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人都变成悟道的人,都一样,那人的个性呢?
哈哈,这个问题也是过去经常有朋友问的问题。
首先,把所有人都变成悟道的人,这种可能是不存在的。
其次,人性发展分成两个三个阶段:一是天性,二是个性,三是道性。人刚刚生下来时,是天性的状态。进入了社会生活,渐渐就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随着修行悟道,就会升级到道性或者叫自性或者叫佛性。
第三,有的朋友担忧一旦悟了道就会失去个性。实际上,我们的个性一直在变化,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关系之中、不同情境之下,我们的个性也是不同的,因此可见,我们的个性也是多方面的。为什么会变化呢?因为我们在成长、在成熟,因此,个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第四,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看,个性,说的是一个人全面的心理属性。而健全的、高级的、智慧的个性也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中在不断地完善着、进步着。如果我们把某个阶段的个人特点视为个性,而且是一生不变的,实际上就是生命停止了成长。
第五,不少朋友对个性有一个误解,以为个性就是与众不同,实际上,这说的是一个人个性中的“个别性”或者与他人的“差异性”。而真正的个性中,绝大部分都是与众人相同的,否则,就是精神出了问题。成熟的人,在大部分非原则问题上是跟大家趋同的,而不是处处表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否则,这个人的社会性成熟度就一定是偏低的。
第六,有的朋友还会找出一些天才级的大师或者科学家来论证人的个性或者个别性的重要,比如梵高,尼采等。但问题是这样的人是人类中的极少数,他们个人的生活往往是极端痛苦的,尽管在艺术和思想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们的个人往往是不幸的。请大家不要忽视了人群中的比这些个别天才在概率上更大的事件:很多大成就的科学家,往往也是哲学家;很多大成就者往往又是待人那般的谦和和平易近人。尤其要警惕的是,一些朋友的追求和坚持已经出现了问题:他们只是在个性表现的外在形式上与天才有几分相似,但在境界与智慧上却相去甚远。这是没有得到真传,只模仿了一点皮毛的缘故。正如另一位朋友说的那样,若是学不像,只是人疯了,却没有画出梵高的画,岂不是人间的笑话!
我去年开始听齐老师讲道德经一直很想继续听 所以又回来了。听齐老师讲话是一种享受!
听齐教授讲课是一种享受,我是一名医生,之前有很多问题想不通,很痛苦,自从听了齐老师的课后,我心里舒服多了,感觉生活又回到正常轨道上了!
我喜欢爽快,简单的人。
请教老师: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与圣经里的《马太效应》是不是相左呢?
老师很有趣,家族的一代一代应该有点正向变化才好,有着坏极了的脾气的人,经常具有老师提到的这种偏执!
受益匪浅
齐善鸿教授和我年纪相差不多,我拜教援为师出于本心!
听教授讲课,解惑。提升心智,明白人生。
问鼎喜玛 回复 @畅游美丽景色: 代教授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