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大桥——酒城市民的幸福桥(雷定昌)

两江大桥——酒城市民的幸福桥(雷定昌)

00:00
15:45

两江大桥——酒城市民的幸福桥

雷定昌


9ca93a12c02b402a9893b32790313521.jpg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泸州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以城市交通建设而言,泸州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通江达海,四通八达,一日千里,突飞猛进。

泸州主城区长、沱两江交汇,自古以来水运十分发达,以“水”兴城,得“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美誉。可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泸州市境内的长江、沱江上却没有桥梁。主城区行人过长江,全乘宝来桥与茜草坝、澄溪口与沙湾、三道桥与蓝田坝渡口的大木船;主城区行人过沱江,全靠小河街与小市上、中、下码头的小木船或浮桥。遇洪水期或大雾天停渡,两江四岸过江交通中断,市民只能隔江兴叹。

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市政府高度重视泸州市民出行过江问题,修建长江大桥、沱江大桥,已提到当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解决市民出行渡沱江的风险问题,1959年10月,泸州沱江大桥开工建设,1960年10月建成通车。新建的泸州沱江大桥,是千里沱江第一桥。它把泸州市主城区和小市片区紧紧地连在一起。为破解321国道车辆过长江的瓶颈难题,1977年10月开工,于1982年10月通车的泸州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过境泸州的第一桥,是四川交通部门在长江上直接施工的第一座公路大桥,也是当时全国在长江上修建的最长公路拱桥。它把泸州市主城区与蓝田镇紧密相连,无缝对接,打通了321国道的瓶颈,通达了两岸的车辆与行人。

乘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泸州市又陆续建成国窖长江大桥、泸州泰安长江大桥、泸州黄舣长江大桥、泸州纳溪(铁路)长江大桥、泸州纳溪(高速公路)长江大桥、泸州合江康博长江大桥、泸州合江波司登长江大桥。在长江上,兴建或筹建的还有泸州城东长江大桥、邻玉长江大桥、蓝田长江大桥……。在沱江上,已建成沱江一、二、三、六桥和沱江铁路大桥、沱江高速公路大桥,还将兴建沱江四、五、七桥……。我的家乡泸州市,简直成了名副其实的“桥城”。

青壮年时期,我在泸州市叙永县山区“三线建设”工矿企业工作了近31年,未能目睹泸州市各座大桥的建造进程,但在青少年时期,却亲睹了泸州沱江大桥通车的盛况;老年时期,参加了泸州国窖长江大桥的通车盛典,和家乡市民分享了这两座大桥通车的喜悦。其情其景,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千里沱江第一桥通车目睹记

1960年10月25日早上,年方16岁的我听说沱江大桥要举行通车典礼,忙向母亲说了一声,便一溜烟离开了枇杷沟家中,快步奔向江城路,登小河街城墙。这时,桥两头和城墙上已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我站在高处一望,大桥南北桥头堡立着五彩牌坊,桥上栏杆插满了彩旗。等了半个多小时,在阵阵鞭炮声、锣鼓声中,一连串彩车从小市方向徐徐开上大桥。我忙钻出人群下城墙,到南桥头近观。我看到:开过来的彩车车头挂着毛主席画像,画像两边扎着红绸花;车箱两侧挂着“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庆祝沱江大桥通车!”等大幅宣传牌;车箱上面两边插满了彩旗。前面几辆彩车乘坐着泸州专区、泸州市的领导,后面的彩车载着建桥工人代表,人人精神饱满,个个笑容满面。在欢快的锣鼓声中,他们不停地挥动着手中的鲜花,向两边的人群致意。欢笑声、鼓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我挤在人群中伸长脖子数彩车:“1、2、3……”,一共是21辆!彩车首尾相连如小火车一般,从桥上驶进老城区。看热闹的人们喜笑颜开,手舞足蹈,相互议论着。我听到身边一位中年男子很内行地说:“这坐大桥全长有370多米,桥面有10米宽,除去中间7米车行道,两边人行道各有1.5米。”另一位老大爷说:“天没亮我就从连云洞走路赶来了,看这闹热的场面,算是大开了眼见”。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感叹道:“这下好了,过河就方便了,再也不用坐过河船、走浮桥了,发大水也过得了河。”听了老大娘发自肺腑的感言,我突然想起一句流传全川的歇后语,叫做“泸州过河——小事(市)”。现在泸州过河,有了沱江大桥,方便快捷,的确是小事一桩了。我体会到:在千里沱江上架起第一座跨江大桥,是泸州市民的一件大事。它在泸州城市建设和交通体系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带来巨大的变化。

