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十大名曲之《梅花三弄》主讲人:佳佳_1p0 2019-10-28

古琴十大名曲之《梅花三弄》主讲人:佳佳_1p0 2019-10-28

00:00
09:03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梅花》、《玉妃引》《罗浮》。相传为东晋朝桓伊改古笛曲《落梅曲》为《梅花三弄》(或《三弄梅花》)之调,后由唐代颜师古谱为琴曲。相关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桓伊,字叔夏,东晋名将,《晋书》称赞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王符坚率百万大军进犯东晋。桓伊同谢安、谢石、谢玄等率八万晋兵迎战秦军于淝水(史称“淝水之战”),以一当十,打得秦兵一败涂地。战后,桓伊功成身退,于太元十年(385年)十月,带着心爱的笛管再次旅居衡阳云锦庵。一个冬夜,下起了大雪,清晨放眼窗外,梅枝上的花蕾傲雪待放,好一幅“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的画面。他灵感突袭,谱就梅花一调。不久后的一个清晨,雪后初晴,他推窗望见梅花依然迎雪绽放。梅与雪融为一体,梅中有雪,雪中有梅。红梅在白雪的映衬下,如刚出浴的少女,羞红的脸庞更加妩媚。桓伊即景生情,由情入神,遂谱成梅花二调,与梅花一调“合头”,紧密衔接。初春,又是一场大雪,寺中梅花竟然二度绽放,舞玉翻银,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桓伊情不自禁,再谱成梅花三调,与二调“合头”,自此梅花三调遂成。他握笛吹起,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三次,并在一调、二调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一调,三调浑然一体,节奏渐趋平稳,然而意境更加深邃。
而作为笛曲的《梅花落》在桓伊逝世后广为流传,至唐代著名琴师颜师古,将《梅花三调》改为同名琴曲。
该曲古来当为三十六拍,清徐坷《清禆类鈔.音乐类》:“弹词家开场白之前,必奏《三六》。《三六》者,有声无词,大类《三百篇》中之《笙诗》。《三六》每节为三十六拍,不得任意增减,音节紧凑,无一支蔓。自业滩簧者增加节拍,使之延长,弹词家亦尤而效之,古意益荡然无存。或曰《三六》即古之《梅花三弄》也。”此说正应明徐时琪《绿绮新声》卷二、明孙丕显《琴适》卷二所收本“第五段”歌词:“六六有三十六声。”其中明朱权《神奇秘谱》卷中、明《太和正音琴谱》所收本十段题名为:“溪山夜月,一弄、斗月声入太霞,二弄、穿云声入云中,青鸟啼魂(即读书声),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玉箫声,凌风戛玉,铁笛声,风荡梅花,欲罢不能。”
当代流传最广泛的两种版本为吴景略和张子谦先生演奏谱本,由于两个版本风格迥异,人称“新梅”“老梅”。“新梅”节奏严整,曲风欢快灵动,有笑傲寒霜之感;“老梅”节奏跌宕,运指老辣,为苦寒独凌之态。二者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点,是打谱者个性色彩对打谱影响的典型案例。

选自张子盛主编《中小学古琴基础教程》
配乐古琴曲《梅花三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