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利华-二孩的竞争-4.保护自己,控制自己

幺利华-二孩的竞争-4.保护自己,控制自己

00:00
10:03

4-这是你的情绪还是我的情绪?

    我们说在三岁左右的时候,这个孩子就已经能够进行分离个体化了,孩子他能通过0到3岁创造出来的这样一个自我,他能够把自己的情绪跟妈妈的情绪分开,他这部分自我的成长建立,就能够把自己的情绪进行很好的熟悉辨识和剥离。这个时候也就具备了他的情绪,从妈妈那里分离出来的条件。也许他会像刚才小事例一样,他把他的手故意地伸向洞洞孔,然后回头去看大人的反应。他看妈妈是担心的,生气地禁止他的时候,他内在就会想,是妈妈生气,妈妈担心我没生气。

    因为他在熟悉到底是你的情绪还是我的情绪,这是儿童不断的去试探的这样一个过程。当儿童的自我被建立起来的时候,他会把情绪和感觉都分离出来,他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的去体验,是你的东西,我的东西,你的想法,我的想法,你的情绪,我的情绪。当它不停地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去辨识的时候,就在慢慢的剥离出来了,然后他就能够对自我的部分负责,包括情绪。

    我们看在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大人经常会说,都是你把我气成这个样子都怪你。然后当我们跟小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然后比如说你的家人问你说你怎么了?陪着孩子怎么这种状态,他说都是把我给气的。大家有没有看看这个大人他是什么状态?是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他自己转向和小孩子的情绪共生,因为大人自己的情绪还不够成熟。

    所以说在一个大人在他很小的时候,他没有跟妈妈的情绪分离,处在跟妈妈共生的状态,那么当他长大之后,他内在的情绪景观世界就是空白的,他特别容易像小孩子的情绪共生。那么只有一个小孩在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的时候,他的内在的自我创造出来以后,他的情绪感觉充分的独立出来,他的情绪才会变得不一样,才能分得出来是你的情绪还是我的情绪。那么当他承认以后,他内在情绪的景观世界是非常充盈的,是能够去很好的做孩子情感的容器。 

    当这个小孩子的情绪出现问题,发生遇到事件,他的情绪需要流淌的时候,大人会透过孩子外在混乱的这种状态,去直接镜映到他的内心。因为作为一个成人的他内在的情绪世界是成熟的。我们说小孩子真的是非常的智慧,他会通过哭会通过倾听自己的哭声,然后和自己在一起,慢慢的学会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果这个阶段不被打扰,都会慢慢的继续的去熟悉这个过程。这个过程真的在我们大人来看是很简单很初级的,但对小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的教育当中,是没有人告诉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情绪在一起。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在我的小孩子大概是三十、四个月的时候,因为这件事情我记得比较清楚。当时这家里面只有我和宝宝,我在厨房里做饭,厨房是背对着那个厅,然后我厅里面有个电视。孩子呢当时正在厅里看电视,我吃饭的时候孩子实际上是在厅里面看动画片,我就隐隐地感觉不对,我这个时候出来,果然这个小孩子是站在电视很近的一个地方在看,没有坐在我们约定的距离的位置。

    当我走到厨房和厅的台阶那的时候,我看到这种状态,我用眼睛看着他,然后说道,你干嘛呢?因为那时候我斜靠着墙发出这样一个声音,大家很容易看到我这个声音里有很多的指责,焦虑和担心你指责你为什么不按照我们约定的位置去看电视,焦虑就是有点着急了,就是这么小的宝宝,你说看电视又离得那么近,这里面又会担心他会得近视,对不对?会担心看电视没有一个好的一种姿势,对不对?然后这个小孩子很淡定的看着我,妈妈,你说宝宝请离开,然后自己转身就离开,坐到椅子上。 

    当时那份从容和淡定就把我给震撼住了,我当时真的很震撼。这样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他是能够分得清楚是你的情绪,我的情绪。他没有和我当时的那种情绪共生,他很抽离地离开了,很平静。大家看到吗?一个成长中的儿童,他有这样的能力重要的是在0到3岁的时候,他创造出一个自我,重要的是在他0到3岁的时候,我们在培养他的过程当中,成人的情绪是不是很成熟?是不是能够给他提供一个很好的情绪成长的外在的环境呢?实际上在我们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因为我们的情绪内在世界的部分的景观,他是不够成熟完善的,甚至是空白的,那么我们就成了孩子情绪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原生的外在环境。所以真的是作为父母,我们内在的部分非常的重要。

    那么说到这儿,我们再看看我们今天讲的愤怒,透过这样的前面的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知道了情绪真的很重要,情绪它里面有太多太多的部分,那愤怒它是情绪的一种。我们说了情绪无所谓好坏,每一样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愤怒也是一样的,我们经常看到我们大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很愤怒,这个愤怒可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他会把别人推开。因为我都已经很火了,边上人可能就会他今天那个状态不太好,我们得小心点。是吧?这个状态实际上大家看没看到,当你很愤怒的时候,你实际上就相当于给自己立了一道边界给别人我们先不管这个事情是因为什么引起的愤怒,大家看没看到这个愤怒出来的时候,相当于它是有很强的一种攻击性的,树立了一道边界给对方。那么我们在这里举一个小例子我们看看愤怒它是什么样子的。

    有一个爸爸他带着宝宝去买了一块烤地瓜,当时宝宝拿到那地瓜的时候看了一会儿热乎乎的,然后他就把那地方一点点地一层层的去剥皮,因为他那个小手还没有掌握得很好,在的时候它不会像大人那样成片成片地剥,他剥皮的时候一点点的去的特别的专注

   因为天很凉,爸爸特别担心烤地瓜凉了,他看着很着急,一把就把那地瓜给夺过去了,爸爸给你他剥得很快,然后孩子的一下就哭了。爸爸说你哭别哭,爸爸马上就好。大家看看这个爸爸,他理解的孩子的哭是孩子心急,特别着急的想吃地瓜,或者是说他认为这个地瓜是被爸爸抢走了,不给他了,所以爸爸用这样的一种语言去回馈这个孩子。然后我们看下面这个爸爸把地瓜完之后很贴心,上面出来了,像香蕉一样出来,底下还留有一节带着皮的就把放到手里。 

    可是孩子接到了瞬间的时候,啪的一下扔到地上了,然后继续在那哭。这时候爸爸就生气,气的不得了,开始愤怒。大家看没看到,其实对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讲,他正开始享受使用他的手部的快乐,他很专注的去这样一个过程对他来讲就是享受在充分的运用自己的器官。我们知道孩子在从小出生的时候他会经历若干的敏感期,而这个手部敏感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看很小的小孩他会把小拳头握起来往嘴里去放,然后慢慢地你会看到张开去抓握东西,当他想要把手放到嘴里的时候,它是一个很大的一个过程,对他来讲是很费力,就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的一个发展,他才会去运用这个手部。那么这个手部,然后从五在一起变成五指分化,最后变成食指和大拇指一起去抓握,这是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的。那么小孩子在充分享受的过程,实际上是它在慢慢的去学习和掌握和熟练地运用自己身体的器官去熟练的掌握手,这个过程对他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作为成人,我们是不能够理解一个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去运用和掌握手部的这份快乐,那份专注的体验带给他的快乐和愉悦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