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坐在第一排的同学后来都怎么样了?

那些坐在第一排的同学后来都怎么样了?

00:00
06:49

    那天几个同学聊天,有人无意间开玩笑说,做第一排的人都是来晚了没得选择的人。其中有个同学,我注意到她没有说话,因为她就是那个会坐在第一排的人。

    后来我想了想,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愿意坐在第一排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排好像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结界,我们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无意划分会坐在第一排的同学的呢?


    第一排,好像等同于努力,可长大以后,我们开始害怕努力。

    小时候,“你真努力”,是一句夸赞,长大后,对一个人说“你真努力”好像是一种嘲讽,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听到的话变成了“你真无力”。我们会对着每天上课睡觉期末还能拿第一的人说“哇,他好聪明,他真厉害”但我们却不能对那些每天啃着书本学习的人说一句“你真努力”。我们好像对天然的,投机的成分欣赏的越来越多,而不太愿意或是逃避强调扭转命运的可能,好像努力太苦,羞于展示,于是我们嘴上贬义它,同化所有比我们努力的人,这样,是不是就不用那么苦涩的努力了。

    高中的时候,每次考试后,老师都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大的表格,然后按照名次来选择对应的座位。每当这个时候,基本有几种完全不同的情况,有选择要和谁一起坐的,有无可奈何只能被迫选择的,有佛系地要大家选剩下的,但是无一例外地,名次稍稍靠前的同学,都会坐在前面。还有一种,就是选择不上也要坐在讲台边上的同学。每次我看到大学教室里几乎空着的前排,就会想起坐在讲台边上的同学,如果大家不坐第一排是害怕受到老师的监控,那讲台边是不是更可怕?可能我们怕的根本就不是老师,而是出挑。


    跟风从众在今天好像是种社会技能,别人说我就说,别人不说我就不说,死寂的沉默是最强力的胶水。现在的课堂上最常见,这样的氛围,老师无奈,我们也不喜欢。

    上初中的时候,我偶尔和班级上后转来的女生聊天,听她说晚上学到凌晨几点,每次体育课美术课也总是能看见她拿着练习册,她并不是那种不合群的人,但当我们玩闹时她都是在做题。我鄙夷过她的勤奋,因为我从来不是能抱着书本学一天的人,还总是调侃她以后连怎么玩都不会了,但老师和我们说,学会学习要花很久的时间,但学会怎么玩只要一瞬间就够了。

    后来,她仍然不是学习最好的那一个,我看着她莫名心酸,觉得努力为什么不能和回报匹配。可是我仍然佩服她的坚持,没有人应该为努力后悔,为坚持难过。这或许老生常谈,甚至被当做鸡汤,可有些东西,真的值得在时间这口大锅里熬一熬。

    我知道有些人性格不同,出于对旁人目光的天生害怕,所以角落就是最好的避风港。可你真的去坐一下第一排,把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背后,比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去提防所有人的目光要好太多了。交流是不会产生害怕的,只有犹豫会。

    以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话题,题目是“在不好的学习环境中成为学霸是种什么体验?”我在回答里写下的八个大字是,“考验定力,享受孤独”。


    在初中的时候,相比于后来的学习环境,那并不算一个拔尖的学校,我也算不上什么学霸,但我却很感谢那段时光和那里的人,他们教会我很多东西。虽然我并不相信鸡头凤尾之说,但背后的定律确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得学会一个人。坐到第一排,意味着你要抛弃和好朋友上课聊天的机会,你要丢失困了就打个盹无聊时候玩玩手机的自由,你要承担回答错问题时内心的尴尬,可是哪又怎么样呢?舒适不会留下任何东西,让你不舒服的一切才会。多年以后, 你不会记得你在哪节课上和旁边的人讨论了什么,你不会记得上课偷偷玩手机的爽快,可你却能清楚的记得回答错问题的尴尬,别人不知道我知道的欣喜,老师哪节课讲到了哪些有意思的理论。不自在的一切,才会让我们记住。


    我们不能笼统的去概括坐在第一排的人,只是我为在大学校园里,没有人去竞争那些第一排的位置而感到心酸,虽然我有时也是第一排之后的一员,但我希望我们都能迈出那一步,勇敢地去尝试,提升自己配得上第一排的能力。

    因为走出校园,别人只能提供一把椅子,你不坐,就只能离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