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描绘了一个擅长伪装、心狠手辣的“假好人”,这个形象可是有生活原型的。17世纪初期,法国天主教里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拉帮结伙,打着“慈善”的幌子,把自己伪装成虔诚的修道士或是老师住进老百姓家里,实际上是在偷偷监视老百姓的生活,一言不合就向皇帝告状。正因为如此,《伪君子》这部剧撕下了这些人的画皮,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
《伪君子》这部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之所以大受欢迎,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伪君子形象。
首先,莫里哀巧妙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奥尔贡和家人各自不同的反应来表现达尔杜弗的狡猾和虚伪。
在这部剧的前两幕里,伪君子根本就没有出场。第一幕里,奥尔贡的母亲和大家起了争论,她赞扬达尔杜弗“品德高尚”、“干什么都是为了上天的利益”。而女仆则毫不留情地指出他是装出来的老好人。在第二幕里,女仆又和奥尔贡争了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莫里哀通过这样的争论来对达尔杜弗进行侧面描写,让观众听着这些对话就能想象出他两面三刀的形象,更对他接下来的出场充满期待。
莫里哀塑造伪君子的第二种手法就是夸张,这也是喜剧中常见的方法。
比如鬼迷心窍的奥尔贡,对达尔杜弗崇拜得不得了。莫里哀写了一组很有喜感的对话来表现:奥尔贡回到家里,问女仆:这两天家里有什么事吗?大家都好吗?女仆回答说太太发烧了,头晕得不得了。但奥尔贡并没有表示出关心,而是接着问:达尔杜弗呢?女仆说,达尔杜弗上蹿下跳,精神可好了。奥尔贡听了却感叹了一句:可怜的人!
接下来他们就重复了好多次这样的对话:对于自己生病的太太,奥尔贡没啥反应;对于大吃大喝的教士达尔杜弗,奥尔贡却表现得十分体贴,反复感叹他是“可怜的人!”这种语言上的故意重复呈现出一种夸张的效果,让观众捧腹大笑,同时也意识到达尔杜弗是个多么善于伪装、善于欺骗的人。
作为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伪君子》不仅塑造出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也是一波三折,紧紧吊住了观众的胃口。这就是莫里哀喜剧的第三种手法:转折。
剧中设计了三次转折:第一次是奥尔贡儿子听到了达尔杜弗对他继母的表白,一气之下跑去向奥尔贡告了状。观众原本以为,有儿子作证,奥尔贡应该会相信了吧?没想到达尔杜弗演技相当好,不仅让奥尔贡相信自己是无辜的,还把财产都送给了他!
第二次是全剧快结束的时候,奥尔贡的妻子揭穿了达尔杜弗的真面目,观众以为这下达尔杜弗就要被扫地出门了。结果他却反咬一口,要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去。
还有第三次,达尔杜弗带着警察闯到奥尔贡家里,得意洋洋地要让他们都搬出去,还让警察把他们都抓到监狱去,没想到警察最后抓住的却是达尔杜弗。
👍👍👍👍
赞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