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乾隆为鸦片战争埋下伏笔
 7.57万
试听180

37 乾隆为鸦片战争埋下伏笔

00:00
20:26

知识点卡片 

重点内容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标志着全球化进程从此开始,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慢慢确立,他们急需向全世界扩张经济和政治势力,此时的大清王朝却开始逆历史潮流,固步自封闭关锁国。马戛尔尼访华希冀同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和经贸关系,却遭遇了自欺欺人的乾隆帝的怠慢和忽视,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可以说,鸦片战争与乾隆皇帝有着直接的关系,马戛尔尼事件也可被看作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文稿 

上一集讲到,历史课本给我们的印象是,清代中前期的皇帝,从顺治到康雍乾,都很厉害,个个雄才大略。到了清代晚期,道光、咸丰到光绪,一个个懦弱无能,中国才落后挨打。

 

然而事实上如果仔细阅读史料会很容易发现,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乾隆皇帝有着直接的关系。

 

说起来中国真是多灾多难,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就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中国对外部世界一直挺感兴趣的:汉武帝曾经多次派人外出探险,他的使者差点到了欧洲;隋炀帝也曾经多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遣使使节远至波斯等地;唐代各色人种的商人聚集长安,大唐的开放气派一直是中国人永远的回忆;两宋海外贸易更为发达,南宋外贸收入在国家财政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分量;元朝更不用说了,蒙古帝国本来就是一个世界帝国。

 

地理大发现之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中国却开始闭关自守了。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掠夺


地理大发现标志着全球化过程从此开始,全球任何国家想要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但是从这时候开始,中国开始变得内向,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看来,海外贸易除了进口些用不着的奢侈品,以及带来危险的海外势力外,不能给国家带来任何好处。所以他下诏厉行海禁,“片板不许下海”。

 

虽然明朝中后期部分开放海禁,但对船体规模有严格的限制,规定:“不许制造双桅以上大船”。这一禁令影响持续了300余年,直到1820年,中国驶往东南亚的海船仍限制在两桅。


这次英国使臣访华实际上给乾隆,也给中国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认识西方认识世界。


英国使臣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带着很多外交任务。他的第一个目的,是想和中国建立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的外交关系,互设公使馆,互派大使,建立平等稳定的外交关系。


当然英国最迫切的目标是促使中国政府改革外贸体制,取消十三行,多开放几个口岸,允许中英商人自由贸易。其次公开关税税率,确定固定税率,改革广州海关,减轻中国官员的贪污腐败。

马戛尔尼


第三,英国人还有一个非份之请。当时澳门已经被葡萄牙实际统治多年,因此希望中国皇帝也给“送给”英国一个“小岛”,“以堆放货物”。

 

英国人知道,要达成这些目标很难。为了讨好乾隆皇帝,英国人给乾隆带来很多礼物。这些礼物主要不是奢侈品,而是体现英国的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的工业制成品。


英国人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带来了大英舰队的全套模型。还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地球仪,上面标注了英国在各地的殖民地,向乾隆展示世界上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的威势。

 

除此之外英国人还带来了有很多“高科技产品”,比如带来了一架天体运行仪,就是一个太阳系的模型。英国人知道,那时候中国人的宇宙观还停留在“天圆地方”,停留在太阳是围绕大地运转的阶段。 他们通过这个模型,告诉中国人,地球,包括金木水火土,是围绕太阳运转的,我们生活在太阳系当中。

英国人送给乾隆的枪械


他们还带来一个天文望远镜,欧洲人那时候就用这种望远镜发现了星云的存在,已经知道人类生活在银河系当中,知道宇宙是由一个个星云组成的。他们甚至还给乾隆带来了一个热气球,和一个热气球驾驶员。乾隆皇帝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坐上热气球升上天空,成为东半球第一个飞上天空的人。

 

英国人充分相信,这些全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一定让中国皇帝大开眼界,充分认识到英国的实力,愿意与英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可惜英国人传达的这些信息,乾隆都没有接收到,为什么呢?因为这中间有一个礼仪之争。英国使臣来到中国之后,把礼物准备好,希望可以觐见皇帝。当时中国的外交大臣是著名的和珅,和珅很有能力,会很多语言,因此乾隆安排他处理朝贡国和外交事务。


和珅


和珅提出,在见皇帝之前,要先拿出半个月时间来学习一件事——学习三跪九叩,你们这些进贡的人,见皇帝要下跪三次磕头九次,这中间每一跪隔多长时间有严格的规定。


英国人一听急了,我们不是来进贡的,他们认为大英帝国与大清帝国是平等的,是来谈判平等的外交关系。

 

和珅一听也急了,要不然我们为什么叫你们蛮夷?你们就不懂事,天底下唯一的文明国度就是我们中国,你们都是野蛮之邦,见了我们天朝上国的皇帝必须三跪九叩。双方为了这个事爆发激烈争执,一谈就谈了一个月。


