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精彩观点二 关于无人驾驶

2019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精彩观点二 关于无人驾驶

00:00
05:42


2019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精彩观点二——

李德毅:


“未来交通,自动驾驶”无疑是当下人工智能领域的热词,都说无人驾驶炒作这么久了,为什么老百姓还坐不上?为什么投资的热潮过去了?有人说现在又进入了一个暖冬,大家开始更加理性了。在2019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或许会给我们带来答案。


   在2019中国人工智能大会的主旨演讲上李德毅院士讲到,无人驾驶的商业应用有四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市场、生态和成本。对老百姓而言,成本更为重要。一个乘用车30多万,已经很贵了,能买到手也很满意了。为什么要花100万买无人驾驶呢?它的需求很迫切吗?

   规模化的经济要求量产,没有量,价格就下不来。如果说无人驾驶已经走过了科研探索期,当前处在产品的孵化期,或者说社会接受期,又或者说市场的创新期。我们希望可以进入一个规模化的发展期。看看青岛能不能在产品孵化器方面提供一个好的生态条件。

   1984年到2018年,无人车在全世界各地都开始跑了,科研探索阶段基本过去了,尽管我们用的雷达可能很贵。如果用七八年的时间做这个孵化,能完成吗?过了这个时期,就可以看到规模化的量产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这个过程中,有四个独角兽应用场景可以考虑,分别是自主泊车、定点接送、快速公交、有限地域无人驾驶出租车。这四个应用场景,青岛能踩哪个点呢?哪个会成为全国的无人驾驶城市呢?我们是有事情可干的。

   无人驾驶的解决方案,从技术上来讲大概四个,结构化道路、人车路联网协同、确定性窗口和软件定义的机器。人们都把目标聚焦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其实,魔鬼都在细节里。比如怎样解决它的边缘驾驶的偶发的情况?我们把自动驾驶叫单车智能,把自动化叫做V2X,这是全国都在做的事情。但是,驾驶事故是长尾分布,要想零事故,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实际事故总是要有的,即使是无人驾驶车,仍然也会侧翻、追尾。因此,事故窗口无法停止,要同一辆车应对所有窗口并不明智,所以要有特定应用场景。

    汽车的自动化要人工智能解决,自动化并不等于人工智能。驾驶员开车的时候,有很多人的智能水平是自动化无法解决的。比如北京有一条规矩,叫做礼让斑马线,那自动驾驶车怎么礼让斑马线呢?所谓礼让斑马线,是绿灯打开了,你本来可以往前开,但是人行道有一个老太太还在慢慢往前,这时候最好不要开,表现出人类的文明,要等一等,等到什么时候算好呢?这里面充满了不确定性。李德毅认为,自主驾驶也要遵从常识。

  谈到智能网联,李德毅说5G可以让智慧的车、聪明的路,让路更加智慧一点。发挥5G的超高带宽、超低延迟、超大连接力,解决智能网联的当务之急。智能联网可以进一步深化到策略部件的数字化联网,不把一个车看做一个最小单元,可以把车里面的一个发动机联网,把车里的方向盘联网,把车里的耗油量联网,这样一来一个车辆所有的系统都变成了物联网,进入了整个交通的管理状态。

    未来交通可以依据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路权,实现车辆对道路消耗资源的精准计费和交通流精准预测。政府要给出优先发展商用自动驾驶的政策,就像当初电动车的优惠政策一样。目前各地区已经批准的封闭测试场都改为半封闭自动驾驶测试场,形成边缘生态。各测试区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商业化落地应用场景人工驾驶和无人驾驶混合运营大概要半个世纪的时间才能全部过渡完成,这个阶段是必须做的。中国无疑会变成全球自动驾驶最大的试验场,我们每个人都会参与其中。

   中国人工智能在2030年要占领世界高地,自动驾驶量产举足轻重,要勇闯自动驾驶量产的无人区。人类的出行方式就真的变了,人类更加渴望创造一个比人类交管更顺畅、更高效的人类交通物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