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诗游新疆12·〈塞外杂咏〉》

《跟着古诗游新疆12·〈塞外杂咏〉》

00:00
06:13

△解说:第十二集:《塞外杂咏》


    (出诵读录音:“《塞外杂咏》林则徐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解说:安睿诵读的这首《塞外杂咏》,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发配新疆途中,与天山的超然对话。虎门销烟后,55岁的林则徐不仅没有被嘉奖,反而被朝廷罢官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怀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条,他向西陲走来。


  (出录音:“〈毕亚丁〉1842年林则徐被发配到新疆,一路上他尽管年事已高,但是雄心尚在他是蒙冤被发配到新疆,但是他的心胸非常开阔,他把自己和天山做比,他从巴里坤翻天山到北疆,然后他就写了这么一首诗。〈星汉〉这就诗叫《塞外杂咏》,一共是八首,这首是第六首,作于伊犁的途中,非常好的诗。”)


 △解说:新疆文化学者毕亚丁和新疆师范大学教授星汉,从这首28字的七言律诗中,读懂了林则徐的悲壮、离愁与忧患,也深深感悟到他顽强的意志与信念。


 (出录音:“〈毕亚丁〉天山万笏耸琼瑶,天山的雪峰就像上朝的笏板一样,又像玉雕的一样,高高耸立在那里,引导我往西行走。发配伊犁啊,他得从巴里坤翻天山,走历史上称之为‘骆驼商路’的那条路,也叫丝绸之路北道〈星汉〉天山像琼瑶一般的笏板,因为我在哪都能看到天山,所以引导我西行,陪伴寂寥。有你我不寂寥,有我你不寂寥。”


 △解说:穿行于天山深处,料峭的山峰幻化成知己伴他一路西行,孤寂与怅寥顷刻间荡然无存。“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一个“笑”字,道出的是林则徐的乐观与坚忍。


(出录音:“〈毕亚丁〉我与山灵相对笑,我看着山,山也好像在看着我,我们相互笑着,雪峰巍然耸立,气势不凡。我看着看着我,哎!〈星汉〉我看山,山看我,你对我笑,我对你笑,你是满头晴雪,我也是满头晴雪……这个滋味难受得很!老了,又发配到新疆到了伊犁。这两句把天山晴雪拟人,比成和自己一样的有了白发,书写国家之愁。”)


△解说:毕亚丁进一步解读,行走在天山山脉纵横沟壑间,望璧仞穿云,观苍山如墨,天山的雄奇让暮年壮士重拾信念与斗志。


    (出录音:“〈毕亚丁〉我尽管年事已高,我尽管蒙冤被发配,但是我的雄心壮志就像雪山一样,它不会改变。这是一首励志的诗。林则徐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有没有愁?有,但是满头晴雪共难消’,更表现了他顽强的意志和精神力量。”)


△解说:从“明月出天山”到“慷慨梦天山”,从“天山飞雪度”到“意气天山雄”,毕亚丁释读,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赋予天山坚毅的个性、顽强的品性、直指苍穹的率性。


   (出毕亚丁录音:“我就想起了清代洪亮吉的一首诗: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天山山脉全长是2500公里,在中国境内是1700多公里。可以这么讲,它是新疆标志,写新疆往往用天山南北来高度概括。天山,山里、山外、山南、山北到处都是古人类和历史上人类活动的地方,遗址遗迹多得很。天山真是一个风水宝地。”)


△解说:跟着古诗游新疆,让我们品味着林则徐的诗文,纵览天山观日月,笑对寂寥与艰难,在天山的怀抱中放空忧愁放眼长空。


△解说:本节目由王璇工作室出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