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的,第三次课,前面几节课我们讲了标签,数据合规的问题,那么这次课我们主要讲讲,广告主自己大数据人群包都有几种常见的玩法呢?
1.访客找回
为什么我在一个电商app中看了某商品后,再去别的app中老看到类似广告,是如何做到的?
这个也是大数据精准广告,十分经典的场景之一:北京某同学,曾在一个购物APP上搜索“手机”,随后几天,在他下载的社交类APP上,有关“手机”的广告反复霸屏。“如果在同一款APP浏览,某款商品后,持续给我,推荐类似商品,属于精准服务,但这是两款,从属于不同公司的APP,这种跨平台共享用户信息行为让人不安。”该同学说。
这个场景,大数据精准广告,实际运作的过程,是像该说同学说的那样不安吗?
这在大数据精准广告领域,是十分常见的做法,就是利用广告主自己的数据,圈出目标人群包,进行追踪投放。也就是购物App将,圈出了“手机”品类的设备ID人群包,其中就包含了该同学的设备ID。然后该购物App在这些社交类App上追着该人群包中的设备ID不停投放“手机”类广告。(淘宝、京东,等等几乎所有,电商App都有类似做法。而且按一般的经验数据,至少要投放14次以上,广告实在没有转化效果才会停止投放。)
我们常称这种,人群包再找回投放的模式,为访客找回(Retargeting)(有的也称为Remarketing“再营销”)。
很多时候,尤其是对一些快消品或电商类的广告投放,我们会发现访客找回的效果较好。
用户一旦对某产品或服务产生了长期的使用习惯和体验,一般较少会不断更换。所以我们常常会通过各种手段,收集访客的各种维度的数据来提升既有产品访客的广告转化效果。观测访客行为常见的维度涉及:
访客的行为: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下订单、付款、评价、分享等等,一般我们将访客会分为全站访客、单品访客;对于全站访客会关注访问深度、订单金额等等;
广告曝光相关的用户互动行为:曝光、点击、后续访问官网、站内多跳、转化等等;例如:使用曝光找回可加大曝光强度、点击及访客找回可能会增加转化;
行为的时间特征:第一次、第几次、最近一次、距当前的周期(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找回周期”(一般周期15天内),这个周期是可以调节的)、频次、停留时间等等;
2. “沉睡用户”找回
当然还有一种很有意思的找回模式,是针对“沉睡用户”的。
用户因为某次推广活动而使用产品、或下载安装了App,而之后很长时间(如1年)未打开过App、或使用过产品服务。
对于这些用户能使用App及产品服务,说明其已对产品及服务有了一定的认知,所以对这些用户做“再营销”能让这些用户再次唤起好奇心,进而促成转化。
3.扩展相似人群
还有一种常见做法是,扩展相似人群(Look-alike)
很多时候大家会质疑一个用户都已购买了某产品还会再消费么?尤其对于大宗消费的产品(例如:车、房等等),由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会导致再怎么做Retargeting也效果一般。
且一般营销也会关注对新客、潜客的获取(老客一旦产生购买是可以使用CRM、关注订阅号等等手段,保持同老客的沟通,刺激其持续的转化。)。
而为了扩大潜客获取,这个目标,经常会用到,扩展相似人群Look-alike的方法,以及老访客排除(排除那些已经不可能再出现转化的人群)等方法。
Look-alike简单说就是依据访客,尤其已转化客户的典型行为特征,去推及,在全网中寻找那些类似行为特征,但并看过广告,或从未出过转化的用户,进行广告投放。
这种方法相对来说计算量较大,且特征可能因为十分的微小分散,也可能因采集样本量级不够大,或不明干扰因素等等,最后得出的特征会较为发散,未必能找出收敛的特征要素。
所以很多时候,也会通过人群标签作为中介,来做Look-alike。具体的做法是,看看那些已转化的客户,及某类行为的访客,身上哪些标签比较集中,然后将那些用户身上所有被打上的标签,全部加在一起计数,选出前十或前几个计数较多的标签,最后再用这些标签作为人群定向条件去投放广告。
4.小结
广告主自有数据,人群包投放
1.访客找回
最有效
2.老客唤醒
沉睡用户唤醒
3.相似人群扩展
扩量,增加潜客覆盖
后续我们将对广告基础知识展开介绍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