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选择题重点考点】
1.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开放发展性等鲜明特征,其中足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所有哲学都需分开的是实践性和科学性。请注意不要将开放性的含义与发展性的含义相混淆。
2. 在唯物主义阵营中,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他的统称为旧唯物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特点有:对物质的定义过于狭隘,没有将辩证法与唯物论结合起来,自然观上唯物,历史观上唯心,只看到了意识是对客观物质的机械直观反映,没有看到反映的能动性。
3.请注意区分: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4.请注意区分:
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空
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或者劳动。
5.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6.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实践或者劳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语言等因素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7.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正确的认识要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只能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8.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9.辩证法谈联系,是以区别为前提的。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性(万事万物都联系着,不存在孤立的事物)、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和条件性(联系需要条件,条件不同,联系会不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10.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注意,新旧事物的区分,与时间先后,没有必然的关系。
11.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上反映事物的一对基本范畴。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指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12.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现象可以区分为真象和假象。切记: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所以只能说现象表现着本质 ,不能说现象反映了本质,因为只有主观才能反映客观。
13.原因与结果是前后相继的,但不能说前后相继的就是因果,发生在你之后,不一定是由你所导致。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即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因果联系是复杂多样的,可以说有因必有果,但不能说有其因必有其果。
14.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要通过大量的偶然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受必然的支配,偶然是必然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和偶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15.区分可能和不可能看的是在现实中是否有依据;区分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潜在的)可能,看的是在现实中的依据是否充分。
1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质量互变定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状态,回答了事物怎样发展的问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归宿,回答了事物朝哪里去发展的问题。
17.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8.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上升的。
19.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20.实践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物质生产实践。二是社会政治实践。三是科学文化实践。其中,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实践。
21.认识的产生过程中,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天赋、间接经验、社会政治地位等其他因素都只是影响因素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是对和错的区别,而是深和浅的区别。
23.真理是客观的,有两层含义: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第二,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理什么都是客观的,至少真理的形式就是主观的。
24.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因此,不能说“相对真理”是真理中错误的成为,相对真理也是对的,也是真理,它只是真理中以后可能会变错的一种趋势。
25.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真理的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26.关于“寓于”或“存在于”的说法,是不能颠倒的,考研哲学一共有这几处: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7.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8.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关系=所有制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29.社会意识=风俗、心理习惯+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非社会意识形态。
30.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一定会跟着变,但不一定同步。
31.经济基础本质上就是生产关系。
32.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
33.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34.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5.在生产劳动中,科技是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科技只是一个重要因素。
36.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其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切记,剥削阶级也可能是人民群众。
【政经科社选择题重点考点】
1. 价值就是隐藏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可以把价值理解为抽象劳动
2. 交换价值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是真正决定交换比例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注意: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两因素之间是因果关系。具体劳动负责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负责生产价值。
4.注意:政治经济学的大多数概念他们的本质都是“关系”,要选与“关系”有关的说法。
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
货币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
但是工资的本质要注意,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5.货币具有五种基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而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时候可以是观念的货币,但是执行流通手段的时候,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6.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不变的,但是表现形式却是一直变化的。
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7.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8.解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商品和货币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靠的都是“交换”。
9.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其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注意:成为商品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者。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11.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2.计算题必备公式:
剩余价值率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利润率=利润/成本价格=m/(c+v)
成本价格=c+v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13.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伴随着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
相对剩余价值伴随着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而绝对剩余价值没有
相对剩余价值伴随着全社会的技术进步,而绝对剩余价值没有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有企业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14.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15.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失业,导致两极分化,导致资本主义灭亡。
16.按照资本是否增值,资本家的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按照资本在循环中的不同职能,资本家的资本可以区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按照资本周转的方式,一次周转的叫流动资本,多次周转的叫固定资本。
17.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18.平均利润是是不同部门间资本家竞争的结果,而超额利润是同一部门内,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因此,平均利润的形成,不否定超额利润的存在。
19.不同的资本家在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是存在着竞争和矛盾的,但是在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这一点上,他们是有着一致的利益的。
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其二,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1.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五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第四种是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第五种是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反托拉斯法,其二,公共事业规制,其三,社会经济规制。
24.国际垄断同盟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早期的国际垄断同盟主要是国际卡特尔,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
2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第一,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第二,贸易全球化。第三,金融全球化。第四,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26.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二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三是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27.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第四,经济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28.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第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第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第三,一定程度上了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经济风险。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视这些新变化,深刻分析这些变化的实质: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第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31.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其表现是:其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二,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其三,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3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3.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一是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二是坚持各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马克思曾多次强调,第一国际只是各国工人运动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而不是指挥中心。
34.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首先,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次,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再次,它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最后,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35.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36.苏联模式:第一,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第二,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第三,在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3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的原因: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3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第二,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第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第四,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可能对各种细节作具体描绘。
3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第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想听语音。
甜9cordial 回复 @听友184863521: 你好你好我想问一下这个在公众号怎么搜啊
今天居然没有背诵内容
21考研也在听 加油!一定要考上 !
听友267681574 回复 @SHujie要努力上岸: 加油(ง •̀_•́)ง 我也在背,反正知识点来来回回就这些,无非是再加点时政和会议
自己录了,走路上听嘿嘿
听友36036392 回复 @newbiela: 求分享
涛涛,第13条和冲刺背诵笔记的23页有冲突呀,书上笔记与点拨说:不能说“有其因必有其果”,也不能说“有其果必有其因”
y99lm2f14mvxccjgqie7 回复 @如初_lz: 有其因必有其果 ❌ 有因必有果 对的
这个背景音乐是什么??
文档在哪里下载?
第16条中,关于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一次周转的是流动资本,多次周转的是固定资本,这个说法是不是说反了?
听友95341239 回复 @Kilimanjarosnow: 对的呀,没反啊
太用心了!爱你涛涛
做个喜上眉梢D小姐姐 回复 @王小猫在听: 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