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本末不可倒置 成仁需看存心

123.本末不可倒置 成仁需看存心

00:00
14:10


孔子吃掉用来擦桃毛的谷黍,告诫君王和大臣:做事不可本末倒置、大小不分,而放弃根本、追从枝叶。

泄冶和比干同为劝诫君王而被杀,比干可称仁,而泄冶却不能称仁。做事要看存心,比干位高权重,其心是为了延续列祖列宗的英明,让国家更安定;而泄冶是位卑言高,怀宠不去,以卵击石,不能给国家带来任何好处。


子路相见第十九

孔子侍坐于哀公,赐之桃与黍焉。哀公曰:“请食。”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

公曰:“黍者所以雪桃,非为食之也。”

孔子对曰:“丘知之矣。然夫黍者,五谷之长,郊礼宗庙以为上盛。果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庙。丘闻之: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之下者,是从上雪下。臣以为妨于教,害于义,故不敢。”

公曰:“善哉。”


子贡曰:“陈灵公宣淫于朝,泄冶正谏而杀之,是与比干谏而死同,可谓仁乎?”

子曰:“比干于纣,亲则诸父,官则少师,忠报之心在于宗庙而已,固必以死争之,冀身死之后,纣将悔悟,其本志情在于仁者也。泄冶之于灵公,位在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仕于乱朝,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狷矣。《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


各位听众好。


孔子侍坐于哀公,孔子是哀公的臣,当时,做司寇的时候。赐之桃与黍焉,鲁哀公赐给孔子桃跟黍。黍就是五谷其中的一种。哀公曰:“请食。” 那国君跟他的臣说:“来,您请吃吧。”


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孔子先把这个黍吃了,而后再吃桃,那左右的人都掩着嘴巴偷笑。左右的人都是那些大官,大家都偷笑说:哎呀,这个孔圣人说是什么样的圣人,连这种礼节都不懂嘛。那个鲁哀公看了也尴尬,因为孔子吃错了,你知道吗?怎么样错,待会儿会讲。


鲁哀公说:“黍者所以雪桃,非为食之也。” 他说这个黍是为了来雪桃,雪是擦拭,那个桃上面不是有毛嘛,用那个黍在桃的外面猛力搓几下,然后那个毛就会掉了,然后再开始吃桃。他说这个黍不是拿来吃的,然后因为大家都这样吃嘛。讲难听一点,市面上的百姓连黍都没得吃啊,王宫里用黍来雪桃了,对吧?


然后,孔子对曰,孔子就故意这样子吃的,孔子就回答说:丘知之矣。”说我知道你们都用这个来雪桃,大家都在窃窃的笑,我还没这样子吃之前我就知道。


然夫黍者,五穀之长,他说黍啊,这种五谷是五谷里面的最上品。郊礼宗庙以为上盛,郊礼就是祭天地的礼,天子祭天地的时候就郊社之礼,宗庙是祭祖先的礼。这两种礼都是以黍为最上等,然后装着满满的放在最上面,来祭祀用的。


“果属有六,而桃为下”,说常常见的水果有六种,而桃子是最下品。“祭祀不用,不登郊庙。”祭祀的时候都不用桃子。古人把这个桃子看成这个桃色了,跟桃花有点关系,所以因此的关系不去祭祀的。


那你说古人怎么那么执着啊?这不是执着的问题,这是教育的问题。就好像孔子带学生去爬山,很渴很渴,然后有一口泉,正要拿来喝,然后就有人说:这口泉它叫什么呢?他说这叫盗泉,这口泉有个名字叫盗,偷盗的盗啊。孔子就放下那个水不喝,说我们走吧。大家都渴死了,说啊?不喝一口吗?叫做盗,不喝,走了。


你说啊这是执着吗?这不是执着。就这么渴,连它有个盗名他都不喝,你就知道这个人平常会不会为盗?他不会为盗,在旁边感受到气氛的那些学生会不会去偷盗?不会去偷盗。这样懂意思吗?古人有很多事情我们不是很了解的,所以批评很多了。


“丘闻之:君子以贱雪贵”,现在孔子来讲道理给鲁哀公听,并且给群臣来听,对不对?说我只听说过一个君子以贱雪贵,用最卑贱最低微的东西去擦拭贵重的东西。


各位我们会用几十块钱的抹布去擦黄金去擦玉器,对吧?擦一擦,把那个贵重东西弄好之后,抹布丢掉都没关系,是不是这样?你不会拿玉器擦抹布吧?不会呀,擦一擦,把玉器丢掉,抹布留着,你会这样吗?你不会这样干的,是不是?所以君子教给百姓都是什么?以贱雪贵,用贱的去衬托贵的。最后把贱的牺牲了没关系的。


