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来了,李安又在挑战什么?(上)

《双子杀手》来了,李安又在挑战什么?(上)

00:00
10:19

李安带着新片《双子杀手》来了。宣传此片的第一句,他说:电影就应该在电影院里看。


这次,必须做出一些改变,让去电影院变成一件让人兴奋的事。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李安先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作品中试了试水,最大亮点就是3D4K120帧,被誉为突破了电影史上的最高规格


《双子杀手》也采用了60+3D的效果,让可以放映的影院一下缩水了不到4万家。


能看120帧的版本,全国总共加起来也只有40个电影院hold得住。


 


 


《双子杀手》


这一次舆论翻转得更凶猛。1018日正式公映,几场点映之后,烂番茄新鲜度仅29%MTC评分仅为33分,创李安MTC执导生涯最差记录。


李安似乎陷入了技术越好,口碑越差的漩涡里。


 


19541023日,李安出生在中国台湾的屏东潮州,从小李安身体不好,人瘦小,老是病,却爱玩得很。最不爱的就是学习。


 


老爸想不出以后他有什么出路,才高一上学期就把大学志愿表给他了。说是未雨绸缪。李安一看,理工医农,外交新闻外语,无一样是倾心的。


“我都不喜欢,我要当导演。”


 


那时候谁知道导演是干什么的。只知道,即便要当导演,也还是要高考。


李安第一年考试,六分之差,落榜了。第二年,因为太紧张导致腹痛难忍,头冒大汗,眼睛发花,数学考了个零分,再次落榜。


综合大学进不去了,考个艺术专科总可以吧。李安试了试,果然考上了艺专影剧科。


可李安没想到,从这时起,他吃的苦才刚刚开始。


 


艺专校舍很差,老鼠沿着墙嗖嗖跑,仅3个平方米的宿舍里,塞着7个床位,两张桌子。


老爸一看就伤心了,问李安,“儿子,要不要重考?”


李安笃定:“我觉得我属于这方面呢。”


 


家里人忙着操心,李安在影剧科的日子却是没心没肺。他看尼科尔斯的《毕业生》,看伯格曼的《处女泉》,看安东尼奥尼的《蚀》。得到平生第一台摄影机后,立刻出手了第一部18分钟黑白短片《星期六下午的懒散》。


写作经验也有。他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小说,讲述自己的拍片历程,发表在《艺专青年》上。


艺专环境虽差,李安却很开心。他活在他的艺术世界里,而此时此刻,在这个世界里,他还没遭遇任何打击。


 


 


1980年,戏剧学士毕业后,李安申请了伊大戏剧研究生和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生。


纽约大学四年,李安飞速成长,真正从尝试拍片的爱好者变成了一个电影人。


他大二拍的《荫凉湖畔》,获得了金穗奖最佳短片,大受鼓励;所以大四时,他便倾尽全力,调动父母,女友资助,自己积极打工挣钱,拍摄了毕业作《分界线》。


之后女友嘉惠成了妻子嘉惠,说过一句特别对味的话:“你不拍电影就像个死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来了又走,李安不得已成了家庭主夫,每天负责做饭,接孩子,内心绝望又难过。


李安想 ,如此下去,就算机会来了,我也快不行了吧。


谷底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时,剧本《推手》《喜宴》在台湾得奖了。


剧本得奖,问题也随着来了,李安看了看银行卡,账户上只有43美金,领奖的机票钱都没有。


在朋友的帮助上,李安回到台湾。


之后就有了电影——《推手》


《推手》本来票房平平,没想到在金马奖大放异彩,最佳剧情片、最佳男主角等一一收入囊中后,票房大涨。


《推手》成功,接着就是——《喜宴》。


《推手》和《喜宴》,两部电影都得了金熊奖,加上后来的《饮食男女》构成李安早期电影里的“父系指南”,也成为了中国电影标志性的巅峰。


 


“父亲三部曲”后,时隔三年,《理智与情感》再夺金熊奖。


夺奖之路,正式开启。


 


不过,这时候的李安开始重视内心的真实回响。


他第一次感到,自己算是有一份职业了。


同时,他也意识到,华人导演也可以拍西洋文艺片。不仅可以拍,还别有风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