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溯源
《學記》說: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建立國家,管理人民,什麼最重要呢?《學記》告訴我們,不是物質,不是強力,不是政治,不是外交,而是教學,要優先發展教學。說實話,現代人能理解到這一層已經不容易,教學高於一切!教學可以使國家和諧,人民幸福,能起這麼大的作用!但要把「教學」這兩個字真正搞明白,並且落到實處,才能毫不含糊地起到這個作用。否則肯定會有人問:我們國家現在這麼大力發展教育,自私自利的人還是那麼多!痛苦的人還是那麼多!這教育也沒見得有那麼大的作用啊?所以這兩個字雖然常用,人人可以說上兩句,但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並且真正融化到身心世界裏,這樣的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誰真正懂得了「教學」這兩個字的含義,誰就掌握了宇宙的密碼,近可以獲得快樂的人生,遠可以成就令人艷羨的事業。
我們試著從源頭上來探討這兩個字的含義。《中庸》開篇說: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這幾句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孔子生前很少與人談論天性的問題,但到了子思子,可能談論的人太多了,子思子害怕人們以訛傳訛,所以作了一部《中庸》專門來談這個天性的問題。
這三句話為我們揭開了教學的密碼,我們務必懷著真誠的態度把他們參透。這三句話告訴我們三個至真的道理:
第一,聖凡平等。每個人都有一個天命之性,無限圓滿,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聖人明之故為聖,凡夫昧之故為凡。教學之終極目標即欲人人明此天命之性,而成為一個聖人。
第二,吉凶在我。率是遵循的意思,遵循此天命之性說話辦事,這是道;違逆天命之性說話辦事,這是非道。順道得到的當然是吉祥快乐,違道得到的當然是凶災痛苦。教學之暫時目標即欲人人能趨吉避凶,而成為一個吉人。
第三,教學即是修道。我們平時生活做事,都希望在正確的道上,這樣才吉祥。但我們不是聖人,修為不足,難免跑偏。我們時時警覺,處處修正。這個修道的過程就是教學的過程。
孔子形容自己「學不厭,教不倦」。孔子學什麼?先王之道而已。教什麼?也是先王之道而已。那先王之道在哪?他存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聖人的心性言行都是道。另一方面,聖人不在了,記錄聖人言行的經典就是道,比如《孝經》與四書五經。因為聖人的一言一行自然合道,所以都是最圓滿的教學。我們的言行雖然未必全然合道,但我們依照聖人的教誨行事,亦可稱為教學。
綜上所述,教學就是修正自我圓滿自我的過程,就是由凡夫向聖人转化的过程,就是离苦得乐的过程。人生离不开教学,认得生命就是一个教與學的過程。教學不單是在課堂或學校裡面,時時處處都應該是教學進行時。我們在待人接物時,意善、言善、行善,這就是教學。若意不善、言不善、行不善,就是非教學。教學合於道,故吉祥;非教學不合於道,故有凶災。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