不闻以贵雪贱,不能够说用比较贵重的东西去擦拭那个贱的。


“今以五谷之长雪果之下者,是从上雪下。臣以为妨于教,害于义,故不敢。”说黍是五谷里面最精良的,先圣先王以来都是祭祀里面的最上盛。用它来擦拭连祭祀都不能用的那个桃子,雪下,卑下的,是从上雪下,那个就是说,放弃了根本的去追崇枝叶。


臣以为妨于教我认为呢这个是大家发现黍可以擦拭那个桃子上的毛,所以后来就这样子用了,对不对?实际上是不应该这样用的,你可以用别的方式去那个毛或者不去或者削皮都可以,对不对?那个百姓可以吃的东西,我们去拿来把它当做抹布一样的用,这怎么好呢?


而且把这个根本本末大小给不分了嘛。说害于义本末大小是圣人所有的教化,唯一的主干啊,可以这样子说。先立起最大的主干,再去谈枝叶。自古以来,圣贤的学问一直都是这样,尤其你看那个孟子,更是这个主轴。


说得其大者为大人,得其小者为小人,得到根本,得到骨干的就是大人,而失去骨干得到枝叶的就是小人,就这么简单的区分。那我们现在贵的把它丢掉,贱的把它留着吃,那是大人还是小人,那这个很妨碍于圣贤的教育,我觉得这个很不好。故不敢,所以我不敢这样。那你叫我吃,那我就先吃上乘的,再吃那个下贱的。


然后这个鲁哀公听一听:“唉,善哉”果然是有礼。意思就是说,我们第一个是太浪费了,别人都没米可以吃,我们用米来擦东西呀,对吧?各位你可以了解,我们现在每天倒掉的厨余很多很多,而非洲每天都有饿死的人很多很多,是不是很不道德啊?这是很不道德的。这是第一个意义。


第二个意义就是说,教导众生本末倒置这是不好的,我们这个应该改正。至于那个毛,你说怎么办呢?请你用别的办法,你用什么办法我不管。用别的办法,你别用这个东西,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都这样本末倒置,这样不重视米粮,我觉得这是不好的。


公曰:“善哉。”还好,那我们像现在我们吃桃子从来不会用别的米来雪桃,对不对?可能要拜孔子之赐,我们再不会这么样暴殄天物了。当然从这一场之后,以后鲁国的王朝里面,再吃桃子的话,肯定就不会再上演那一幕。那这样是不是就是孔子的功劳啊!


下一段,子贡曰:“陈灵公宣淫于朝,泄冶正谏而杀之,是与比干谏而死同,可谓仁乎?”子贡说陈灵公啊,宣淫于朝,公然的跟他的卿,与夏姬淫乱,宣淫就是说公然的淫乱。然后呢,他的臣泄冶正谏,以很刚正的道理去劝谏这个陈灵公,说不可以这样。结果陈灵公不高兴,然后就找了一个借口,跟他一起宣淫的那些佞臣设计就把这个泄冶给杀了。


那么泄冶呢,因为正谏而被杀,是与比干谏而死同。各位知道比干是纣王的叔叔嘛,然后谏这个纣王,纣王非常的昏庸暴虐,他诤谏他而后被这个妲己设计,剖他的心给吃了嘛,所以比干就死了。


那比干,圣人,孔子在《论语》里边就讲了,说这个殷朝有三人,这三个人是非常仁德的,比干是其中一个啊。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泄冶他正谏而被杀,那跟比干是一样。可谓仁乎?我没听过你说他是仁,我认为他应该是一个仁。


子曰:“比干于纣,亲则诸父,官则少师”,各位这一段你要好好听哦。位置不同,做事情就会不同,叫做时了。位置如果已经不同了,有些时候虽然你干了一些以前圣人干的事,而位置不同时机不同,但是却是非常愚蠢的,那有可能的。


我们看这一段,孔子是说比干对于纣王亲则诸父,他们是亲属,比干是他的叔叔。官则少师,那么他在纣王下面当官,他的官拜到少师,少师是天子下面有三个大臣之一,那职责是非常非常大的,等于是整个天下就是这三个大臣在管的,职位非常重的。


