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洪兵。
在前面,孙子说到军争难,在这一集,孙子说的是军争危。孙子指出了古代军争存在的几个危险的地方,说得比较具体,也非常专业。孙子的这段话比较长,如果按照古文读一遍,可能你就没有耐心了。我想,把这一长段话分解一下,这样,你听起来会方便,也不会太枯躁。
孙子一共说了四种军争危险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孙子说: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说明一下“举军”和“委军”的意思。“举”意为“全部”,“举军”就是“全部军队”。“委”,意为“丢弃”,“委军”是指弃重轻装的军队。
孙子的意思是:军争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如果全军整装去争利,就不能按时到达预定位置;如果轻装去争利,辎重就会丢失。
想像一下,孙子他老人家会这样说:调动你的部队去实现作战目标,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这就是我后面特别强调的“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不要把军争看得很容易,其实,军争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你要把你的装备一件不少的全部带上,部队的士兵就会负担过重,影响行军的速度,就有可能不能按时到达预定的位置,丧失了战机。如果为了保证行军的速度,那么,你的一些比较重的武器装备就会丢失,这样的话,你的部队的作战能力就会大打折扣,有可能你的部队到达了预定位置,因为没有必要的重型的武器装备,你也完不成任务。
第二种情况,孙子说: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
“三军将”的提法是依据《孙子校释》,其它版本均为“三将军”。如果确指“三军之帅”的话,“三军将”提法更为准确。孙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收起铠甲开进,日夜不停,速度加倍,走上百里去争利,三军的将领可能会被敌人俘虏。
想象一下,孙子他老人家会这样说:我们作战,要强调兵贵神速,有时候为了抢占有利的时机和有利的地形,我们要命令部队拼命的行进,士兵们穿着铠甲行动不方便,需要把铠甲收起来,背在身上,不分昼夜地拼命赶路,要走上一百多里地。这样的行动,会产生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那些领兵的将帅有可能会被敌人俘虏过去。为什么?
两种原因,一是你的将帅,可能是骑马,他的马好,他的马快,走在部队的前面,中了敌人的埋伏;二是你的部队过于疲惫,无力保护自己的将帅了。我有一个孙子的孙子,名叫孙膑,他打胜了一仗,这一仗叫“马陵之战”。在这一战中,孙膑就是诱使他的对手庞涓“百里争利”,尔后“擒三军将”,将庞涓射毙。
第三种情况,孙子说:劲者先,罢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劲者”,是强壮的士兵;“罢者”,是指疲弱的士兵。“罢”是依据《孙子校释》,但其他各版本将此字定为“疲”,古文中“罢”与“疲”相通,在此用“罢”是为了保持孙子用字的前后一致。在《作战篇》,孙子用了“破车罢马”一语。
孙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强壮的士兵先走,疲弱的士兵随后,其结果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赶到。
想象一下,孙子他老人家会这样说:你可能很聪明,你会想一个办法,把你的部队中的强壮的士兵选出来,让他们先走,加快速度地走,先去抢占有利的时机和有利的地形;让你的部队剩余的那些不怎么强壮的士兵,在后面跟着,能跟上多少,就跟上多少。
这样做不是不行,但也会产生一个严重的后果,你的部队整个建制就会打乱了,在整个军争的路线上,部队会拉开得很长,拉开的很乱,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就是有些强壮的士兵即使赶到了预定的战场,兵力也会很少,可能还不到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这么一点兵力,如何完成作战任务?
第四种情况,孙子说: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军将,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蹶”是跌倒的意思,引伸为挫折、损失。用我们平常的话说“折了”。孙子的意思是:走五十里去争利,上军的将领就“折了”,只有半数的兵力赶到;走三十里去争利,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赶到。
想象一下,孙子他老人家会这样说:如果你不懂如何组织军争的方法,只是按照上面所说的扔掉重装备、选强壮士兵先走等简单的方法,那么,你走上五十里,你前面的将帅可能会“折了”,只会有一半的士兵赶到预定的战场,走上三十里,可能赶到预定战场的士兵会多一些,但也不会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最后,孙子说: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委积”是指物资储备。孙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军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不能生存。
想象一下,孙子他老人家会这样说:军争真难啊,你带上重装备行动,会影响速度,可是没有重装备你怎么打仗?你的士兵背上粮食行动,他还要背上铠甲,背上其他的必需的武器装备,他们的速度也快不起来,可是没有粮食怎么行呢,士兵们总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吧?除了这些,部队作战还需要一些衣物、草料、营帐等其他的物资,如果带上这些物资,又会增加部队的负担,可是不带,部队短时间还可以坚持,可时间一长,部队如何生存?
