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道德模范—郭明义

新时期的道德模范—郭明义

00:00
10:09
郭明义。辽宁鞍山人。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参军, 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业务主管(公路管理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他四十多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被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2009年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全国各地已建立 1000余支分队,180多万名志愿者加入其中。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不忘初心,年记使命”优秀共产竞质先进事迹选信


新时期的道德模范—郭明义



30年坚持,140张汇款单, 180名复学儿童,55次义务献血,彰显人间大爱。郭明义的抽展里、有一张泛黄的汇款单。江款人:郭明义:收款地址:山东省嘉祥县一农家喜得五胞胎;时间:2002年6月26日

从报纸上得知嘉祥县一农家喜得五胞胎却无力抚养时,郭明义想都没想、赶到邮局,把手头仅有的300元钱汇去。从此,给五胞胎汇款成了郭明义的"保留节目,一直到现在。期间,五胞胎父母两次搬家,汇款也没间断,给“五胞胎汇款单已累积19张。
郭明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旷工家庭,父亲是位矿工,胸怀坦荡,乐于助人,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母亲懂一点医术,常帮助街坊邻里义义务治病。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郭明义从小就懂得做人要讲感恩、讲诚信、讲仁义,讲幸献。
1997年1月,郭明义应征入伍。在部队,他最爱看的书是《雷锋的故事》以雷锋为坐标,他校正了自已的人生航向;奉献成为他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I982年,郭明义告别军营,成了一名旷工,乐于助人已经成为他的终生习惯。不管是身边的工友,还是素味平生的人,谁遇到困难,他都会尽全力去帮助。
1994年,鞍山市“希望工程"开始实施。电视短片中,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神,深深灼痛了郭明义的心。第二天,他就找到“希望办”给岫岩山区的一名失学儿童捐助了200元钱,半个月后,他又给这个孩子直接寄去了200元。而当时,他们一家的月收人还不到600元。
从那时起,他一发不可收,16年来,他已捐款12万多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家庭学生,仅汇款单就有140多张,差不多花了他全部收人的1/3。
2005年夏天,郭明义从“希望办” 看到苦孩子杨斯雯的遭遇;出生不到3个月,父母离异,相继出走。小斯雯一直和体弱多病的奶奶靠微薄的低保金相依为命。郭明义立即承担起她的学费。学费有了着落,但小斯雯生活还是异常艰难。为省下每天二三元的午餐费,每天中午奶奶都要骑自行车走很远,把小斯雯接回家吃饭。冬天寒风呼啸,滴水成冰,路面像镜面一样滑,祖孙俩记不清摔过多少次。郭明义听说后,又解决了小斯雯的全部午餐费。

2007年春的一天,郭明义的女儿郭瑞雪兴冲冲回家准备看电视剧,却发现电视机没了,知道是爸爸又把电视机送人后,伤心地哭了。
原来,郭明义同工友闲聊时,得知有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整天哭着要看电视,但家庭拮据,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郭明义立即把自家电视机送过去。之前,因为类似原因,郭明义已先后把两台电视机送了人。郭明义“三送电视机”的事感动了鞍山团市委的同志。鞍山团市委专门买了一台电视机送来,告诉他:“这是团市委的“固定资产你只有使用权,不许送人。”就这样,郭明义家才有了台不属自己的电视机。
捐出钱物,助人渡过暂时的难关:捐献热血,却能挽救垂危的生命。至今,郭明义已经55次献血, “55 次献血,意味着几十条生命的新生.
"鞍山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无限感慨。

1990年5月,齐大山铁矿号召职工参加义务献血,郭明义第一个报名。从此,他坚持每年献血,逐渐由每年一次,增加到义务献血每年最高限额的两次

血小板是珍贵的血源,在临床抢救重症病人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年,鞍山引进血小板提取技术,郭明义成了捐献血小板的积极分子。他说,“我快50岁了,离无偿献血最高年龄55岁差不了几年了,血小板可以每月都献,这样可以抓紧时间多献血。
5年来,郭明义几乎每个月捐献一次血小板,每次1至2个单位。至今已捐献40多次。按照每捐献一个单位血小板相当于献全血800毫升计算,仅2008年至2009年,郭明义就献血3万多毫升
2009年春节前的一天,大雪纷飞,郭明义正从采场下山准备吃饭,突然接到血站电话:一名临产孕妇急需血小板。老郭顾不上吃饭,拦了一辆出租车,奔向血站。

血站工作人员让他只捐一个单位血小板。他不同意,“捐两个吧。还有孩子哩!宁愿浪费一点,也要保母子平安!"长达100分钟的血小板采集结束了,疲惫的郭明义在采血床上睡着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