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游记类作文写作

第6讲 游记类作文写作

00:00
11:44

一、游记的起源


游记写作,我们可能会立即想到一些人和书,比如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还有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但其实我最想提到的人是郁达夫。


我们一般只知道郁达夫写了著名的散文《故都的秋》,其实他还是中国第一位旅游作家呢。1933年,杭江铁路即将通车,从钱塘江起,经过萧山、诸暨、义乌、金华、江山等地,最终到江西的玉山,全长333公里。杭江铁路局邀请郁达夫先乘为快,沿着新开辟的铁路在浙东遍游,最后写出游记由杭江铁路局出版,算作“杭江铁路导游丛书”的一种。郁达夫幽默的说,自己“虽在旅行,实际上却是在替铁路办公”,灵魂在旅行,身体在叫卖。1934年,他的游记出版了,叫《屐痕处处》,“屐”是木屐的“屐”,是鞋子的意思。


在30年代以前,中国现代旅游业尚未兴起。郁达夫算是第一批大量旅游,并专门写作游记的作家。游记这个东西,可叙事、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不拘一格,而且非常容易写出好文章来。


二、游记类考场作文


不过,考场中写游记,和作家写游记不同。作家写游记,是非常自由的,篇幅也没有限制,可以缓缓道来、韵味无穷。但考场中的游记不同,必须是精益求精,马虎不得。那如何写好游记类作文呢?


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1、小处着眼。

不要写泰山,可以写泰山的云、泰山的石、泰山的风。越小越容易写好。(举一个例子,多年前去过一次坝上草原。)


2、视角独特。

写游记非常容易陷入窠臼和套路。去香山,离不开红叶,去八达岭,离不开历史悠久,去颐和园,十七孔桥、万寿山、长廊的壁画,似乎看颐和园就是这些东西,非常陈旧老套。


3、主题立意要深刻。

在交通不便利的时候,游记是很好的开阔见识的工具。但时至今日,旅游太过平常。因此对景点的介绍,就显得颇为平庸。我们读游记,除了想知道环境的特点之外,更想知道作者的独特感悟。这些独特的感悟。


三、感悟从何而来


以上三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获得独特的感悟呢?这里有几个小方法。


一、可以阅读相关的资料。(但千万别听导游的胡说八道)

二、可以和当地的人聊天。

三、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考。


【范文附录】


这才是真正的风景


去高山探寻风景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在秋雨中,层层雾气使你无法一睹它的真容;譬如山路崎岖,欲乘挑夫的滑竿却又碍于初衷。但有时,克服困难最终探寻到的才是真正的风景。


想起那个白露时节的下午,我正坐在滑竿上徜徉在青城山秋雨之间。早就仰慕“青城天下幽”,又在老家不远处,便要做一次行者。本想独步而上,怎奈参禅悟道的青山与我不从,命运竟没有征兆,漫山云雾陡然凝成了细雨,漫漶了本就崎岖的山路。我只好不情愿第改乘轿。前后两个轿夫抬着沉重的滑竿,哼着歌谣,轿身也随着歌谣二有韵致的起伏,穿行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竟然步履如飞,逍遥如故。


两旁的风景从我眼前一逝而过,我却难以释怀,仍耿耿于怀在这雨上。大片山岭被雾气绑架而去,只隐隐留下二三个山头还可望见。在这些山头之间,白烟氤氲,先前的竹绿被啃噬而尽。我简直在怀疑这还是否是风景了。天师在云层之上稍微一摆手,一波雨点便拉拽这一丝丝凉意飘来。头沾湿无可避免,在山道上、在树荫下、在石缝中、在廊檐下亦然,林中万物都不可以自己微小的物力逃避这命运。


转眼到了目的地,我们邀轿夫步于庭中。我好奇地问一个轿夫:“雨中行走在这样崎岖的山路上,肩上又挑着人,你们为什么还能哼着歌谣,如此轻松?”轿夫露出洁白的牙齿,笑笑说:“走在山间既能挣钱又可以赏景,不是很快乐吗?”


