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 幼升小,孩子拒绝去学校,我们有妙招(下)

第十一期| 幼升小,孩子拒绝去学校,我们有妙招(下)

00:00
06:53

那么,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包括提前准备以及当孩子进入小学阶段,我们跟他们一起应对新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呢?

 

最最早可以做的自然是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妈妈能够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涵容自己的焦虑和压力,觉察自己的需要与婴儿的需要之间的异同处,并能够温和而有力地照顾孩子的需求。爸爸在婴儿早期能够接纳强烈的母婴关系,能够很好地照顾母亲和孩子也是非常地重要。因为孩子探索世界,能够学习的根源在于单亲或者双亲能够产生爱、给予希望、涵容痛苦,并且根源于能够思考的家庭文化。孩子们将可因此而发展出勇气、自信以及对自己与父母的尊重,并从这些能力中衍生出活力,以及对知识、真理与理解的渴望。

 

父母从孩子很小就与他们建立稳定,安全的亲子关系,在进入学校后,孩子面对陌生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也容易体会到安全和信任。

 

其次,孩子即将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时,父母可以提前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和生活习惯。

我们在上一篇提到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习得规则意识和能力,比如一堂课45分钟,一天要连续上几堂课才能放学;上课不可以交头接耳,发言要举手等等。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很需要时间和精力适应新的规则和在规则中复杂的情绪体验。父母一方面需要理解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的不容易;另一方面,在家里,父母可以提前建立良好的规则和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能力。比如,孩子睡前,爸爸或者妈妈可以跟孩子拥有一个睡前亲子共读的时间,大约15-20分钟,再配上一些轻音乐,帮助孩子酝酿睡眠。并且,与孩子协商好每天睡觉的时间,到了时间就关灯,邀请孩子睡觉。

 

再次,父母引导孩子了解师生关系和同伴交往,为孩子同伴交往提供空间和机会。

在孩子入学前,父母自己可以了解一下学校老师的基本情况,提前跟孩子描述老师大约是什么样子以及如何跟老师相处,让孩子提前了解老师是谁,以及如何跟老师交流。如果有可能在最初送孩子去上学,可以看着孩子跟老师打招呼,如果孩子有需要,父母可以协助引导孩子跟老师交流。

至于同伴交流,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交流玩耍的空间。像是周末的时间,父母可以约上孩子好朋友一家一起去公园或者游乐场玩耍。又或者邀请孩子的好朋友回家,给他们提供玩闹的空间和玩具。澳洲这边的小学生很流行sleep over,小朋友可以在自己的好朋友家过夜,这样一起共享的私密时光也有助于孩子与父母分离,更加独立,同时也能够建立珍贵亲密的友谊。

 

最后,幼儿园到小学转换期,父母能够及时觉察和理解孩子的心情。

孩子在这个转换期可能心情非常复杂,很需要父母及时地觉察和理解。如果孩子很开心快乐,父母能够为孩子新鲜的体验开心而快乐,也可以邀请ta说说都遇到哪些有趣好玩的事儿。如果孩子对新环境,很害怕担心,父母要觉察孩子这样的心情,协助孩子放松心情。如果孩子因为分离焦虑而哭闹,父母要表示能够理解,也可以跟孩子约定好,放学了来接ta,并且在放学前几分钟到达学校门口等待孩子。孩子不同的情绪得到了回应和支持,也能够更好地与自己的情绪相处。

 

幼升小,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过渡,对父母来说也是。希望我们今天的内容能够给各位爸妈带来启发和受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