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诗歌篇】张华:情诗(不曾远离别,安知慕俦侣?)

【三国两晋南北朝诗歌篇】张华:情诗(不曾远离别,安知慕俦侣?)

00:00
24:17

情诗

魏晋:张华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离别,安知慕俦侣?

【译文】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开篇写游子在野外观览。他的“游目”“逍遥”,表面显得似乎很悠闲、自在,内含着潜意识的一种孤独寻觅之感。孤零零地长久的站在空阔的四野,漫无目的的四处遐望,一副迷茫之情,蕴含着无奈的愁情。“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张望中他看到:芬芳的兰蕙沿着清清的水渠,美丽的花朵覆盖着碧绿的沙洲,这景色多美啊。由此景物使诗人想起过往岁月中,与妻子共赏春景,采兰蕙送妻子的情景。因而引发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佳人不在这里,纵然是良辰美景,又与谁共赏呢?这芬芳高洁的兰草蕙花,又有谁可以佩戴呢?这里“取此欲谁与”的“此”是指兰蕙,说采取兰蕙送给谁。在古代以香花美草相赠,常是亲爱者表达情谊的一种极富象征意味的方式,这是诗人面对特定的景物引起的特定的情绪反应。这一种情况在诗歌作品也有大量表现,比如《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以上是触景抒情。下文写的是内心的感受:“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巢居在树上的鸟最清楚风寒之冷,住在洞穴中的虫子也最易感受阴雨之苦。“巢居知风”“穴处知雨”是俗语,意思是只有身临其境,切身体验才能够知道其中的滋味。“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不曾经历远别离的人,怎能知道这思念爱人的痛苦呢?这四句以物比心,由物及心哲理而诚挚地道出了他郁闷的心里话。这也是“离人”的共感。这段写的情真意切十分感人。所以沈德潜说它“油然入人”(《古诗源》)。

       这首诗由见景思情到切身感触,直白顺畅,清晰真切,有亲临其景如闻其人,历历在目的动人之感。

【拓展】

       张华《情诗》共五首,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闺中思妇的情感,深情绵邈,哀艳动人。


 情诗五首

【其一】

北方有佳人,端坐鼓鸣琴。

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

忧来结不解,我思存所钦。

君子寻时役,幽妾怀苦心。

初为三载别,于今久滞淫。

昔耶生户牖,庭内自成阴。

翔鸟鸣翠偶,草虫相和吟。

心悲易感激,俛(fǔ)仰泪流衿。

愿托晨风翼,束带侍衣衾(qīn)。

【其二】

明月曜(yào)清景,昽(lóng)光照玄墀(chí)。

幽人守静夜,回身入空帷。

束带俟将朝,廓落晨星稀。

寐假交精爽,觌(dí)我佳人姿。

巧笑媚欢靥,联娟眸与眉。

寤言增长叹,凄然心独悲。

【其三】

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

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

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

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

拊枕独啸叹,感慨心内伤。

【其四】

君居北海阳,妾在江南阴。

悬邈修涂远,山川阻且深。

承欢注隆爱,结分投所钦。

衔恩笃守义,万里托微心。

【其五】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解析】

来源:节选自曹适_张华《情诗》的意义

       张华《情诗》一共五首。第一首开宗明义,交代人物、场景和“情”与“思”的缘由;第二首写思妇月下的眷念;第三首写思妇整夜失眠;第四首写山川阻隔,路远会难;第五首转到“久滞淫”的游子,摘兰蕙而无从寄赠。五诗独自成篇,而从环境描写、情绪连贯、男女主人公身份、写作人称看,又是一个整体,可视为组诗,合成夫妻别离后“情思”的全过程。

       《情诗》和《古诗十九首》对比:《情诗》第一首以佳人鸣琴起兴:“北方有佳人,端坐鼓鸣琴。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忧来结不解,我思存所钦。”这与“古诗”《西北有高楼》中的“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上有絃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非常类似。都写佳人弹琴,音响悲苦;最后寄托情思的方式:“古诗”是“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情诗》是“愿托晨风翼,束带侍衣衾”;一为“鸣鹤”,一为“晨风”,均以翔鸟为喻,用鸟意象,在写法上也是一致的。

       第二首写夜晚;清风明月是佳人的意象;第三首感叹长夜难眠,是独处深闺的妻子思念远行丈夫的内心独白。其中“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和“古诗”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篇章结构相同,许多句子也相似。

       张华《情诗》(第三首)“古诗”《明月何皎皎》

清风动帷帘,晨月叹幽房。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拊枕独啸叹,感慨心内伤。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情诗》中的“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即“古诗”《明月何皎皎》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情诗》中的“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即“古诗”中的“忧愁不能寐”;《情诗》中的“襟怀拥虚景,青衾覆空床”即“古诗”中的“明月何皎皎”、“揽衣起徘徊”;《情诗》中的“抚枕独啸叹,感慨心内伤”,即“古诗”中的“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弥漫在《情诗》和“古诗”中让我们产生淡淡哀伤的月亮,也是同一个月亮。

       第四首“君居北海阳,妾在江南阴。悬邈修涂远,山川阻且深”,写地域、山川阻隔,无缘会面的艰难。与“古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类似;“悬邈修途远,山川阻且深”与“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意思完全相同。

       《情诗》第五首,一般以为是描写游子思家的诗。亦是对“古诗”《涉江采芙蓉》的承袭,且加比较:

       张华《情诗》(第五首)“古诗”《涉江采芙蓉》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两首诗的情境、描写内容和诗中的情思,都很类似。都写外出的游子在途中见到清澈的小河,河边长满兰蕙芳草,游子想采了赠给自己心爱的人,但心爱的人在远方,因此产生怅惘的思念之情。

【总结】

       在中国诗学中,“抒情”是一个比叙事更重要的传统,从先秦、两汉至西晋经历了一个情感观发展的历程。先秦诗言志,志包含了情志,是诗歌抒情奠基的时代;两汉诗和抒情的关联更加紧密,是诗歌情感观演进的时代;至西晋,写作《情诗》的张华,上承《楚辞》“香草美人”之遗绪,近挹汉末“古诗”旷夫思妇之主题;学习王粲、曹植抒情的新因素;用私我化的“情多”,改变汉魏以来慷慨抒情的诗风;在诗中镶嵌大量对偶句;以“赋法”铺排改变传统的“比兴”写法;用“描叙”代替“叙述”;放慢诗歌的节奏和速度,使汉魏诗的质实、刚健和慷慨多气,向西晋的“悦泽”、“绮靡”和重视文采的方向转变;把硬朗的“汉风”、“魏制”,一步步变成绮靡的“晋调”。

       在张华那里,三国文化和诗学铸成新品格。其核心便是“先情后辞”的文学本质论、“尚泽悦”和“务为妍冶”的诗学观念。在创作上,影响了刘宋的鲍照、谢瞻、谢混、袁淑、王微、王僧达;也开启了唐人句法的阀门。在理论上,影响了同时代的陆机、陆云,其“情多”、“靡嫚”、“先情后辞”和“尚悦泽”,成了陆机《文赋》中“诗缘情而绮靡”的先导。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09461nweh

    巢居知风,穴处知雨。感谢分享!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