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各位朋友大家好,又来到了我们每天学习《道德经》的时间。我们听一段《道德经》来看一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
今天我们开始讲第三十八章,三十八章是特别重要的篇章,这篇章里面稍微有点难解,我们一点点给大家讲,非常非常有意思,老子讲了我们这个修行的各种境界。我们看看,我们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在什么境界上。
第三十八章开篇老子就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话什么意思?这是绕口令?一听什么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太难解了,什么意思?我给大家一点点解释。
什么叫“上德不德”?老子说“上德”,《道德经》就开始讲德,就是这种修行特别高的、真正有修行的人,“上德”人家悟道了,所以行为会体现出德。道和德什么区别?“道”是内在的原理,“德”是外边的体现,你的行为怎么做,这是“德”,心里面懂的是“道”,所以有“道”才有“德”。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尊老爱幼,这是一种美好的德行。这是属于“德”。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尊老爱幼,这是“道”的内容。所以“道”是里边的,“德”是外面的品行体现。
“上德”的意思就是修行很高的人,真正修行,按照“道”修行是“上德”。“上德不德”是什么意思?这个境界深了。老子说,真正修行高的,按照“道”的层面去做事的人,其实他做的是“德”,但是他不讲“德”,不会说出来,不会处处以“德”的名义去做事。这包含了两个含义:第一个是不以“德”的名义去做事,我在教育大家这是“德”,这样去做事;第二个是不求大家来回报。你看你就是有德,有德之人,这叫“上德不德”,也就是说上德之人做事没有痕迹,没有标榜我是多么有德行。说这种人“是以有德”。“是以”就是所以的意思,因为这样,所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
各位您看这句话其实不难理解,就是这个意思。就是真正修行高的人,人家没说自己修行,我德行多么大,我是按照道去做事的,没有这样讲。人家就去做去,人家不会标榜什么,不会为了这个去获取什么名誉。这种人老子说,那是真正的有德。您说是不是?老子讲这是真正的是这样的。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大量的人真是这样做的。比如说,法国恐怖袭击期间,有一次恐怖袭击,一个人开着大卡车撞死很多人,后来人们就看录像,发现有一个人骑摩托车,追上卡车了,然后把摩托车一扔,趴到车的边上跟歹徒搏斗,然后这个车后来撞哪不知道,这人不知道哪去了,没有了,这就是个大家看录像发现的一个情况。这一开始没人注意这事,后来发现居然有人搏斗,然后开始找这人。找了好多天,最后终于把这个人找到了。
怎么回事?原来这个人骑摩托车带着他女友正在骑摩托车走,突然看到恐怖分子开着大卡车撞人去了,往夜里散布的人群撞去了。他一看这哪行?他把女朋友放下来,然后开摩托车追上去,站在卡车的门边上,站在那儿跟歹徒搏斗。歹徒拿着枪冲着他开枪,结果巧了枪哑火了,这人就没死。然后当时录像显示的非常惊险,他骑摩托车因为倒地上了,很快就被车轮给碾压了,然后他在车门边上跟歹徒搏斗,后面跟着都是警察。后来这人怎么样?不知道,这个录像就拍到这儿,这个车就冲向黑暗中了。大家后来发现有这么一个视频以后,大家都替他捏把汗,后来慢慢找到这个人了,他当时想阻止屠杀,救完人以后他也没向警察讲怎么样,我上电视去,没有。最后找到他,他才说,当时就是一定去救人,因为要阻止屠杀。你说这人就是典型的“上德”之人,因为他做的事是有德行的,但是人家没有标榜自己有德行,然后默默地离开了。这是真正了不起的人。
这样的事各国都有,这是人类美好的品行。您说大道远吗?大道高吗?不高,大道就在老百姓里边。您上百度上去搜索一下,比如说“行善不留姓名”,或者“捐款不留名”,百度一下会出现大量的各地这种新闻,太多了,很多地方一说捐款,好多老百姓来捐款,捐完款留名是“一市民”,人说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有的人捐完款不留名,所以这样的事,在老百姓里边太多太多了,这就是大道在民间,大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道不远人,并不是说大道高深,一定修炼到胡子白了,我们到山顶上一坐,这就接近天道了。您越在生活中行善,您就越接近天道,这叫“上德”,这是真正按照“道”去做事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样的人才真正有德行,这样的人才真正了不起。