经过很多轮的谈判,最后英国使臣勉强答应的方案是,到乾隆生日那一天,他们混在各国使臣当中一起跪地,别的使臣双膝下跪,英国人单膝下跪。别人磕头的时候他们也把头低下去,远远看起来就像行了三跪九叩礼一样,通过这种方式勉强完成了对乾隆的觐见。


但是乾隆心里是非常不高兴,所以后来乾隆观看英国礼物的时候,没有叫英国使臣给他做讲解。乾隆自己一个人闷头在那看,看了半天什么也没看明白。


他看到太阳系模型,因为是用齿轮进行驱动,上足发条,代表金木水火土的小球围绕太阳大球运转,乾隆认为是一个新式的西洋大钟表,认为不新奇,他爷爷康熙就买了好多了。

 

乾隆看见英国人送的地球仪,也没当回事,康熙的时候宫中也已经有地球仪了。但是乾隆不知道这地球仪上标着英国各地殖民地的位置,他看不懂英文。

马戛尔尼访华漫画


乾隆看到了英国人给他的天文望远镜,英国人很重视这个望远镜,写了一个详细的说明书,写明“这是我国科学家牛顿所发明的,应用了什么原理,发现了什么什么星云”等等,乾隆也完全看不懂。他说这是一个千里镜,我爷爷用它来打猎,传教士已经给我们进贡过了,这个只不过比那个大一点,也没什么新奇的。

 

所以英国人竭尽全力向乾隆传达和展示西方世界的发展水平,乾隆却完全没有接收到这方面的信息。在离开中国的时候,英国人按计划向和珅提出了建立平等外交关系、改革外贸体制等的要求,乾隆一听勃然大怒。他认为一个个小小的蛮夷之邦居然敢跟天朝上国谈条件,于是发表了一篇长篇上谕,把英国人痛骂了一顿。

 

乾隆说,我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本来就不需要跟你们做买卖,为什么我还要开放广州口岸跟你们做生意?主要是我们知道,你们这些西洋人,每天都吃牛羊肉,牛羊肉吃多了,如果不喝我们中国的茶叶,不吃大黄制成的药,你们就会大便干燥而死。所以因为怜悯你们,我们才和你们贸易。现在竟然蹬鼻子上脸,要求我们改革体制。天朝制度,尽善尽美,无一字需要改动,

 

乾隆不知道,他错过了世界留给中国的最后一个机会。17世纪后半期,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已经衰落,后起的荷兰也进入衰落的过程中,英国向东亚的大规模扩张则是18世纪中期以后的事情。


也就是说,从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前半期,是东南亚海上力量的空白期,或者说是上天留给中国的最后几十年时间。如果乾隆能通过马戛尔尼访华认清世界大势,并抓住这最后的时机积极追赶,并非没有可能获得最新西方军事及科技成果,努力追赶世界水平。

 

可惜,这仅仅是一个假设,大清王朝的文化性格决定了这种可能性极为微小。

海上力量


从中国回来后,马戛尔尼预言,一旦中国受到攻击,“它将永远不能修复”。”各国的冒险家都将来到中国”,企图利用中国的衰败来建立自己的威望。在各国的竞争中,英国的获利将是最大的,因为“英国靠着它的创业精神已成为世界上航海、贸易和政治的第一强国;从这样的急剧变革中,它将获得最大的利益,并将加强它的霸权地位。”

 

这是非常准确的预言。虽然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没有收获,但是英国人在军事方面收获巨大。

 

对这次英国人的来访,乾隆皇帝不但在接待工作上做了精心准备,而且还在武力炫耀方面连篇累牍地做了多次指示。皇帝通告各地军方,凡英国人经过之处,都要全副武装,列队迎接,向英国人展示天朝强大的武力,让他们开开眼,对天朝的强大有所敬畏。

 

然而不阅兵还好,一阅兵,英国人马上发现了中国军事上的落后。西方世界已经进入到全面的热兵器时代,中国军队还有一半人在用大刀和弓箭。虽然也有大炮和火绳枪,但那都是一百多年前的产物了,非常落后,在西方早已经被淘汰。


回到英国后,马戛尔尼的话迅速传遍了世界:“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所以在马戛尔尼访华之前,欧洲人从没想过要武力挑战中国。在之后,他们开始琢磨攻打中国了。


乾隆


除了对中国武力的整体评估外,马戛尔尼还对中国的具体防务进行了考查,初步探明了从宁波到天津大沽口以及从大沽口到通州的航道,对北京、通州、定海等中国城市的防卫设施进行了细致观察,为西方人后来入侵北京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资料。

 

为什么在后来的鸦片战争中英军选择定海为攻打的第一座中国城市呢?因为马戛尔尼在定海住了几天,对定海城墙的高度、长度和炮台位置进行了详细的测绘。

 

“战争”和乾隆有关系,“鸦片”和乾隆也有关系。


鸦片在乾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前所述,因为英国商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在中英贸易中英国人只能用白银换取中国的茶叶。英国人想出了一个很罪恶的计划,在印度大面积种植鸦片,然后卖给中国人来换中国的白银。


