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化】米其林餐厅的秘密:去法国千万别点牛排!

【欧洲文化】米其林餐厅的秘密:去法国千万别点牛排!

00:00
16:19

  随着中国大陆第一批米其林星级餐厅解开神秘的面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米其林的秘密产生了好奇。这个带褶的白胖子是谁?去米其林星级餐厅吃饭如何着装?谁在为米其林评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我们现在看到的米其林指南的版本有两种,一本是红皮指南,专门介绍吃饭和住宿;另外还有另一个版本是绿皮指南,专门推荐经典,指引道路。所以今天的米其林公司,轮胎、赛车、导航、餐饮评级等等都在跨界经营。虽然起家的轮胎经营市场的生意并不理想,但是米其林指南倒是越来越红火,尤其是餐饮推荐这个方面,几乎成为一部红皮宝典,堪称餐饮界的圣经。

  我们再来看看著名的代言人“米其林宝宝”。其实它的真名叫彼本顿,来自古罗马诗人贺瑞斯的一句诗:这是举杯的时刻!举杯这个词就是彼本顿。不过,自从身上带褶的白胖子成为米其林的代言人,也叫彼本顿以后,现在这个词已经在很多国家语言里,成了肥胖的代言词。

  我们来看看彼本顿走红的历史。在1900年,法国米其林公司推出了以旅馆、饭店、汽车维修点、火车站等实用信息为主的《米其林指南》,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用美食诱惑大家开车去旅游,带动自己家轮胎的销售。后来呢,他们就开始推出一套体系来评价自己列出的这些据点。

  到了1931年,米其林开始发星星来评级。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评价的餐馆就是各种档次的都有,对餐厅的考核也方方面面。只有其中烹饪水平最牛的,才能得到米其林给的星星,成为米其林的星级餐厅。

  翻开米其林红皮指南,你会发现,在每个餐馆后面,有刀叉,有星星。刀叉代表的是硬件水平,比如周围环境、清洁程度,服务态度,设施和家具等等。刀叉越多,餐馆越舒适,极度舒适的就会给红色的刀叉。

  星星代表的是烹饪水平,长得更像一朵花。法国的招牌甜点马卡龙的形状也像这朵花,法国的专业报纸总是喜欢说,某某餐厅又获得了一枚马卡龙,说的就是在专业级别上又上了一层。

  米其林从一星到三星,用法国业内的话来解释,就是:米其林一星,值得你开车来,米其林二星,值得你坐火车绕路来;米其林三星,值得你搭飞机专程来。很多的餐馆,得到一星就心满意足了。如果得到三星评级,对于一家餐厅来说,简直是殿堂般的荣誉。而失去一颗星,对于餐厅和厨师来说,也是奇耻大辱。在法国,就有不止一个三星大厨因为摘星而自杀。如果大家看过一只小老鼠想当大厨的法国动画片《美食总动员》,里面和小老鼠对话的总是一个厨神的灵魂,他的原型就是2013年由于丢星而自杀的法国名厨贝尔纳·鲁瓦索。

  从这些名厨决绝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把米其林三星代表的完美简直比生命还要重要。那么,米其林能够铸造这种业界权威的秘密在哪里?三星餐厅里的菜肴怎么就好吃到天上去了?

  答案的关键,原来就在来米其林用餐的神秘的客人中。如果你在优雅的餐厅,看到一个人,低调地坐在一张中间的桌子上,只点两到三个菜,一瓶酒,细细咀嚼的同时,又在仔细的观察别人。这个人很有可能是密探,专门为餐厅评级的评委。米其林的评委从来不会借着职业的理由去各大高档餐馆免费吃喝,而是完全自费访问,维护评选的公正客观。米其林的评审制度也非常严格,光有顶级的厨艺并不够,还得从餐厅服务到菜肴的造型,给顾客带来完美愉悦的体验的餐厅,才有资格评上米其林至高的荣誉。我想,坚持公正和专业,是米其林能够稳坐餐饮评级届的这一头把交椅,让同行越来越难以企及的原因。至于刚刚提到的能够给米其林当评委的密探,大家也别急着羡慕,因为听说要经过严格考试才有资格,而且工资并不高。

  所以,如果大家有机会,来法国的时候还是选择一家米其林三星去体会一下法餐的精华吧。去米其林三星餐馆,对着装也有特别的要求:男士必须打领带,衬衫套西装外套,穿皮鞋,女士必须穿礼服和高跟鞋。不过,万一着装不符合要求的,餐馆也会临时借用正式服装。

  在法国最有名的星级餐厅是大厨阿兰·杜卡斯的莫里斯餐厅,在那里可以体验到法餐的顶级奢华。在吃这样高档的法国大餐的时候,比较稳妥的做法就是点套餐,听侍酒师的建议,和服务生交流的时候,也可以多问问食材和菜肴的做法,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向你方方面面解释很久。

  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首先请记住一点群众实践过的吐血忠告,来法国点牛排千万要慎重,能不点尽量别点。因为法餐的精髓和代表并不都是我们印象里的红酒加牛排。除了几家著名餐厅的著名牛排以外,大多数只有几分熟的牛排,比如全生的、带血的或者正好的,在我们吃起来都觉得太生了。法国最多吃到正好的程度,如果叫了一份全熟的牛排,法国人就会烤得和鞋垫一样硬,难以下咽。

