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初年有人称思陵为“攒宫”?
▼思陵
思陵是顺治元年(1644 年)清朝确定的崇祯帝陵名。但是,在顺治、康熙年间,一些汉族的知识分子出于对明帝王朝的怀念,却只称其为“攒宫”, 而不称之为陵。
▼攒宫
顾炎武《昌平山水记》首先提出崇祯帝的墓只能称为“攒宫”而不可称陵。他说:过去宋朝南渡之后,将葬会稽的宋朝帝陵都称为“攒宫”(“攒宫" 是暂时将棺椁封藏在某一宫室内的意思。南宋时,诸帝死后,为了日后归葬中原, 仅在绍兴修建临时性的陵墓。诸帝棺椁均藏于陵墓献殿后的龟头屋内,以条石封闭,故称“攒宫”),而不称之为陵。
▼原因
一是:按照《春秋》的说法,君王被杀,不将杀君的贼正法,不能称为“葬”。实际已经埋葬,但名义上也不能称葬。现在崇祯帝虽已埋葬,并且有了陵名,但却是徒有虚名,因为崇祯帝的大仇未报,杀君之贼未讨,所以,崇祯帝虽然已葬却不能说葬。既然崇祯帝实际不能称葬,却在名义上说已经埋葬,而且称之为“陵”,这实在是明朝臣子不应该做的事情。
二是:梁份在《帝陵图说》中也说:“烈皇帝殡于田妃墓,国耻未雪,不谓之攒宫不可也!以陵称不可也!以思称尤不可也!”
显然,他们是站在已经灭亡的明朝立场上,认为明朝国耻未雪,君父之仇未报,因此,崇祯帝虽葬于田妃墓中,却不能称葬,更不能以陵相称。他们拒不承认清朝给崇祯帝墓葬所定的陵名,反映了他们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