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00:00
03:09
  627年到649年,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在这段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国力也随着强盛起来。因为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所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比较清明的封建统治称为“贞观之治”
  这个时期之所以能出现“贞观之治”,主要原因有:
  1.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推动。隋末大起义调整了封建生产关系,打击了士族地主腐朽势力,为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隋末农民大起义所显示出来的巨大革命力量,使李世民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改变隋炀帝的残暴做法,实行一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才能保住皇位。
  2.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他对农民起义领导人、隋朝官员、兄弟民族将领,都很重用。特别重视地方官的选拔,各州刺使都由皇帝亲自选任。他对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并选拔了一批寒门庶族官僚担任中央要职。这样,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封建统治。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们称他们是“房谋杜断”。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进谏200次,唐太宗非常赞赏他。
  3.调整统治政策。他继续采用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并且大刀阔斧地精简地方官员,将中央官员由2 000多人减到600多人,既节省了开支,又提高了效率。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这保证了农民得到土地和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他还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和各民族间矛盾的办法维护了国内和平。他完备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使门等不高的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有效地笼络了读书人。
  因此,在贞观年间,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近100年来的繁荣、昌盛的时期,唐帝国成为我国历代王朝中最强盛的一个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富强繁荣和文明昌盛的封建国家之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