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康熙死后,被后世上尊号为“圣祖”,备受清朝统治阶级崇敬。但随着清王朝江河日下,他的威严也不再如往昔般不可侵犯。20世纪的三场大火,不但烧毁了景陵的许多遗存,也让这位“千古一帝”的威严荡然无存。
【正文】
康熙的景陵,论倒霉,在清东陵命途多舛的这几个帝后陵里面,那也是排的上号的。别的不说,咱们就接着上一集讲到的大火这件事儿说,他的景陵,在那次蹊跷的火灾之后,又曾经被大火“光顾”了两次。加上前面说过的那一次,这三把大火,可以说是把这位“千古一帝”的威严烧了个干净。
和第一次的大火相比,这后两次大火的损失更加严重,也更让我们后世的文物工作者惋惜。为什么呢?因为这两把火,一把带走了康熙的大棺材,跟着流失的,还有地宫里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另一把火对康熙而言可能更心痛,烧掉的是他这一生丰功伟绩的记录,是精神层面上的沉重打击。
咱们先说说这第二把火,也就是烧棺材这次。这件事发生在1945年,清东陵第二次盗宝案期间。说来有意思的是,这把火还不是盗掘皇陵的盗墓贼们放的,起火的原因呢,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定论。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当时参与盗墓的犯人交代,他们在挖开景陵的地宫后,看见了康熙皇帝的大棺材,为了拿到里面的宝贝,他们就想用斧子把棺材劈开,结果没想到这棺材木料太好了,根本砍不动,于是就换成拿一把大锯子,想给它锯开。就在这棺材快要被打开的时候,从里面喷出来一股大火,把拉锯子的人身上的衣服和脸都给烧着了,地宫里当时就乱作一团。
好容易把大家伙儿的情绪都稳定下来,继续破坏这个棺材,可谁都没想到,这次又来了一把火,还是伤到了盗墓贼,这个诡异的现象,对于参与盗墓的这些个文化不高的贼人而言,那简直是太恐怖了。虽说后来还是有胆子大、不怕死的人把棺材弄开了,但康熙棺材会喷火这件事儿,还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这把火到底是什么引起的,目前来说,大家普遍倾向于认为这是磷火。这个现象,大家可以问下身边有在农村生活过的老人,应该都不会陌生。它的产生,是因为人的尸体在腐烂时,会分解出一种叫磷化氢的气体,这种气体可以自燃,所以在农村那种集中埋棺材的地方,到了天气炎热、雨水又多的时候,就会产生磷化氢自燃的现象。古人搞不清楚其中的原理,所以会管它叫“鬼火”,其实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自然现象。
康熙棺材里的这把火之所以会来势汹汹,估计是因为他的棺材质量好,比老百姓的棺材钉得严实,又是内外两层的结构,里面的磷化氢跑不出来,这才会猛地一下子烧了出来。关于清东陵这一次被盗的详细情况,我们这一集暂时就说到这儿,后面的内容里,李寅老师还会给大家做进一步的讲述。
咱们继续说景陵的第三场大火,就是让他的丰功伟绩荡然无存的那一场。这场大火发生在公元1952年的7月14日,雷电击打在景陵大碑楼的屋脊上,将它烧成了一片废墟,里面放着的,是康熙的圣德神功碑。
这个建筑,在很多人看来可能还没有前两次着火烧掉的东西重要,但在皇室的眼里边,这个大碑楼的象征意义非常重大。清王朝还没灭亡的时候,清东陵也曾发生过一次大碑楼着火的事故,当时在清王朝内部,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孝陵大碑楼着火的时间,是清光绪二年,当时的清王朝,正处于多事之秋,国家的内忧外患,让清朝的统治者已经是焦头烂额。这把火烧掉的虽然只是一幢建筑,但在他们眼中,这就是大清朝的国家命脉。
因为皇家陵园是龙脉所在,是保佑国祚绵长、子孙兴盛的重地,里面的祖先又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慈禧在知道这件事后,十分震惊,下旨有关部门用最快的速度修复孝陵大碑楼。据相关的史料统计,为了重建这座碑楼,清朝就用了四十多万两银子,这还没算上能够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和染料。