  头道和前菜,一般包括汤、沙拉、冷盘等等。其中比较有名的法国的鹅肝(Foie Gras)和蜗牛(Escargots),一般都是头道菜。但由于鹅肝价格比较昂贵,一般平价餐馆都用鸭肝来代替鹅肝。而真正上等的鹅肝,口感会更加的嫩滑细腻。吃蜗牛的话,最好就是在法国。把干葱和蒜头用牛油爆香,然后封在蜗牛壳口,放进烤箱烤热,香草牛油就会慢慢地从蜗牛壳丽流出来,香味十分诱人。野生蜗牛的肉非常美味,很多人第一次吃过就会上瘾。这个头道向大家强烈推荐。

  主菜一般分为肉类(或者烧烤类)和鱼虾海鲜。在主菜里面,除了传统的猪牛羊肉,和鸡鸭火腿,比较有特色的是不少法国地方特色的香肠,吃起来比较像中国有些地方灌的腊肠,味道比较符合亚洲人的口味。

  说到这里,很多来过法国的人都会觉得,现在的欧洲人看起来基本不吃动物的内脏和其他五花八门的器官, 但其实不然。比如很多法国餐馆的菜单里,都会有一道菜叫andouilles,其实就是煎制下水肠。在七星社成员拉伯雷的《巨人传》里,高康大的父亲最爱吃的就是这种下水肠,味道也有些重,有兴趣的朋友有机会可以尝一尝。其实欧洲如今优雅的餐饮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物资匮乏的世纪,在瘟疫蔓延的年代,在战争肆虐的时期,欧洲人也是吃各种下水“苦”过来的,并不是像现在这样考究。另外,法餐里,猪脚是也作为一道特色菜存在,感觉并没有中国常的卤猪脚那么入味,但也是一些高档法餐厅的特色菜了。刚才建议大家来法国不要点牛排。不过,在法国吃牛肉倒是推荐大家吃生的,生牛肉末,牛肉片都可以。而好吃的全熟牛肉是各种炖牛肉。配菜通常是土豆、胡萝卜、洋葱等等,牛肉的口感就很软很嫩。

  另外,海鲜大餐大家来到法国很值得尝一下,因为欧洲的很多海鲜,比如大龙虾、螃蟹、牡蛎等等很多都是来自大西洋的海产品,肉质并不是那么细腻,但是分量大,海味十足,很值得品尝。这些主菜一般都不是单独做,而是会附有配菜,常见的是薯条和豆角,也会有米饭。比如,法国的扇贝一般是比较贵也比较有品质的食材,奶油汁扇贝配米饭就特别香。

  主菜以后,就进入甜点和咖啡。法国的甜点很有名,特点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很美,很甜。法国的甜点很讲究造型和艺术感,口感大多细腻,但真的都很甜。前面的几道菜下肚,很多人进入到这个环节就只能欣赏,不能吃了。所以,很多餐馆也推出了简易套餐,要么头道+主菜;或者是主菜+甜点。大家在一开始品尝法餐的时候,不妨也这样试试,根据自己的胃口来决定点餐量。

  法国餐厅不像其他的一些欧美国家,给小费处于自愿的原则,通常账单里已经包含了服务费。一般法国人如果一餐饭吃得高兴,就会留下一些钢镚,没有也无所谓,所以是很随意的事情。

  一般来说,大众餐厅的套餐价格是在20-30欧左右,再快餐一些的餐馆是10-20欧,中高档的就是30-60欧这一档。午餐往往有特价,会比晚餐便宜。至于米其林带星的餐馆,价格至少是一百到上千不等了。

  不过话说回来,就像人不可能保持完美那样,吃饭也不能每餐都吃得这么端着。米其林的彼本顿先生最可爱的地方,还在于除了讲究食品的艺术性和完美,还懂得兼顾大众的需求,推出了接地气的评级指南,专门介绍地道的小餐馆,叫做“贪吃彼本”系列,在欧洲,大概30来欧就可以吃到一份有特色的地道菜肴了。

  法国的饮食文化也影响着法国一代代的文人作家。许多世界著名的法国文学作品都折射着当时的时代与食物的关系,很多作家笔下的人物都是通过咖啡馆和他经常光顾的餐厅塑造的。比如,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提到食物是他风格的核心。一个贪吃的年轻村姑像一条火腿,一个苍白的、满是皱纹的老太太就像小牛的胰脏。一个老年放贷人就像一只附着在岩石上的牡蛎。不仅如此,巴尔扎克的还深刻地影响了他之后的一代法国作家。福楼拜就沉浸在描写包法利夫人长达16个小时的婚宴中,左拉的著作《巴黎的肚子》完全是一部描写食物的小说。而《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鲁斯特曾经沉思午餐中的一条大鱼,他觉得那条鱼,有着无数的椎骨,和蓝色、粉红色的静脉,就像水中的一座彩色的大教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Heartquake_ct

    下班 公交的最后排的窗边,本安抚自己夜风中睡去,但由听觉触发的味蕾,在这秋夜开始隽永

  • 听友46231292

    刚才还在想艺瀚怎么好久不见了,再一打开就更新了。不错不错😄

  • 浅拾忆_qr

    终于等到更新了

    胡艺瀚 回复 @浅拾忆_qr: 谢谢关注!

  • 大坏蛋_2n

    上班听,已关注!给我带来很多新鲜感,谢谢作者。

  • 1859739xdfq

    讲的很好,很有气质的声音。喜欢你。

  • xiangshuibaihe8828

    太喜欢她讲的内容了,长见识开眼界,希望能听到更多的知识。平时这方面的知识和平台太少

  • 听友6695706

    有文字版了,更好

  • 辫子聊股事

    !!!

  • 朱莲莲

    twollowoalijinigadaig

  • 听友60051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