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自作自受,康熙这一决定让他被劈棺扬尸
 3.70万
试听180

13 自作自受,康熙这一决定让他被劈棺扬尸

00:00
14:28

【背景】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执政期间励精图治,灭三藩、收台湾、三征噶尔丹,打牢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根基,我们现在一提到封建帝王,脑海里浮现出的,必然会有他的形象。


这样一位文治武功都不缺乏的帝王,在身后之事上居然也不能免俗。他的尸体,也没有像他的父亲那样火化成灰,而是依然实行土葬的陵寝,这种改变与他对死后世界的期望不无关联。


为了在百年之后依然能够享受不尽,康熙在驾崩之前的遗嘱里,对自己的陪葬之物做了要求。他当时绝对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要求,害得自己在两百多年后遭到了挖坟掘墓之祸——这样说来,这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正文】


说康熙皇帝会犯错,大家可能不太相信。历史上的康熙皇帝称得上很优秀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很多智慧和智谋。无论是前朝还是在后宫,都是榜样。历史上都称他为“千年一帝”,意思是一千年才出这样一位优秀的帝王。

但是康熙皇帝在临终之际,却做了一件错事,让他后悔莫及。他下了一道遗嘱,说在死后要把一件稀世珍宝给他带到棺材里,与他一起合葬。什么宝贝让他这么喜欢呢?这件宝贝就是著名的九龙玉杯。


根据记载,九龙玉杯,长方体,高三厘米、宽四厘米、长六厘米,是用温凉玉做成的。据说是西夏进贡的,精雕细琢、上面有盖、有手柄,在盖、杯体和手柄上,雕有九条龙。这九条龙分布在这个杯子的不同部位,平时你看不到,倒满酒的时候,就会呈现出九龙闹海的奇观。这几条龙会动起来,应该是杯影现象,酒动,龙就会动。所以这个杯子很神奇,而且这个杯子的制作材料温凉玉,据说,在冬天杯子是温的,所以那酒不用烫就是热乎的。到夏天的时候,不用放冰箱里面,不用拿冰块镇它,里边的酒就是凉爽的。冬暖夏凉、玉的质量、雕刻的神奇、九龙闹海奇观,让这个杯子在当时就很有知名度。


康熙皇帝在这件事上也很奇怪,他平常不喜欢喝酒,尤其不喝白酒。他认为喝酒误事,也是一种浪费。康熙很节俭,所以他不喝白酒,但他却非常喜欢这个杯子。所以在临终之际,康熙就下旨,要这个杯子陪他到另外一个世界里面去。这不没事找事吗?你棺材里面放上珍宝,而且这么有知名度,将来还不会招贼吗?


所以当时康熙还没死,这个杯子就吸引了各方的关注。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市井野民,不管是坊间还是朝里,人们都十分关注康熙的宝贝,都知道康熙老爷子有一个九龙闹海的杯子,酒杯很神奇,而且越传越神奇,越传知名度越高,所以人们都想一堵为快。当然,这时候也会有一些不法之徒想得到它并据为己有,所以这个杯子就成为市井大盗、江洋大盗关注的目标。


到后来,这个杯子居然被写入文艺作品里面,搬上舞台。大家听说过杨香武三盗九龙杯的故事吗?这是一部折子戏,杨香武是个戏曲人物,说他身材矮小、声音尖细、轻功了得,最善于偷盗。杨香武曾经三盗九龙杯,与康熙接下梁子,与九龙杯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这个时候,九龙玉杯就更加名声大噪,朝野皆知。


这样一个宝贝在景陵地宫里面,在康熙的棺材里面,那能保得住吗?


