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笔记
《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多年保持畅销的一套书,也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当代小说之一。作家路遥耗费六年心血打造本书,表现的是平凡人的努力中蕴含的巨大力量。
这本书主要的线索有两条:
第一条是主线,讲的是农民孙少平和孙少安兄弟的故事,表现了“青年的成长”;
第二条线是双水村村民们的故事,表现了“城乡的变化”。
首先看“青年的成长”。本书讲述了一对兄弟的故事,哥哥叫孙少安,弟弟叫孙少平,家住黄土高原上的双水村。孙少平象征着“理想”。早在贫困不堪的的青春期,少平就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劲头,他决心即使一辈子平凡,也绝不能庸庸碌碌,所以一直坚持自我教育。田晓霞的友谊给了少平许多帮助,田晓霞经常从家里给少平拿书报看,开阔了他的眼界,提升了他的格局。孙少平中学毕业之后,短暂地回乡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最终,不顾家人的反对,到黄原城去闯荡。在黄原城里,孙少平混迹在初代的农民工之中,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波折,但他坚持了下来,同时修身养性,以一种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姿态坚持外在的行为规范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后来,少平和考上大学的田晓霞重逢,两个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展开了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情。没过多久,一个赏识少平的前雇主帮他找了一份工作,到煤矿当工人,孙少平从此进入了“吃公家饭”的队伍。煤矿的工作紧张、危险辛苦,但少平承受住了考验,体会到了劳动给人带来的尊严。不幸的是,打击接二连三地到来,关心少平的师傅意外去世,田晓霞因为救人牺牲了,少平在井下救人受了重伤。死里逃生之后,少平拒绝了大城市的工作和爱情,带着脸上的疤痕回到了煤矿,回到给予自己无限温暖的惠英嫂和孩子身边。
孙少安代表着“现实”。少安一直生活在家乡的村里,他是固守家园、脚踏实地奋斗的代表。孙少安从来没有想过外出探险,从回家务农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打算当一个出众的庄稼人。对待爱情他同样不存幻想,他拒绝了村支书的女儿,找了一个不要彩礼的姑娘当媳妇,和她一起生儿育女,过着贫穷却甜蜜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少安知道县城中学扩建缺人手,所以借钱买了骡子和车去拉砖头,一次性赚了2500元钱。拉砖头的经历让少安敏锐地发现了社会对于建材的需求,他从小砖窑起步,建造小砖厂,又承包了大砖厂,生意越做越大。发达之后,他没有忘记家乡,把钱投到了村里的小学上面,给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也因此,孙少安当选为新一届的村民委员会主任。
孙少安和孙少平的性格迥异。他们一个激越,一个踏实;一个抬头看路,一个埋头拉车,但他们又是一体的,代表着在奋斗道路上的“理想”和“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同一个人,是路遥刻意安排的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他们经历苦难,因为自强不息,得到了生活的馈赠,也成长为了更好的自我。
在《平凡的世界》中,和孙家兄弟人生轨迹并行的,还有双水村村民们的故事。本书借助他们的故事,全景式地展现了1975到1985年中国城乡的巨大变化。
1975年,在县城里,学生们半天学习,半天劳动。中学生没有课本,上课主要是讨论报纸上的社论。小学生全是红小兵,拿着小马刀和红缨枪,走十几里路到城外学军捉特务。在农村,阶级斗争的弦绷得非常紧,一切工作都由“革命大批判”来开路。尽管政治生活闹闹哄哄,对于黄土高原千千万万的农民来说,他们真正强大的敌人是饥饿,一些偏远的公社,缺吃少穿是普遍现象,常见病折磨着人,一些严重的病人躺在土炕上等死。
很快,“文革”结束了,“阶级斗争”式微,经济发展成为主流。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爆发了劳动积极性。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精神和心理开始改变,现代的小家庭意识、边界意识和物权意识发展了起来。干部们的境遇早也南辕北辙,有的在紧巴巴的生活中怀念着过去的“好日子”,有的已经把握时机,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总的说来,人们的日子好了。时间到了1985年,书中的故事结束了。双水村的人们不再挨饿,有的人甚至可以说有钱了。这里的阶层在弱化,现代意识在萌发,可精神的空虚还没有填补,教育资源还不够,农村的巨变还在萌芽中。人们的生活有苦有乐,有悲有欢,有失落有收获,路还很长。
通过这些故事,路遥讴歌了人面对苦难迸发出的人性之光,还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人生?
路遥认为,人生是永不停息的奋斗过程。奋斗不一定是宏大的,甚至也不一定是有形的,它也可以是突破自我限制的努力。路遥还描绘了幸福的含义:幸福无关金钱,更多的是人们彼此之间的真情实意。
本书能够获得大众长期的喜爱,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书的文学成就值得一谈。以语言来说,本书语言平实优美,富有生命力,充满镜头感,通过诗和画一般的语言,展现了陕北乡村的宁静、高远和美丽。本书对人物的塑造也非常出色。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当代文学人物描写两极分化,好人高大完美,坏人罪大恶极,显得非常不真实。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塑造了许多不再两极分化的人物,特别是一些小人物。例如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他好吃懒做,对什么都满不在乎,没有羞耻感。但是,他向往自由而无拘无束的生活,这是一个有感情的活生生的存在。
让《平凡的世界》长盛不衰的原因还在于它是一部成长小说,它鼓励了千千万万的青年。面对苦难,不逃避,不畏缩,把苦难转化为动力,不断为了理想而奋斗,“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死”,这昂扬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解读 | 杨扬
文学硕士,科学硕士,编辑,记者,书评人
播音 | 沐泽
策划编辑 | 胡潇方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高级洗脑小说?
时间有限,讲得太轻巧了。少平的每一个机会,都十分来之不易,非常艰辛
啥狗屁文章,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刺云天 回复 @Seeseezxm: 在当时能这样活着已经很不错了,而且说的一种精神。你要是他们,你想怎么活?
缅怀路遥先生!
好书70年代的人生活
伟大的精神力量
“天妒英才”——一生穷困潦倒的路遥,创造了《平凡的世界》这样杰出的作品。作品获得成功,可他却过早的逝去了。让人心痛!
刺云天 回复 @大漠孤鹰_沈阳_13H: 确实走的太早了,如果现在还活着,一定还有伟大的作品问世。
讲的太好了,电视剧也是很尊重原著
20年前的高中大学时代,曾断续两次看完本书。之后就连生物名称,故事大概早已不记得。恍惚印象为,一个字虚伪,两个字没人性,三个字通篇说教。直到充值vIp,原来我当年理解没错,用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创造出来的故事,不可能是白鹿原或者活着。哪怕这也是矛盾奖,可人不是圣人。
fujinjiafang 回复 @如是我闻_o0: 人物内心描写很细腻真挚,虽然故事风格很多理想主义,但也很现实,充满阳光。想想路遥一生充满悲情,内心这么阳光,很令人敬佩。女人的思维方式理解可能困难点。
生而不凡!不太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