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围城(下)》:钱钟书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必读

【文学】《围城(下)》:钱钟书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必读

00:00
14:35


听书笔记 


钱锺书的《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书写知识分子命运的小说,小说的核心主题,是从哲学层面对现代人命运的思考。小说主角方鸿渐既因时代环境的摆布,也因懦弱的性格,不断碰壁,他喜欢的人,得不到,不喜欢的人,勉强地接受了。在婚姻的围城里,他不能安生,最终是一个失败的结局。同样的情况,在他的人生中也是如此,博士文凭是买来的,工作是偶然得到的,都如同在虚拟的围城里,焦虑、徘徊,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钱锺书具有高超的讽刺写作技巧,《围城》的语言俏皮锋利,小说正是通过绝妙的讽刺,直指知识分子群体,以及现代人所处的“围城”生存困境。


《围城》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围城》的语讽刺艺术有何特色?


钱锺书的讽刺语言,是《围城》这本小说最引人注目的特点,甚至可以说,《围城》就是由一串串的妙语连珠构成的。比如,关于大学里各个学科的鄙视链,钱锺书早有妙语:“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如今我们看到这一句话,可能都会会心一笑,这种大学专业之间的鄙视,原来早在民国时期就存在了啊。


钱锺书将讽刺的锋芒指向知识分子,因为这是他最熟悉的群体,更因为他对这一群体的观察和思考。方鸿渐们所处的时代,是新旧交替的时代,面临中西文化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知识分子这个阶层,对此的感受比其他阶层更为敏锐,受到的冲击更大一些。钱锺书作为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洞察这个阶层,以犀利的文字暴露出腐朽、可笑之处,是在揭疮疤,揭痛处,展示给我们看。而他对知识分子的剖析,他的讽刺力度,可以说是旁人难以达到的,也给当时的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围城》有着怎样的主题?


“围城”是小说的题眼,展现的是从哲学层面对现代人命运的思考。钱锺书的夫人杨绛所说:“《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句很精炼的概括。


《围城》这部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虽然将时代背景放在中国的抗战时期,但时代感并不强,这是钱锺书有意为之的,他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特性。”可以说,方鸿渐们的故事,他们的困惑和迷惘,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度,任何人的身上。


《围城》的影响力如何?


《围城》是一部大众阅读率很高的小说,名气很大,但是它得到肯定,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这中间是有一个过程的。


钱锺书1944年开始写《围城》,花了两年时间完成,1947年出版,1949年前又再版两次。能够多次印刷,说明受读者欢迎,但评论家却多有批评,比如认为,“小说抓住不甚动荡的社会的一角材料,来写出几个争风吃醋的小场面”。这种批判的声音,主要在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部小说没有写轰轰烈烈的社会场面,没有写人民的觉醒这种大主题。有这样的主导评论,1949年后,《围城》不再重印,从读者视线中消失。这一销声匿迹就是三十年,直到1980年重新出版。


不过在海外,有着对《围城》的新评价,标志性的事件是1961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美国出版,书中对《围城》有高度评价。钱锺书第一次出国访问,在国外受到热烈欢迎,很大程度上源于夏志清著作在海外传播的影响。1980年,《围城》再次面世,几年之内多次加印,可见读者是爱读的,不过此时的流通多半集中在文化水平较高的读者群中,毕竟这部小说尘封近三十年,多数人是闻所未闻的。


转折发生在1990年,根据小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围城》播出,引起巨大反响,使得《围城》在大众层面迅速传播,已经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同时,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文繁体版问世,影响广泛,而夏志清对《围城》的高度评价也获得专业的认可,不久就体现在中文系教材的编写上。就是这样,《围城》逐渐在大众层面和学术研究界都得到盛誉。


《围城》问世已经超过七十年了,它的魅力没有削减,反而进一步得到一代代读者的青睐。这既有其小说艺术的高超,更有超时代内涵的吸引力,它讲述的上个时代普通人悲欢离合的故事,我们并不生疏,并不隔膜,只因处处都有相通,这种命运和困境,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围城》的意义,正是在这样的普遍价值之上。


解读 | 遆存磊,著名书评人。

播音 | 沐泽

策划编辑 | 周向荣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祺的窝

    围城中的人物性格都太过鲜明有特点,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却很少有这样极端的,大部分的人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我们很难把他们用好坏来划分,也没有办法选择一个特定的对待这类人的方式,只能多多发现对方的优点,针对优点选择你们的关系

  • 赞赞lp

    教育学地位这么低?

    听友33403038 回复 @赞赞lp: 哈哈哈没想到你也关注这个点

  • 清风若华

    方鸿渐无时无刻不处在“围城”中,爱情、学业、工作都是失败的。

  • 1522621yxpz

    经典

  • 空条蒸鱼饼

    听前面讲剧情概略觉得好无聊像个无脑肥皂剧,后面开始剖析角色和作者的文笔就非常想去读一下了

  • t叶知秋

    这些小说写得太妙,每一步都是精心塑造的

  • 本朝好宁

    👌

  • 听友263307126

  • Alice1860

    经典

  • 三代目

    观察生活,讲述生活,引起共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