俗话说“财不外露”,身为九五至尊的康熙,虽然不会像平头百姓一样,身边的财物随随便便就被梁上君子偷走,或是被江洋大盗掠去,但在他死后,他的这个身份的威慑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而九龙玉杯对于“摸金校尉”们的诱惑,则是越来越大。


清王朝覆亡以后,许多人都打过偷盗皇陵的主意,其中最出名的,是孙殿英对清东陵的盗掘事件。在那次灾难里,康熙的景陵因为积水太深,兵匪们的盗掘没能得逞,因此也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可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时间转眼到了1945年,随着日本侵略者正式宣布投降,华北地区的权力出现了真空,各路盗贼们纷纷出来作案,这其中有一股势力,就把目光放在了景陵身上……


到上个世纪的1945年,日本投降,这个时候局面很混乱,东陵地区鱼龙混杂。有两个大土匪,就盯上了康熙的景陵,关键是盯上了九龙玉杯。九龙玉杯早年的知名度,让他们下决心一定要把这景陵地宫弄开,盗出九龙玉杯。这同时也是各方江洋大盗的目的。


那么这两个土匪,一个是王绍义,一个是张尽忠。王绍义是蓟县大平安村人,张尽忠是东陵的西沟村人。他俩就带着武器和炸药,率领着一千余人包围了景陵,并组织了几个戒严圈,不许人进入,然后将景陵地宫轰然炸开。在他们盗掘景陵的时候传出了很多的传闻,当时也很恐怖。


我们大家都知道,康熙大帝号称千年一帝。这个千年一帝那么伟大的地宫里面,又有那样一个宝贝,会不会有机关暗器呢?张尽忠和王绍义炸开景陵地宫之后,来到了金券,就是棺材那个位置上,他们发现地宫里面黑黝黝的,而且一动一动的,那么这是什么呢?大家议论纷纷,都不敢动。这一定是毒水银!大家吓坏了,但是王绍义和张尽忠大土匪还管这一套吗?他们拿手枪逼着人们赶紧前进,但是当趟到这些液体里的时候,他们感觉刺骨的冰凉,却没有被毒死。原来不是什么毒水,也不是机关,而是地宫渗水,久而久之在里面可不就非常的凉了吗?这群盗匪就蹚着水向里面走去,直扑康熙大帝的棺材,接下来他们又遇到了机关。


到了景陵之后,他们发现六口棺材。这真的很神奇,按说这景陵里面,不就是康熙皇帝吗,怎么会这么多棺材,难道有假的吗?这些盗匪不知道,康熙皇帝在地宫里面有五位后妃与他合葬,所以地宫里面加上康熙的是六口棺材。


他们认准了中间那口大棺材,劈棺扬尸。可是棺材很坚固,一刀下去就只是一白点,劈不开怎么办?他们就想了个办法,用大锯来锯。就在这棺材被锯开一道缝的时候,一团大火从棺材里面喷了出来,吓得那些盗匪们四散而逃,还大喊,有机关暗器!棺材这股火喷出来,把这盗匪的帽子、头发、眉毛、脸、衣物都给烧着了,好在地宫中有水,他们用水很快扑灭了身上的火。当再看这口棺材的时候,没有再往外喷火了,于是这些亡命之徒不管三七二十一,终于把千年一帝康熙的棺材劈开,把这宝贝盗走了。


那么这个火,是不是真的机关暗器呢?我们今天看来,这棺材里面喷出来的火应该是磷火。我们知道在坟地里面,夜间的时候会有磷火闪烁。古代的棺材、坟墓里面,夜间会有这样的情况,我想应该是康熙大帝的骨骼发出的磷火,在剧烈的钢片大锯的刮蹭之下给点燃了,然后就喷到了盗匪的身上。可无知的盗匪还以为是里面有机关暗器呢。


不管怎么样,康熙皇帝的景陵因为康熙当年做了这样一个错误的决定,把这个宝贝葬到地宫之中而招来了盗贼,落得一个劈棺扬尸的下场。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欢迎您继续收听《清代皇陵秘闻录》,探索皇陵中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精选用户评论
  • 小小海东青

    盗过东陵的人都应该感谢康熙皇帝,要不是康熙改火葬为土葬,孙殿英,王绍仪,东陵附近的老百姓,都得到了好处,

其他用户评论
  • 凤娱有声

    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在简介最下方—点击我要评论,期待您的五星推荐

  • 凤娱有声

    有趣有料、欢迎订阅收听!单数集为李寅老师的专业解读、双数集为艾宝良老师携众配音老师给各位带来的历史剧演绎

  • 喜欢听有声小说的果果

    清朝啥也不是

  • 多多DT

    加CV的演绎好别扭,画蛇添足!不知道意义在哪里?

  • 残生一线入惊涛

    建议抢救发掘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