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清朝为了修孝陵,真把明陵给拆了?

04 清朝为了修孝陵,真把明陵给拆了?

00:00
14:47

【背景】


顺治十八年正月七日,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病死于紫禁城养心殿,年仅二十四岁。在驾崩后,朝廷以顺治帝的名义发布了遗诏,历数他当政期间的十四条错误,其中有一项颇为引人关注——“厚己薄人,益上损下”。


这条罪状的意思是,顺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从臣民身上刮油水。此外,罪己诏中另有一条,曰“经营殿宇……靡费甚多”,意思也是在说顺治贪大求全。


说白了,罪己诏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皇太后(孝庄)或是朝中满洲大臣、亲王对顺治的看法,顺治本人是否这样想?怕也未必。


但他们在给顺治开“批斗会”的时候,却忘记了顺治陵寝规制这件事:作为第一个入关的清朝皇帝,顺治陵寝的规格必然是后世诸帝王里最高的。要是按照罪己诏的说法,那清皇室的陵寝怕是免不了丢人现眼。


于是,为了把孝陵修得既气派、又省钱,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就用了一招“移花接木”,把明朝的皇家建筑拆下来(因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榫卯结构),再装到孝陵那边去;再使了招“一分为二”,把孝陵的主体建筑和石牌坊、石像生这些分成不同的部分,先后完成。


【正文】


顺治十八年正月七日,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病死于紫禁城养心殿,年仅二十四岁。在他驾崩后,朝廷以顺治帝的名义发布了遗诏,历数他当政期间的十四条错误,其中有一项颇为引人关注——“厚己薄人,益上损下”。


这条罪状的意思是,顺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从臣民身上刮油水。此外,罪己诏中另有一条,说他“经营殿宇……靡费甚多”,意思是说顺治喜欢搞富丽堂皇的建筑,在这上边花了很多钱。



当然了,罪己诏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孝庄和朝中的满洲大臣、亲王们对顺治的看法,顺治本人估计也没想这么埋汰自己。但那些人在给顺治开“批斗会”的时候,估计八成忘了皇陵这档子事。因为按道理说,作为第一个入关的清朝皇帝,顺治的陵寝必须是清东陵里规格最高、最上档次的。


要照着这个罪己诏的说法,他大清朝在关内的第一座皇陵,还能不能好好修了?话说回来,当时谁也想不到,这顺治皇帝才二十出头就死了,所以到他死的时候,那孝陵啊,还没破土动工呢!



清朝的这些个王公大臣们,料理完顺治的后事之后,想起来给他修陵寝这件事,顿时脑袋就都大了:这简直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的清朝,满朝上下都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南方地区的征服上了,是要钱没钱,要时间没时间,万一因为抽调人力物力给顺治修皇陵,影响了前线的战争,那他这陵修的,可亏大发了!


但要凑合着修,那大清后面的皇帝们,到时候就都得跟着顺治凑合,更憋屈。所以说,顺治的孝陵,是既得尽可能省钱,又得给他修好了,关键是时间上还不能拖太久——您寻思一下,就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领导交代给您了,要不整点歪门邪道,这事儿能办得好吗?


于是,大家就开始琢磨这个事儿,怎么才能办得既有效率,又不失体面。有的人就说了,北京的明十三陵,那儿都是现成的材料,那石料、木料都是上好的,咱直接把他老朱家的坟拆了挪过来就成了!


但是,这个主意不行,因为那时候,怀念明朝的人还很多,南方反清的人打得也是明朝的旗号,你要这么做,等于是帮敌人在搞宣传。更何况顺治初期,清朝刚入关的时候,为了安抚人心,才刚给明皇陵搞过维修,这自己抽自己大嘴巴子的事儿,绝对不能干。


不过,这个思路倒是给他们提了个醒:死人的建筑不能拆,那活人的行不行?于是乎,他们就把目光又挪到了明朝留在紫禁城的这些个建筑上面。最后到底拆的是哪些个建筑,史料里并没有记载,这件事情的真相,一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清东陵维修的时候,才被揭开。