我释然了,不再执着于雨。较于历史沿革,雨又将青山如何?较于大灾大难,逆境又将行者如何?坐在亭中,看那些伞一朵接一朵地荡过我眼前,每一把下面画着匆忙的表情。如此逃不过的东西,何必匆忙呢,不如在雨中徒步而上,去探访真正的风景。我想着,快速撑起一把伞,叫起家人步行着继续向前。


毕竟是深秋。寒风裹挟着冰凉的雨滴打在脸上,幽静林中的阵阵寒意涌向身体,让我瑟瑟发抖。一切是那样寂静,只有耳边的雨声鼓励着我前行。上山途中途中还陆续可见的卖水卖黄瓜的当地农民已不见踪影,石凳上还有他们留下的塑料袋在雨幕中呻吟。我用冻僵的手使劲朝前方撑住伞顶着风雨,拉起母亲的手坚定着信念向前走着。


也许是命运有所感动,雨渐渐转小,天边的云雾散去了一些,露出了一丝绯红。登高望远,夕阳初露,绽放出并不耀眼的光芒。周围的云雾则被染上了光芒,聚拢在四周,时而次第高升,时而旋转不息,仿佛阴阳鱼在啄食光粒,又仿佛太极图正穷极变换。重山叠嶂,空翠四谷。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盛苍翠的林木之间。群峰环抱,奇峰叠嶂。在薄薄的雾障之间,连绵起伏的线条,或苍劲雄厚,或温婉柔和。满山的树木葱茏青翠,正是它们用茂密的树冠,画出一幅让人惊叹的美景。


我不禁寒意全无,心中顿生温暖与感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佛的诗中多带禅意。此刻,我深切地体悟到,人生随如山般坎坷沿革,命运虽如云般穷极变换,但又如何躲避?每一种景色,或雨或晴都是美丽的,都值得每一位生命路途上的行者亲身感悟。就像那轿夫,云淡风轻时谈笑自如,雨疏风骤处逍遥依旧。


此刻,我用心去感受夕阳的柔和和温暖,看淡淡的雾气缭绕于山间,缓缓流动,似仙境一般。让凉凉的山风掠过行者的每一寸肌肤,让清新的空气荡涤者行者的五脏六腑。这才是真正青城山的风景啊!这才是人生真正的风景啊!


 


一曲琵琶,一柄油伞,一个西湖,满纸粉墙黛瓦的梦幻。一场烟雨,凝成一个江南。


不要问我你除了莺歌燕舞还有什么,不要问我你除了西湖退思还留下什么,我只知道,你的存在,凝聚着中国几千年的人文情怀,凝聚着一代代文人的遁逃与呐喊。


微雨的日子,独自漫步于西湖,抖开一把折扇,鸟鸣入耳,仿佛讲述着一个个诗意的栖居。想起袁枚,依山傍水筑一个随园,避离官场喧嚣,闲时品诗,把酒细论文,精致的美食,幽雅的园林,所谓“诗意的栖居”也不过如此吧。


江南,正是包容了千千万万个诗意栖居的地方。现实中碰了壁,满腔忿忿不平,修筑几个景点供自己和后人游玩,再仿佛无牵无挂地离开。也有不甘于此的,如苏东坡,如白居易,然而这毕竟是少数。江南太温存了,温存得让人在花红柳绿中迷失了方向。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亭台楼阁,合成一股巨大的向心力,把四面八方不得志的文人汇聚到一起。在一个小天地里将他们积攒一生的才华披露成诗赋,装点一座座青山。


江南的凝聚,真的只是如此吗?


似乎,我还忘了一些什么。


蓦然想起,江南的土地上,也曾有过抗争,有过愤怒,闪耀过血性的光辉啊。明术对魏忠贤揽权的反抗,不就正始于此吗?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初,反而是最温存的古城绍兴,发出了新文化的第一声呐喊,从此,多少爱国志士来到江南,多少江南人揭竿而起,即使是最柔软的一管毛笔——曾经穿梭于亭台楼阁间酬唱的毛笔——此时也成了通往未来、通往理想的磁针,凝聚着新一代中国文人的呐喊的激情。徐志摩、朱自清、周作人、茅盾,海宁,扬州、绍兴、桐乡,这些名字,曾引领了一个时代啊!


不是向时代的外围遁逃,而是凝聚于时代的核心,将千千万人的愤怒汇成一股洪流,冲破束缚,掀起新的潮流,最终成就一个国家的新生——这,又是一个江南了。琵琶的嘈切杂入塞上新曲的悲壮,粉墙黛瓦在岁月的磨砺中硬朗,走在西湖畔,望看不远处的苏堤白堤,我问江南:究竟是什么,使你时而如此婉约,又时而如此刚强?


你笑了。一湖春水,在细雨中泛起涟漪。


只因为那几千年的凝聚,那中国文人的性格的凝聚,赋予了你这么多的内涵。只有江南,才能保留他们内心最朴实的情操与风骨,才能凝聚他们最刚强的精神,从而演绎一场民族之魂的神话。


转过身,看那细密的雨中,江南,仿佛笼着一层蝉翼似的轻纱。收起似乎太附庸风雅的折扇,我默默离开。江南,那说不清的古老与神秘,都凝在身后的一片朦胧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