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心中的丰泽(一)

华侨心中的丰泽(一)

00:00
05:41

华侨心中的丰泽(一)


林鼎安(菲律宾)



“松亭"还在吗?


早年间,泉州郊外的大道上都设有“路亭”,供行人歇息,也作为送别外出亲人、朋友的分手点。


松亭,在原先泉州旧城区的东郊、一片田野的大路旁,在鹿园到圣墓的半路上,一座精雕细刻的石砌路亭。


40多年前,乡亲们长亭又短亭地送了一程又一程,就是在这松亭前话别的。


如今,松亭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条南北贯通的宽敞大道——刺桐路,可说是泉州市丰泽区的中心地带,是丰泽区的一条大动脉,奔流着现代化的奇光异彩、万紫千红。想要知道丰泽区的经济繁荣、市场兴旺,只要在这条大路上走走看看,便可窥见一斑。刺桐路是丰泽区的一个亮点,也是现代新市区的一个缩影。


刺桐路,北连清源山,南临晋江直通后诸港,昔日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结旧时的泉州古城,唯一的一条热闹街市就是中山路。


中山路、刺桐路,两条截然不同的悬殊太大的街道,都深深地铭刻在海外游子的心中。


走在丰泽的大地上,虽说再也找不到那些破落的村庄、干涸的小河,但那童年捉蜻蜓的乐趣、少年骑着摩托狂奔在田野上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尽管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无尽的乡愁与怀旧感念,永远是海外游子的心结。丰泽今非昔比,而那魏巍的清源山,滔滔的后渚港还在,“海丝”帆影还依稀可见。故乡永远激活在海外游子的心中。


有人说,现在是“他乡时代”,人类亲手创建的辉煌的物质王国,其代价是失去了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但我们海外游子总以为,“心灵的精神家园"永在。故乡如何的变化,都是我们精神力量的支撑,永远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灵魂栖息之处。


我每年都要回故乡二三次。每次走在丰泽大路上,觉得好像走在自己的梦里,那种似曾相识的梦里,童年的幻想,青年的理想,如今都真实地出现在眼前。


故土难离。著名老作家萧乾在《一本褪色的相册》中说得好:“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海外许多华人华侨,尽管有些人富裕起来了成了“好额人”,有宽大的别墅、欣欣向荣的企业,子孙满堂,家庭圆满,但也都如黄庭坚《虞美人》所写的,“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青春不能永葆,财富不是永存,唯有故乡永恒,乡情永远,薪火相传。他们时时忘不了故乡,年龄再大也要回乡探亲。


菲律宾延陵吴氏宗亲总会创会会长吴长榆,直至高龄九十八岁,年年都要回故乡,都要在母亲的墓前长久地与母亲“谈心”。去年他还坐着轮椅,到清源山上以他的父母之名捐建的“合秀桥"上留影。多年前他和他的夫人探访了“丰泽区孤儿院”时也捐了巨款,之后又率先捐巨款(第一笔)终于成立了“丰泽区慈善总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