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小重山,字字曲折,诉尽元帅心底愁【小重山 岳飞】

一曲小重山,字字曲折,诉尽元帅心底愁【小重山 岳飞】

00:00
09:18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自古男儿多壮志,犹逢烽烟乱世中,正是大丈夫肩担天下任,热血洒沙场之时。古来多少名将,赫赫载青史,其中岳飞的名字堪称一座分量颇重的丰碑。不仅因他超群的军事才华,以己躯祭山河的悲壮气魄一提起岳飞后人总能想到他那首名动华夏、气吞山河的不朽名篇满江红,似隔了千年岁月,那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要纵马踏破贺兰山的惊天豪情仍清晰可感。


但岳飞的一生却终未能一壮志,多数时候朝廷的苟且让他深感压抑此时这位豪情比山岳的元帅也会有低落哀婉不胜愁的姿态我们可以从他留下来的诗作里一探他这种少为人知的曲折含蓄之情。如这首小重山,全篇低吟浅叹,孤寂哀愁为我们展现了这位铁血元帅别样的落寞细腻情怀,颇值得一读。

此诗写于公元1138年左右,这正是史上南宋高宗与宰相秦桧主与敌国金国谈和的时期此时的岳飞虽胸怀收复旧山河之志,奈何为君之臣,万事不由己孤坐元帅时局艰辛,壮志难酬,内心一片思不得消解,遂写下了这首小重山

 

词分上下两半阕,上半写景,景中寓情,下半阙直抒情怀两半浑然一体,构成一曲伤叹之调,声声勾人全诗以蟋蟀孤梦、淡、松竹、古琴这样的清幽孤寂的意象,用简洁干净的词风含蓄委婉传递出元帅心忧社稷却壮志难酬的悲苦与我们所熟悉的热血奔腾的满江红》词风大相径庭,让我们窥见了这位名动千秋的英雄细腻委婉的另一面,对于了解一个立体多面的岳飞是绝好的切入点。

 

上半阕从秋夜里声声凄鸣的蟋蟀入篇,起句即为我们营造出一个孤冷凄清的意境元帅深夜难眠,从梦里千里之外的破碎山河中走出,望窗外已是三更时分,夜色深黑,周死寂,只闻蟋蟀长鸣不绝而元帅并非一般失眠,他是从梦中惊醒再难眠的。什么样的梦会使元帅心惊呢?那无疑是敌军铁蹄踏碎了故土,百姓流离,烽烟烈烈词作开篇,就把我们带入了这样一种悲剧气氛里。再下来写了元帅惊醒之后遂自起身,独自在台阶上徘徊,绕着台阶走来走去。这时我们可以揣测出元帅的内心是极不平静的,梦到了千里之外沦陷的国土,而当时的形势却是朝廷放弃北伐,只图偏安这对于一心匡复山河的元帅来讲,实在是令他心痛而他除了半夜独自绕,却再无他法可想此刻深夜人们都已熟睡,他立于外面,只有天边那一轮朦胧哀愁的淡月为伴。此情此境,何其哀痛。

下半阕,孤身游荡的元帅想起了自己的心事,他终其一生至白首,唯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图华夏一统。然家乡松竹已老,自己却为朝廷阻在南方不得归。这里松竹既是实写沦陷故土上的松竹,年复一年地站成了苍老之姿,表明国家破碎朝廷南迁已是久矣;也是暗喻故土父老如松竹般立于焦土之上,久望朝廷终不得见。江山河破碎之痛与不得收复之地之苦,深沉曲折地托出,令人倍感心酸。当此夜,元帅欲将一腔心事付与瑶琴,可是世上又哪里有知音能明白他的满腹壮志。

当时的南宋朝廷上下皆是一片求和之声,元帅几乎是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局面让他倍觉焦虑,忧国家命运、百姓未来,可能懂得他一片赤诚忠心的人却再找不着。词作以一个问句来做终结,深刻地表达出元帅陷于无助境地里,忧思却望不见希望的苦楚。与那首慷慨激昂的《满江红》相比,此词虽含蓄曲折,低徊婉转,但表达的情感却是一致的,都是希望重拾旧山河,一统神州地。元帅拳拳之心千载而下,犹自震动人心,我们从此作里仿佛能清晰看到元帅独自立于秋夜,听蟋蟀长鸣。看着他悲凉无人诉的孤寂身影,字字使人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子衿lz

    很喜欢作者的声音,配乐特别好,只是到底是,别是容易相见难,还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 笑迎风雨_金鹏

    古今一致哪~~悲苦无人诉,字字使人愁!感恩 向善 向上!

  • 笑迎风雨_金鹏

    慈爱的奶奶已于2006年与我阴阳两隔、第15载春秋了,当年、奶奶带着13岁的我一块栽种的翠竹也不年轻了,“岁寒四友”中老三--竹儿可是别来无恙哪!45岁、惭愧于~报国无门、回家无路 孤立无援的我已是两鬓飞霜的老鳏夫、老杂毛(white hair up plus black hair down)、老了呀!

  • 明日141

    岳爷

  • 1861124kfac

    中国 没人了吗,读个诗词的人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