因为我们的《道德经》是给领导者讲的,在管理工作中,如果领导者失德行于老百姓,失德行于员工。比如说领导者您对员工施以德行以后,别总标榜自己,我是多么仁爱,我对你们多么好。您这样一标榜,对不起,您的层次一下就下来了,您离大道就远了。我们看有的企业,组织员工给老板写微博留言,必须夸老板。“我们老板写的真好”、“写的太好了”、“老板太好了”,如果谁不去微博里点赞,罚款200元。你想这企业老板,您说您是多么的喜欢这种“德”,这是虚幻的“德”。有个别企业还组织员工,各种仪式来感恩老板,这都是不懂《道德经》的道理。老子告诉您,“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好的领导者,人压根不讲自己,我对老百姓多么好,我怎么样仁慈,我怎么爱你们,人家不讲,人家默默去做事,这是真正的好领导。
老子下边一句讲的非常有意思,如果把它分开看就没意思了。上面讲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接着这句讲“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什么意思?老子把德行分成上、下两个层面,真正高的,真正按照德行去做事的人,不怎么以德的名义做事。人家是默默的以“道”的名义做事,按照“道”的法则做事,但是不去博取“德”的浮名,老子说这种是真德,真有“德”。那下德是什么样?层次低的德行是不失去德行。什么意思?张口闭口都是德行。我觉得老子说的非常非常可爱,老子说“是以无德”,这种人他就没有德行,没有真正的“德”。这个话说的其实很尖锐,但是老子说的非常可爱。
这样的事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比如说在办公室里边,比如说您写一个告示,写错个字,旁边人给你指出了,同事说:“这个字错了,赶紧改过来吧,要不然别人会误解的。”您改过来,改过来以后“谢谢,谢谢。”结果他就不断跟你说,你看多亏刚才我把那个字改了,要不的话怎么样,有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你看我真的跟你最好了,我帮你改这个字。过两天又讲一次,那天我不告诉你改的话,不一定有什么后果,所以我对你最好等等。然后跟旁边人讲,朋友们讲,“那天他写错了,多亏我帮他改了,所以我多么厉害。”不断地讲这个事,也就是说他做一件好事,做一件出来他能讲十件出来。这样的人在老子眼里是“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因为他获得那十个虚名获得的利益,早已把真正一件实事的好处消磨殆尽了,这样的事很多。
我们的领导者也特别容易犯这个错误。比如说公司领导,您关爱员工本来是好事,但是有的人喜欢回报。他就不断地讲“我对你们多好,前面的领导他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是不是我就想了,我对你们多好。”这就是不断地抬高自己,他希望有德,他要获得“德”的名声,所以老子说“是以无德”,这样的事反而功德没有了。
老子这个讲法,其实跟佛学里面《金刚经》讲的非常像。《金刚经》里面讲你做好事去行善去布施,千万不要总想着回报,如果你想着回报,就着相了。《金刚经》讲,“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意思是我施舍给大家,我一边布施一边想,我功德太大了,我捐了这么多款,我功德好大啊。菩萨只要想到回报,想到功德了,对不起,你就已经不是菩萨,《金刚经》里要求多严格。
我高高在上给大家说法,说的多么好,讲的多么美妙,大家懂了吧,你看我在启发大家。菩萨如果想到这点,你就已经不是菩萨了,你着相了,你想到回报了。《金刚经》告诉大家你要为大家做好事,不要想任何回报,这就是真正的修行。大家看,它里面讲的跟老子《道德经》讲的是一样的,完全是一个思想。老子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您说老子为什么讲这么严厉,他给分成一个有德、一个无德呢?难道我好事不是做了吗?难道我在意回报就是无德了?为什么?老子非常清晰告诉大家,你做好事如果是为了什么去做的,对不起,你做的事大打折扣。如果你什么都不为,不为自己回报,就是坦然为大家做事,这是真正的有德。可是我做好事我要回报,大家夸我有德,这种境界就比较低了。所以老子这儿为什么要提出这点?因为这是修行的一大门槛,非常重要,老子严厉地说,这是有德和无德的区分。