“忠报之心在于宗庙而已,固必以死争之”,那么比干他一心一意挂心于殷朝的宗脉,先祖的祭祀,先圣先贤圣王的祭祀不能断,不能够断在这个纣王的手上,一直诤谏他又不听啊。所以最后他已经心里想好了,就诤谏他诤谏到死为止,用死谏,比干心里就这样想。除此之外,别无他求了,因为他是我的侄子,我说说也不听,我走也不是,因为先圣先王都是我们的先圣先王,我要怎么样延续他的宗脉,不会断在纣王的手上,只有拼死了。


“冀身死之后,纣将悔悟,其本志”,所以他是寄望啊,冀是寄望,寄望于比干身死之后,纣王看到他的尸体,把事情搞了这么大,会有所醒悟。会后悔会醒过来。然后他的善良的心再重新的再浮现出来。其实纣王并没有那么坏,是那个妲己一直煽动一直煽动之后,干了很多蠢事啊。


“情在于仁者也”,说这个比干他的存心是非常非常的宽厚,他宁可牺牲自己而来挽救他的列祖列宗、先圣先王的祭祀、香烟,然后还有举国的民生,还有救这个纣王。他的内心非常非常仁厚,堪称是完美的仁德的人。


那现在呢再讲这个泄冶,“泄冶之于灵公”,他对灵公呢,“位在大夫”,他是下面的一个大夫,跟那个少师差很多很多的。他的权位不重。“无骨肉之亲”,他跟他其实只是上下属而已,是你花钱来请我,我奉献我的专长而已。


“怀宠不去,仕于乱朝”,他怀宠不去是什么意思?他眷恋于他的恩宠,因为他也是一个官,在这个陈国的国君来说啊,对他来讲也算很倚重,所以眷恋这个恩宠不肯去。眷恋官位也好,眷恋俸禄也好,眷恋在那边求表现也好,他没有及时离开


其实我们去一个公司,如果公司的老板很昏庸很昏庸,各位你要在他面前撞头吗?不必吧。因为我只是拿你薪水来帮你办事,我说尽了好话你都不听,那我有什么选择,我走就对了。不能说我在那边撞头才来跟比干比哦,那这叫蠢蛋,对不对?比干不同,那是他的侄子。


还有那个国,每一个历朝历代国君都是他的祖先,对吧。还有他的位也非常的重哦,他一走全天下都动荡了。你搞清楚,公司你一走全天下不会动荡,你知道吗?而且你一走别人更高兴,来领这一份薪水的人多的是,对吧?所以你不必拼死。


这个情况之下就是泄冶其实不必拼死,他其实是眷恋着恩宠那个位置而没有去。


“仕于乱朝,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矣。”就是抛弃的弃。可以说这个人是抛弃了他的生命,孔子可以这样子说了。他以区区一身一个人的正谏,想要导正一国上下的混乱,就像一个人拼一万个人是一样的。这个拼死无益人家还笑你笨,在那个局势下不同的。


那你说那比干干嘛拼?我刚刚讲过比干的立场跟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比干是举国举足轻重三个重要的臣之一,所有的朝代,这个先圣先王都是他的祖先,纣王是他的侄子。他不能动,他走都不能走,他只有拼死了,看看他看到我的尸体的时候,心会不会悔改。


“《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诗经·大雅·板》篇有这么一句,说民之多辟,说所有的百姓都有很多很多的邪行,观念都不对,行为都不对。无自立辟,你不要一个人位卑言高,然后你自己立的一些法规,抵抗那一些邪僻的那一些想法行为的规则呀。然后你要来跟他们对抗,那你可能会死的很惨的,这个叫做以卵击石。


第一个你位卑,对不对?你言高嘛,你立了一个法是抵触所有的人的欲望。那这个事情严不严重?这可能很严重。你虽然是损伤了区区的一身,问题是对事情完全没改变。这个时候呢,如果你损伤了那就笨了。其泄冶之谓乎,这句诗套在泄冶的身上刚刚好。


所以我们刚刚从这段里边,各位知道,同样是诤谏而死,一个是怀宠不去,一个是内心里只有怎么样能够延续列祖列宗的英明,跟他们的宗庙的祭祀,跟让国家更安定,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意禅言

    比干死关妲己什么事啊,孔子都没提妲己

  • 意禅言

    孔子做司寇是在鲁定公时期吧,哀公执政时期,孔子没有担任职位。专心著述。讲师讲错了

  • 关雎子

    😁

  • 1536707ipbl

    本末大小才是圣人所有教化的唯一主干,不可本末大小不分,放弃根本、追从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