当时修缮孝陵的工人就发现,在它的大殿和配殿,有许多构件不对劲。怎么回事呢?第一,上面有很多用不到的槽孔,因为中国古代的建筑主要是榫卯结构,不用钉子,彼此连接靠的是凹凸部位的结合,那这些多余的槽孔,显然不是为了孝陵设计的;


第二,在天花板的背面,大家还发现了一些文字,上面写着“清馥殿”、“锦芳亭”等等一些个字样,而且这些字很不规范,明显是工匠为了方便安装做的记号——可这两个名字,和孝陵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带着这个疑问,专家们翻阅了大量史料,最终得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这些材料,既不是为清东陵修的,也不是从明十三陵偷的,而是来自现在的北海公园,是明朝嘉靖皇帝为了修仙建的道场。简单来说,就是清朝把那儿的一座宫殿和一个亭子拆了,拿他们的材料修了孝陵。


可是,偌大的孝陵,除了隆恩殿、东西配殿这些宫殿外,还有三十多米宽、十多米高的大石牌坊,长度二十多公里的风水墙和十八对硕大的石雕等等一些个配套建筑,光靠清馥殿和锦芳亭,肯定不够填这个窟窿。那么这些建筑的材料,又是从哪来的呢?


听到这儿,估计您对孝陵修建这个谜题的答案,也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没错,古人虽然没有我们现在的高科技,但是在动脑子上一点也不差,分得清轻重缓急。他们在修孝陵的时候,先把和顺治入土为安关系密切的主体工程修好了,再去慢慢安排锦上添花的那些个事情。


这一点,我们从相关的历史资料里,也能找到佐证。虽然史书上记载的是,顺治死了不久孝陵就开始建造了,但细看相关资料我们就能发现,那时候清王朝只是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安排当地负责守护陵寝的官兵、筹措修孝陵需要的钱粮和材料这些。真正的开工动土,要等到顺治死了一年半以后,也就是康熙元年九月份的时候才落实。


《清实录》里记载,康熙三年八月,孝陵竣工,这话说白了就是打个马虎眼——这么大的一个工程,不到两年的时间就竣工了,还是在清朝缺钱缺人的时候做的,根本不可能嘛!


再加上当时的能力有限,到了冬天天寒地冻的时候,工程还得停工,来年开春再修的时候,迷信的古人还要看好黄历,选个吉利的日子才能开工。所以说,真正干活的时间可能也就是一年多一点儿。


大家对这个时间没概念的话,我们这儿举几个例子,就拿清东陵里其它的陵寝来说。乾隆的裕陵,用了九年的时间才竣工;慈禧的定东陵,那更是前前后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好,而且它们的规模和地位,都是没法和孝陵相提并论的。孝陵的工期不说比它们长,也应该和它们差不多,才合情合理。


所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孝陵其实只是修建好了最关键的地宫和地上配套的宝顶这些建筑,好让顺治皇帝能赶快地住进去。至于那些个工程量巨大的建筑,后面其实还修了很长一段时间。比如《清实录》里提到,孝陵的隆恩门,就是皇陵那个院子的大门,是康熙三年十一月修好的;还有记录顺治一生功绩的大碑楼,术语叫“神功圣德碑”,要等到康熙七年正月才建好。


您看看,清朝的统治者都宁可把孝陵的工程拖上五年的时间了,他都不在乎,怎么可能会为了这件事儿,去拆人明朝的皇陵呢?因此,说清朝为了给顺治修陵,偷用了明十三陵的材料,那纯属是无稽之谈。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欢迎您继续收听《清代皇陵秘闻录》,探索皇陵中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凤娱有声

    有趣有料、欢迎订阅收听!单数集为李寅老师的专业解读、双数集为艾宝良老师携众配音老师给各位带来的历史剧演绎

  • 凤娱有声

    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在简介最下方—点击我要评论,期待您的五星推荐

  • yuhangjl

    这个节目对清陵的讲解特别不错,轻松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 1595281uwgw

    太监这个声音学的惟妙惟肖

  • 1591285hauj

    从优酷过来的

  • 1530357divu

  • lulu路h

    难道这声音是 魅影?

  • 游江_2k

  • 捷妍果

    😃😃😃

  • 123456uxhxbsbbx

    sk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