大家想都做了好事,凭什么做完好事就一个有德,一个无德,就是这样,我们无我利他,应该彻底忘记自己回报的想法,放弃私利,我就是为大家做好事,这是真正的“道”。可是有的人学完“道”以后,我无我利他,然后世界会向我回馈,我会得到更多,那我就无我利他吧。你看你的想法是从什么出发的,不是同真正的无我出发,而是我会得到更多,然后怎么我就无我利他,我为大家做好事,我不求回报的,但是心里想“你们回报给我更多”。这是假借“道”的名义在行更大的私利,所以这两个境界完全不同的,表面上看你看不出来,都是觉得都在做好事,可是一个真正坦然地做好事,人家没有求回报,这样的人是真正大道践行者。另外的人知道“道”的法则,我坦然为大家做事,然后世界回馈给我更多,那岂不是多幸福,所以我现在要无我利他,嘴上讲为大家做好事,但是我告诉大家这种人,只要世界没给他回馈一点,或者是少回馈一点,他立刻就会换另外一个面目,这不是真正的修行者。
表面上看都在行善,但是内心起心动念如何,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两个层次相差太远了,甚至天地之别。老子在这儿直接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一个有德、一个无德,分的非常清晰。这两个境界,我们要一点点去思考,一点点体会,我们尽量能进入到第一个境界,不难的,很多人都这么做。我看很多不留名捐款的人,其实很多人都在践行着“道”,这些人都是真正的有德,这是非常重要的。朋友们,我们要按照这个思想去做事。
最后,对大家提一个要求,我讲《道德经》也是这样,没什么功德,大家在后面留言如果说“罗博士功德无量”,那我就真无德了。各位在后边留言里边,我觉得仅仅分享自己学习《道德经》的心灵变化就可以了,不要再夸我功德无量。“罗博士,敬佩您。”您别这样说了,您这样说完我觉得自己就无德了。我们从每件小事上规范自己,我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我们一起来学习,来提升。从小事上开始,按照上德的标准去做事,我们一起加油。
今天《道德经》就讲到这儿,明天我们接着来分享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
说得太到位了,身边太多这种假象让人混淆了
因爲妳就再身邊 回复 @听友57977162: 所以老天爷,让罗老师在这一天这个时间通过喜马拉雅这个平台来提醒你我他。
上德不德,是指不以固定的行为作为正确的行为。以道德不以德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是指凡事都以世所以为正确的行为来行事,就是以德来行事,就是无德。以道为德,是以有德;以德为德,是以无德。
庚帅博 回复 @听友52391393: 以德来行事就是无德?那么德到底是什么呢?遵纪守法就是犯法,这就是你的逻辑吗?胡讲。
真的受益匪浅,总觉得自己在不自觉的改变,而自己也收货了更多友谊
陳苑 回复 @合道刘: 这是啥意思
罗老师用聊天的方式讲的非常透彻,简而明了,读几遍道德经都理解不了的,听您这样一讲,恍然大悟,感谢罗老师!感恩!🙏
阿川加我注明来意 回复 @听友51694602: 罗博士讲的最实用,最贴近生活。这才是普通老百姓最有价值的讲解。感恩罗博士的法布施。罗博士传统文化粉丝交流群fsyxjsxw12345
真正有德的人低调、谦虚,不求得虚名、回报;标榜自己,做点好事夸大抬高自己,这样做恰恰无德,背后是更大的贪欲。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胸无点墨好好学习 回复 @1553309jsmi: 下德不失德这里的“不”作何解释
如果全国人民都听懂了这个道德经,估计到处都是正能量
听友260578948 回复 @宝儿yye: 中国早就超越美国了
真幸运,遇到罗老师讲道。
阿川加我注明来意 回复 @1599793bkfz: 感恩罗博士讲解受益匪浅.罗博士传统文化粉丝微信群:加微信👉 fsyxjsxw1234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12345)绿色纯交流,无广告无任何擦边盈利方式,请大家放心!期待您的加入,麻烦大家帮忙点个赞顶一下非常感谢🙏🙏🙏
罗博士功德无量~!很多人在讲国学讲文学,讲的也许也不错,却为了“收钱”。只有这样无私的分享才是真诚的质朴的无做作的,发自真心的。不多说了,谢。
小九村 回复 @阿朵_iz: 啊,这
“道”是内在的规律吗?“道”是这个世界的本体,每个个体,众生、万物、人类、所有的一切都属于道这个本体,但已经不完整。而个体和世界的关系就体现出事物的“德”,个体如果不和外在的环境发生关系就不会体现出他的能力、功用和价值。一个事物的能力、功用和价值才是事物拥有的“德”。我们做研究不就应该把概念研究清晰明了吗?而我们认识的规律、规则、道理都应该仅仅是对世界的本体的认识,而不应该是“道”,而应该属于“名”的范畴。
开卷有益,听声有得!谢谢!!
朱桓希 回复 @鱼之皮: 你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