治疗大法。

第九类是疾病,《黄帝内经》不少篇章都讲到了病因、病机,还有很多专病专论,比如对热病、痹证、痿证、风证、十二经病等等都做了论述,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多。

第十类是针刺,有九针,四时刺法,以及对不同疾病的针灸方法。

第十一类是运气,就是五运六气,“运气”有七篇大论。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是内外相通相应的,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五运六气影响到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可以根据一年的天干推测出这一年五个阶段五运,也就是木、火、土、金、水的气候变化规律,可以根据一年的地支推测出这一年六个阶段六气,也就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的气候变化情况,并进而推测出这一年人的疾病流行情况。

第十二类是会通,就是总论。是对上述十一类综合论述。

总之,《黄帝内经》这十二类又可以简单概括为六大类内容,那就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

我在自己撰写的《中医生命哲学》专著和主编的《中医哲学基础》规划教材中,将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生命哲学概括为三个特征:以“气”为本体、以“阴阳五行”为模型、以“取象运数”为思维方法


《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阴阳变化”的辩证思想、“顺应自然”的生态思想、“调和致平”的中道思想,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怎么学好《黄帝内经》呢?我想要两个结合,一是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学的过程中要思考,思考什么?


思考古人为什么这么说,可以怀疑,但不要轻易否定,要想一想古人这么说道理何在?还要和《易经》、和儒家、道家甚至佛家的经典联系起来思考一下,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同点,“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第二是学练结合,学了之后立即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个“习”就是练习、实践,比如我说到某一个穴位、某一条经络,你就在自己身上立即去找。


尤其是我在这门音频课中讲到的“易道功”,讲了筑基功——一个连续的动作、讲了小太极——腹部蠕动,讲了大太极——拍打十二经脉、拍打八虚,这些学了之后要去炼,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这样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你就真正领悟了《黄帝内经》的大智慧。

最后,衷心地祝福大家在人生的旅途上健康、快乐、智慧!功德圆满,幸福美满!

衷心地感谢大家!有缘再相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清心似莲花开

    从09年无意中接触到那本朱红色的《张其成全解周易》,到18、19年在喜马拉雅系统地听张其成讲《易经》和张其成讲《黄帝内经》,跟着老师学习传统国学正好十年,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万语千言也道不尽,唯有在此给先生行礼了!

  • hqh三宝

    因为张老师讲的太好了,所以我这个没有医学知识的人能兴趣盎然听完且意犹未尽!谢谢张老师!您真棒!

  • 十曰十三

    值得反复听。

  • 闺蜜小屋_ml

    衷心感谢张教授!

  • 1560088kgvq

    感恩老师普度,虽然我们参悟艰难,但也算是让老师开了光 人到中年,世事纷扰,心境难静。 特想听听老师讲一讲呼吸的奥妙,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其中必有大道。 老师一路辛苦,这是个人自私想法,冒昧

  • faabaa_vp

    感恩张教授用一年三个月的时间,给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黄帝内经》。每天工作之余听到老师的声音,倍感亲切温暖。此刻的心情和您说得一样“除了感激之情,还真的恋恋不舍的有缘之意”。时光回到2018年的9月04日初始,我们会更加珍惜您的每字每句,相信会有更多听友们受益。同时,也会将我带入了《易经》专辑的美妙世界里。

  • 传奇_3e

    目前听了两遍,我还给我的朋友们传达了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和生气通天论。收益了!顶礼膜拜。

  • 黄颐谦

    大师级的见解,大师级的演绎,有传承有发现,古今结合,天人感应!!!

  • 果酱咩咩咩

    张老师辛苦啦!我零基础,是您讲的精彩,带着我们认识自己的生命与万事万物与天地的关系,也让我们用黄帝内经的知识怎么更好的维护我们的身体维护家人的身体,当然也会也会传播给朋友!准备再精听!谢谢张老师!

  • 鹊桥飞雪

    非常感谢张老师,我从头全部都听完了。真的非常感谢。希望张老师讲过《黄帝内经》之后,可以也讲一下《伤寒论》。在喜马拉雅好像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完成完全性的,系统性的讲过张仲景的《伤寒论》。听过张老师讲《黄帝内经》之后受益匪浅很期待您能讲一下《伤寒论》。

    易道思维 回复 @鹊桥飞雪: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