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87.上失其******

00:00
11:49

《论语》87课|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大家好,我是杨鹏,欢迎来到“杨鹏《论语》百课”,今天讲第87课,《论语·子张》篇第19章。

 

我先念一遍: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我们先解释第一句: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

 

译文:孟氏使阳肤担任审讯官,阳肤就向曾子求教。

 

孟氏,指鲁国孟孙氏的宗主孟敬子。我先简单介绍一下鲁国的“三桓”,鲁国的三大家族,让大家了解一下鲁国历史。

 

周公的长子伯禽是鲁国的开国君主。鲁国第十五位国君是鲁桓公(约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4年)。鲁桓公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儿子为鲁庄公,这是鲁国公族来源。所谓公族,是因为鲁国国君的爵位为公,所以鲁庄公后代就成为国君候选人家族,称公族。

 

另外三个儿子为卿大夫,分别是孟孙氏(本章中的孟氏)、叔孙氏、季氏,这三大家族被称为“三桓”。孔子时代,鲁国公族衰落,以季氏为代表的“三桓”家族控制了鲁国政权。

 

春秋中国政治,是家族政治,统治阶层上上下下多为血亲关系。各大贵族家族,以宗法制的方式控制着中国社会。

 

孔子进入社会,最初就是在季氏家打工。后来被季氏安排到大司寇这样的高官,分管刑法。孔子担任大司寇时,为强化公族权威,实施“堕huī 三都”计划,捣毁孟孙氏、叔孙氏和季氏不符合礼制规定的城墙。这个计划,后来因为“三桓”中的孟氏反对而失败,孔子只好离开鲁国,开始流亡,周游列国。

 

孔子这样的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要从政,就只能是给有势力的贵族家族打工。“三桓”中的季氏,一直是孔子的老板家族。孔子办学,有教无类,不分平民贵族子弟都教,鼓励大家通过学习和修德而上进,这对当时由血缘贵族垄断的社会阶层上升通道,是很大的历史突破。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可译为:孟氏安排阳肤为鲁国的刑官。

 

“阳肤”是曾子学生。孔子去世后,曾子开宗立派,有了自己的学生。

 

“士师”,春秋时期又称刑官,负责处理刑事案件的官员,归于负责司法刑狱的司寇管理。一般把“士师”译为法官,也不错,但不太准确。今天的法官,行使的是裁判职能,判决案子。

 

“士师”的职能要比今天的法官更丰富些,要负责审讯、公诉和判决,职能类似现在的公安、检察官和法官职能的合一,称为刑官,负责刑事案件的官,这样比较准确。

 

孟氏与曾子关系好,曾子的学生阳肤被孟氏安排为刑官,阳肤就向曾子请教为刑官之道。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是孔子最有成就的学生。我在掌上国学院“杨鹏《史记》人物评点“中专门评点过曾子,题目叫”曾子,了不起的自由人“。

 

孔子去世后,曾子成为孔子的继承人。曾子组织和主编了《论语》,撰写了《孝经》,并且可能撰写了《大学》。

 

曾子与孔子不同,孔子想当官,但曾子对当官没有兴趣。鲁国、楚国、晋国都曾先后请曾子做官,被曾子婉言拒绝。

 

孔子学生中,曾子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同时得到儒家后人、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的共同赞场。我评价曾子的”曾子,了不起的自由人“这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曾子说:“上面的人失去了道,民众离散已久。”

 

“上”,指上层统治集团,王公贵族们。“失其道”,失去了“道”,治国无道。

 

“散”,本义就是散开、离散、离叛、无约束等。王公贵族治国无道,民众已背离散乱很久了。

 

对曾子来说,能够凝聚上下,使人心向善的力量,就是“道”,就是道的力量和法则。以道治国,则上下团结,天下安宁。治国无道,则上下分离,天下动荡。

 

最普遍的犯罪,就是穷人的偷盗抢劫,这多是冲着王公贵族去的,因为财富聚敛在王公贵族家中。

 

民众犯罪不止,天下骚乱,根源在统治者无道,不在于民众邪恶。

 

“如得其情,则哀而勿喜”,如果审讯出真实情况,犯罪事实确凿,要哀怜、怜罪犯,不要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会审讯,善于发现犯罪事实。

 

“哀”,就是悲哀、哀伤。“矜”,指怜悯、怜惜。

 

士师、审讯官的职业导向,就是要弄清事实,查清犯罪事实,会把发现犯罪真相当成自己本事。曾子告诫阳肤,不要因为发现了犯罪事实,就非常高兴,而是要非常悲哀,为什么?因为看到了人性的腐败与坠落,而这人性的腐败与坠落,根本原因又是上层统治者治国无道造成的,所以犯罪分子也是受害人,被无道的执政者所伤害。要以哀伤怜悯之心去对待他们。

 

曾子心地仁厚,有博爱之心。从曾子“上失其道,民散久矣”的判断,我们也能理解曾子为什么不屑于入朝为官了。他不愿在无道的朝廷为官,他把自己对世界的希望放到儒家思想的整理和教学中,成为孔子以后儒门最重要的思想家。

 

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主动去犯罪的,不会采取偷盗抢劫欺骗的方式去获取利益的。如果社会犯罪率上升,天下混乱,根源在于国家无道,在于“上失其道”,统治者治国无道。

 

什么才是治国有道呢?民众的自立自尊和朝廷的公正有效。怎么才能做到呢?大家思考。

 

我再念一遍本章,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