场面热烈壮观的通车典礼一结束,大桥两头的人们冲着“踩桥图吉利”的习俗,涌上新桥。大桥上,人如潮,声如雷,我夹在人流中,俯视沱江,木船穿梭往来,运输正忙;近看桥身,新颖美观,气宇轩昂。联想到自己曾为这座大桥的修建出过力、流过汗,顿感欣慰。

沱江大桥是一年前的1959年10月动工的,在“自然灾害”期间,仅花一年时间便建成通车,速度惊人。我这个泸州市陵园中学61级的初中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两次修建沱江大桥的义务劳动。那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全靠人工肩挑背扛挖运土方。无数泸州人为改变家乡面貌,为修建泸州沱江大桥出力流汗,无私奉献,凝聚了泸州人的力量,谱写出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

 

国窖长江大桥踩桥记

横跨长江连接泸州市主城区和茜草片区的国窖长江大桥,是泸州市首座跨长江的矮塔斜拉桥。2012年6月26日上午9时,国窖长江大桥举行竣工通车庆典。喜讯传来,年近68岁的我,抱着“踩桥吉利”的传统观念,一早就携老伴、外孙到宝来桥码头乘船渡江,欲亲睹通车盛况,和市民们同欢共庆。刚过二郎滩,就听到钢炮隆隆,鞭炮声声。啊,还是迟了半拍,庆典活动开始了!从实验中学门口抬头望,几辆彩车正从桥东缓缓驶向桥西,于是我加快步伐爬上桥头。此时,庆典大会刚结束,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会场刚向市民开放,市民参观、踩桥刚起步,过桥车辆刚放行。

我们先参观庆典会场,主席台正中“泸州国窖长江大桥主体工程竣工通车庆典”会标赫然在目。在主席台的右前方安放着8门崭新的小钢炮。左边立着3面大鼓;右边刚揭幕的“国窖大桥”石碑巍然屹立。互通式立交桥上灯笼高悬,两侧悬挂的“实施‘一城一区一角’战略”“气贯长江,酒城新座标”“飞虹横波天堑变通途”……,一幅幅标语鲜艳夺目,催人奋进。

我们随着人群登上立交桥,面西俯看:从主城区上桥的人流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这边涌来,从茜草这边上桥的人流鱼贯而出,向主城区方向“流”去;那些摄影爱好者正东奔西忙找位置、选佳景拍个不停;空中盘旋的航模飞机电光闪闪,正航拍国窖大桥通车、踩桥盛况。我们漫步下了立交桥,观赏这里宽阔的草坪、成行的花木,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不少市民在“国窖大桥”石碑旁摄影留念。我们参观了大道两旁的国窖大桥建设展版和大桥的整体介绍,从中得知:大桥从泸州市江阳区三星街起,横跨长江至茜草坝,主桥全长1190米,其中跨江主桥504米,主桥宽34米,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之后,见一些市民在一块大布幕上签名。我带有钢笔,也凑上去签了名,还让老伴、外孙也签了名。

游了东桥头堡,我们开始踩新桥。气派、宏伟的大桥两边彩旗飘飘,灯笼、标语高悬,踩桥的市民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由于人多,不少人走上了“白加黑”车行道,车辆也礼让行人。踩在漂亮宽阔的人行道上,远观滚滚长江,气势磅礴,江上轮船来来往往,运货正忙;近看泸州主城区,高楼林立,气象万千,好一派未来大城市景象!顶着轻飘的细雨,拂着和绚的江风,倍感心情舒畅。擦肩接踵的市民,有的扶老携幼,有的呼朋唤友,有的夫唱妇随,人人喜笑颜开,个个心花怒放。听身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说,他是从百里之外的隆昌县一大早乘车赶来泸州踩桥的,看他那高兴样!走在前面的几个带成都口音的年轻人谈笑风生,一听,才知他们是“高考”后相约来泸州旅游的学生,声声赞美酒城风光。和我们同行的,多是挑菜“进城”的农民和家居茜草坝的居民。他们一路赞道:这下可好了,过去坐船“进城”,要将近1个小时。现在乘车过桥,几分钟就到了。误了车船,走路过桥也方便。

上万踩桥的市民,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市民们都知道:国窖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将结束泸州市主城区澄溪口、宝来桥码头轮渡的历史,在缓减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让长江东岸沙茜片区市民完全融入主城区生活圈。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泸州市长、沱两江架起的一座座金桥,改变了城市的历史和命运,联通了中国酒城与全国各地的交通大动脉,形成了川滇黔渝结合部的交通枢纽,为泸州市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这是泸州市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的光辉业绩,这是泸州市在桥梁建筑方面结出的丰硕成果。长江、沱江上架起的座座大桥,是酒城市民的幸福桥,我为之喜笑颜开,拍手叫好!

(作者系泸州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

  朗读:何晓波(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