而且那个时候,清东陵里还有同治皇帝的惠陵正在修建,简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可就算国库捉襟见肘到了这样的地步,就算是让自己的亲儿子迟迟不得入土,慈禧依然用了最快的速度去修复孝陵的大碑楼,可以说是重视得不能再重视了。
那这么重要的建筑,古人就不知道做好避雷防火的措施吗?在这儿,我们得为古人喊个冤,他们不是不知道,只是和鬼火一样,搞不清楚其中的原理。
实际上,清朝当时在故宫里就有安装类似现代避雷针的设施,有一个叫戴马甘的法国旅行家,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到过中国,他的书中就提到,中国的建筑在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结一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个设计,在结构上和现代的避雷针是基本相似的,只是成功率不如现在这么高。这也间接说明了清东陵的这两座大碑楼是有多“点背”。
而且,虽然都是大碑楼,这景陵的大碑楼从文物价值上看,可比孝陵的高多了!它有很多的独到之处,开创了清代皇陵的三个“第一”。
首先,它第一个由皇帝亲自书写碑文的。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亲自书写了康熙圣德神功碑的碑文。这碑文可不是一篇普通的文章,它足足有四千三百多字,记载了康熙这一生的功绩。现在人都说雍正是一个“工作狂”,忙于政务,他能抽出时间亲自构思、亲自撰写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这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其次,景陵的圣德神功碑,是第一座皇帝在碑楼上刻章的碑。大家都知道,书法这个东西的价值不光在它本身,还要有作者的签字盖章才值钱,这个章相当于是作者身份的一个认证。
但是我们看景陵之前,圣德神功碑上面的碑文,都是没有盖章的,为什么?因为那文章虽然不是皇上写的,可哪个作者也没胆子刻上自己的章啊!你多大的本事,你能比皇上还大,给皇上的功德碑盖章?也只有雍正,因为文章本来就是自己写的,所以在末尾盖上自己的章也不过分。
他的这个章是篆体字,内容是“雍正尊亲之宝”,这个章在清朝的皇家制度里,一般用于册立皇后、皇太子,或是给前朝的皇帝、后妃加上尊崇他们的称号时才会用到,是相对不多见的一个章,所以价值很高。
最后,景陵的圣德神功碑,是第一次被做成两个石碑的。这也和雍正非常重视碑文有关。因为这篇文章的字数太多了,大家反复斟酌,也只能删减到四千多字,而这么多的字一个碑上根本刻不下。
相比之下,顺治那个碑就没这个麻烦,它只有一千八百字,就算清朝祖制要求石碑上要同时刻满汉两种文字,也能放得下。于是乎,大臣们就建议雍正,说既然圣祖爷的功绩这么多,这么伟大,咱干脆就给他立两个碑,一个写满文一个写汉文。这么着(zhe),康熙的圣德神功碑就成了中国皇帝陵里的空前之作。
最后,我们在这里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康熙的这座大碑楼虽然被火烧过,但2012年5月,在清东陵“十二五”古建修缮工程当中,景陵大碑楼也被纳入了修复名单,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您以后要是到清东陵去旅游的话,还是能看到这座独特的大碑楼的。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欢迎您继续收听《清代皇陵秘闻录》,探索皇陵中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在简介最下方—点击我要评论,期待您的五星推荐
应该是走水,用词不严谨啊
是景陵大碑楼,然后又说世祖,是不是错了
康熙的是景陵吧,咋又变成孝陵了
喜欢
这一集和上一集是不是应该放在一起讲?
有趣有料、欢迎订阅收听!单数集为李寅老师的专业解读、双数集为艾宝良老师携众配音老师给各位带来的历史剧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