在这一段话中,孙子是想提示人们注意,军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动,如果组织得不好,有着极其危险的一面。他的这种提示是根据古代当时的装备技术条件做出的。上百里地,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已经不是遥远的距离,而对古代军队来说,则是非常漫长的一段路程。士兵们如果以强行军的速度奔袭上百里,再加上供给保障不及时,其战斗力的衰减是可想而知的。
听完孙子上面的描述,军争真是好难好难,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孙子好像在对你说:军争难吧,你会玩吗,你能玩吗?这可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
当然,仗还是要打,再难也得玩。如何解决军争之危?如何解开这个迷?就像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我解了很长时间,想来想去也想得很头痛,也想不出什么高招。在此,我想邀请你和我一起来解一解。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产生军争之危的原因是什么?我建议把思路拉回到前面孙子说过的一段话,从“以迂为直”来思考。以迂为直,长途跋涉,驱军争利,有着容易被忽视的并且极易导致危险的地方,这就是保障组织的不力。
有时候,作战计划得很好,部队也先敌到达指定位置,但却因保障的疏忽而争不到“利”,甚至不仅争不到“利”而且导致了“患”,导致将领被俘,作战失败。这种实例,在以往的战争历史中屡见不鲜。
保障组织不力,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那就是部队的物资供应不足。再回过头看看孙子前面所说的话,我们会眼睛一亮,孙子已经告诉我们造成军争之危的原因: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按照这个意思,我们可以这样说:造成军争之危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辎重,缺少粮食,缺少作战物资。说到“军无粮食则亡”我想起了曹操与袁绍一战,曹操胜就胜在烧了对方的粮仓,袁绍败就败在自己的粮食尽失。现代战争有一种说法:打仗,实际上就是打后勤。
由此而论:无论是古代作战,还是现代作战,组织部队机动,抢占有利的时机或有利的地形,都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有利的因素和不利的因素。东西带多了不行,带少了也不行;走慢了不行,走得太快了也不行;走近了不行,走得太远了也不行。如何确定?要始终以保持住整体的作战力量为标准。即使军队“先人至”,但丧失了战斗力,那么前面就是有再大的“利”,你也争不上。
我们现代作战,按照不同的作战方案,携带多少作战物资,都由谁来带,先带多少,后带多少,都有精确的计算。在军语有“基数”一词,在作战命令中,明确带两个基数的弹药,不用再解释,各级官兵都知道自己应该带多少。
我们要正确理解孙子的军争思想。在作战中,并不是要否定长途奔袭和“百里争利”,而是要考虑到其保障的复杂性,及时和充分地组织好人员补充和物资供给,以保证部队的战斗力的完整。
孙子的这段话对我们其他竞争领域也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就商战而言,许多案例表明,一些企业老总的策划并非不高明,时机和目标选择也并非不正确,但就是在一旦运作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资源不足和资金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老总要么半途而废,前功尽弃,要么东墙西补,搅动全局,以至于导致更大损失。
军争如此之危,我们有什么具体解决的办法?孙子在这一段话中没有给出答案,他老人家,说了这么长的一段话,只是出难题,又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在这里也费了这么大的劲去解读,可到头来,还是一头雾水,真不知道孙子他老人家是怎么想的。
没办法,我想先把这个难题交给你,请你从一名将军的角度想一想,你如果遇到这些难题,怎么办?无论你想得怎么样,我建议,你带上你想的答案,看一看孙子在下一集有没有给出解决军争之危的办法。
本集结束,送给你的一句话是:一旦行动起来,要保证你的能量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在有些情况下的间断,可能是致命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
薜将军讲孙子兵法也很好,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