1773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这项计划得到批准并开始实施。只不过一开始,英国人并不准备大面积实施这一罪恶的计划,还是希望通过派遣使臣谈判的方式打开中国国门。直到马戛尔尼出使失败后,英国人才开始大规模组织鸦片输入中国。


在马戛尔尼访华之前,中国平均每年进口鸦片1,814箱。马戛尔尼回国之后,这个数字很快上升到4000多箱。正是在乾隆年间兴起的鸦片走私,让中国从以前的顺差一下子变成了逆差,白银大量外流,几十年后财政濒临破产,导致道光皇帝不得不禁烟。


鸦片

 

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名字叫小斯当东。


在鸦片战争开始之前,英国下议院进行过一次很长时间的讨论,辩论到底要不要向中国派遣军队。在辩论过程中,一位叫小斯当东的议员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特殊重视。在他发言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

 

小斯当东说,以他对中国统治者性格的了解,认为战争不可避免:“我很了解这民族的性格,很了解对这民族进行专制统治的阶级的性格,我肯定,如果我们想获得某种结果,谈判的同时还要使用武力炫耀。”

 

小斯当东的发言对议员们的决定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后来进行的投票中,主战派271票,反战派262票,9票之差。也就是说,如果再多5张反对票,鸦片战争就不会在那时爆发。

 

为什么小斯当东的话如此有说服力呢?因为他是英国最权威的中国专家,而且他十三岁就到过中国,还曾经与乾隆皇帝有过直接接触。

 

原来小斯当东正是当年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的儿子,马戛尔尼访华时,十三岁的他被做为“见习侍童”带到中国。在驶往中国的漫漫旅途中,小斯当东学会了简单的中文。因此在觐见的时候,小斯当东有机会直接和乾隆用中文聊天,乾隆一高兴,还赏了他自己随身的一个荷包。

乾隆和小斯当东聊天


回到英国后,小托马斯•斯当东继续刻苦学习中文,把中国的书籍和法律翻译成英文,成为知名的汉学家。这样一个人当然在中英关系中最有发言权,他告诉英国人,对中国必须采取强硬手段,想通过和平手段让中国人尊敬英国是不可能的,这是他与乾隆政权打交道的过程中学到的。


我们说乾隆皇帝和鸦片战争有关系,还因为马戛尔尼访华的时候提出的条款,和后来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五点核心内容非常相似。可以说英国人在1793年通过和平谈判没有得到的东西,四十多年后通过战争一条不少地得到了。


马戛尔尼当时提出,希望中国多口通商,增加舟山、宁波、天津等外贸口岸;1842年的《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等处为通商口岸,也就是由一口通商变成了五口通商。

 

马戛尔尼要求,如同给葡萄牙澳门一样,也给英国一个小岛,以堆放货物,当时想要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要了香港岛。

 

马戛尔尼要求结束十三行垄断,自由贸易,公开固定的关税税率,这些在南京条约中都得到了落实。因此鸦片战争与乾隆皇帝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是我把马戛尔尼事件当成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

 

马克斯曾经这样概括鸦片战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不顾时事,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且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自欺欺人。这样的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搏斗中被打垮。”

 

在这场搏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关于鸦片战争的具体进程,有很多误解,下一集仔细分析,敬请期待。


扩展阅读 


史志宏:《16世纪至19世纪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海外贸易政策述评》。

精选用户评论
  • 戎小雪

    这几天听着极简中国史,特别难受,心情压抑,但正是难以接受,才是最应该面对的。晚上还是算了,听一集行了。

其他用户评论
  • 赖赖的子沐

    虽然听起来可能不舒服,但是没有外国人的炮舰打破清朝的国门,中国的帝制不知还要持续多久,中国的共和还要推迟多久。唏嘘啊!

    烂船还有三千钉 回复 @大诗人马小飞: 好的这一点也是学了西方的制度和马列思想

    烂船还有三千钉 回复 @赖赖的子沐: 很多人更喜欢跪着喊万岁的日子,因为没过过那样的日子

    大诗人马小飞 回复 @赖赖的子沐: 根在于文化上,现在只是比以前好了一点

    查看全部5条回复
  • 百万向荣

    很多人都不理解朱元璋对中华民族的本质性危害,这样的基因以后还会陷民族于不可知的危险中

    无风无雨也无晴_ 回复 @百万向荣: 这个锅该由来自卫国的中庶子背一半,剩下的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有份,朱元璋是做得最彻底最不要脸的一个。清朝帝王则有样学样。

    无风无雨也无晴_ 回复 @百万向荣: 废宰相-无知者无畏 杀功臣-真成了家天下,他家的天下

    百万向荣 回复 @jjirh6jioaoyba0mrkhv: 明白人

    查看全部6条回复
  • 大连干勾于

    中国政治成熟太早,又长期没有高级文化的冲击,等到欧洲蜕变化茧成蝶,已成两个世界,降维打击,到今天才缓过来。

  • 刘丽_tc

    嚯~英国人带给清帝的高科技礼物🎁,竟然和我买给我儿子的玩具差不多

  • Pauline娟A

    好听,视角独特 能够开阔视野,更有利于了解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