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普盖尼·奥涅金》4:王智量 | 现实与浪漫的极致平衡

《叶普盖尼·奥涅金》4:王智量 | 现实与浪漫的极致平衡

00:00
15:30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王智量。


上期我们谈到《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故事和人物体系,这一期我们就从艺术特点的角度,来谈谈怎么赏读这部作品。


上期最后提到我的一个观点,《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特点相结合的著作。听众朋友乍听上去可能会觉得很奇怪。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明明是不同、甚至是相对的东西,怎么会结合在一起呢?


其实啊,这种特点我们从作品的体裁名称就能体会到。第一期已经说过,《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诗体长篇小说。既然是一部诗体作品,那么它自然具有诗歌的抒情性,这是浪漫主义的特征;但同时,它又是一部长篇小说,长篇小说就常常带有现实主义的特征。


这样的特点我们在读作品时也能明显感觉到。《叶甫盖尼•奥涅金》一共有八章,前六章是第一部,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故事的核心人物;后两章是第二部,奥涅金离开后,故事主要围绕达吉雅娜的心境变化来展开。但作品的基调却不是按照前六章、后两章来划分的。听众朋友如果读了作品,一定会发现:作品前四章的基调比较明朗,但从第五章起,调子就逐渐变得阴郁、低沉起来,故事也越来越向悲剧性的结尾发展。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基调的变化只是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关吗?


其实,作为生活的反映和再现,作品的基调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现实环境的影响。


《叶甫盖尼·奥涅金》写于18231830年,历时7年完成。这七年可不是普通的七年,如果纵观普希金的创作生涯,正是在这7年里,普希金慢慢由早期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向后期偏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过渡。如果你熟悉俄罗斯的历史,更会知道,正是在这7年里,俄国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因为这个事件,整个俄国社会的氛围都发生了转变。这就是当时的俄国贵族发动的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十二月党人运动”。但这场运动最终失败,参加运动的“十二月党人”都被流放。从这以后,沙皇政府的审查和管控加强,整个社会的气氛也越来越压抑。


那这和普希金有什么关系?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普希金不仅仅是准确地捕捉到了时代的气氛,并把这种气氛反映到作品中。事实上,普希金一直活动在泛十二月党人的文化圈子中,他的很多朋友都参加了起义。他那首著名的《致恰达耶夫》——“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就激励了很多十二月党人。可以想见,这个事件对普希金的冲击是巨大的。结合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前四章写于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前,后四章写于这场起义之后,有理由推测,作品基调的转变、作家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的转变和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作家也正是通过写主人公叶甫盖尼·奥涅金写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这样看来,这本书还真的既有浪漫主义特征,又有现实主义特征。但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我想还是要向听众朋友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又是现实主义?


简单来说,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一般主观色彩浓厚,注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具有抒情性,浪漫主义作家常常描绘理想世界,崇尚大自然,借此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他们还十分重视从民间创作中汲取营养。比如我们熟悉的诗人拜伦、写“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的雪莱,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现实主义作品就不一样了。现实主义文学把人看作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和时代精神的体现者,提倡对社会现实的精确描摹,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整体反映和心理真实的描写。现实主义作家总是强调文学要服务于社会进步事业。这方面我们熟悉的作家就有写《猎人笔记》的屠格涅夫、写《死魂灵》的果戈理了。


根据刚刚说到的这些特征,听众朋友很容易发现,我们在上一期谈到《叶甫盖尼·奥涅金》像一部“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其实就是在说这部作品的现实主义特点。


需要提一下的是,普希金的这部《叶甫盖尼·奥涅金》和他的现实主义戏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比法国的现实主义杰作——司汤达的《红与黑》以及雨果的《克伦威尔》都出现得早些,这就可以看出俄罗斯文学的特点了——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和它的西欧同伴们相比,是有更强、更高的地方的,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也是有它的历史基础的。


那浪漫主义呢?这部作品的浪漫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上期我们说到,普希金把达吉雅娜称作“我的忠实的理想”。其实,如果说奥涅金形象主要体现了作品的现实主义的一面,那么达吉雅娜这个形象就主要体现了它的浪漫主义的一面。达吉雅娜在作品中是作为一个在真和善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美的理想而出现的。她是一个超乎现实之上的形象。普希金把自己对女性美的一切憧憬和向往都集中表现在她的身上。我们看见,达吉雅娜从出生到长大,到恋爱、结婚……她在生活中每一环节上的表现、感受、反应都和周围其他的女性不同。在她的头顶上似乎有一圈令她显得与众不同的神圣的光辉,难怪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她是“圣像”。


刚刚提到了,浪漫主义文学还有一个特点是崇尚大自然。从奥涅金和达吉雅娜两人与大自然的不同关系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两个形象所体现的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作品中全部的自然之美都集中地表现在与达吉雅娜有关的事物和场景中。她本身的容貌、性格、思想、感情、爱好、习惯,以及她的朴素的名字,都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味。奥涅金是一个属于喧嚣的城市生活的人,而达吉雅娜是一个属于农村、属于大自然的人物。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即使到了莫斯科的上流社会里,她依然终日思念着恬静的溪流、牧场,思念她奶娘墓地上的一抔黄土。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地歌颂了大自然,把大自然的纯真完美作为体现人类品格与理想的最高标准。


普希金的朋友丘赫尔别凯说,达吉雅娜身上有着普希金自己。这个普希金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浪漫主义者的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那些描写达吉雅娜在农村环境和大自然中的场景,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向往。


作品中凡是有达吉雅娜出场的章节中,作家都大量使用了浪漫主义文学惯用的抒情手法,描写了不少风俗、梦境,书中那些优美的抒情插笔表现得尤为酣畅。如果听众朋友愿意亲自去读一读这部作品,请务必特别仔细地阅读这些抒情的诗节。


在这些诗节中,普希金作为一位抒情主人公随时随地纵情吐露自己的心怀。如果从一般现实主义小说的结构方式看,这些抒情插笔好像只是一种离题的闲话,无关作品主旨,但在这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作品中,它是作品主题的深化、思想的展开、题材的扩大和艺术独创性的具体体现,还是普希金作为一位诗人的最为真切的心声。它为这部作品带来了优美诱人的、拜伦式的风格与色调。


总而言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个名称,在一般人看来,似乎它们完全是两回事。《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作品却恰恰告诉我们,这两种创作方法完全可以同时并存于同一部作品中。它们并存在同一个基础之上。


这种并存的基础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到“人”这个话题来探讨。其实啊,无论是浪漫主义描摹人的内心情感,还是现实主义聚焦于人的生存状态,最终都落足在对人本身的关注上。这种对人本身的关注就是两种创作方法并行的基础。文艺复兴以来,世界文学中有了人的发现。但丁、拉伯雷、薄伽丘、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一系列伟大作家在文学中写人的本质、人的权利、人的尊严,使人和人性成为文学的真正的主题。普希金也不例外,他继承了世界文学中的这一伟大的人文主义传统,并且在前辈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更深入具体地研究人,探索人生的奥秘。他寻找到人的这种自然个体性与社会群体性之间的根本矛盾,在俄罗斯文学中最早,在世界文学中也比别的作品更加具体、深刻、完美地塑造出了奥涅金这样一个现实的、在人性上矛盾的人;不仅如此,还塑造出达吉雅娜这样一个纯真的浪漫主义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


事实上,也正是这种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创作特点,正是对人本身的关注,让这部不朽巨作以其独特的方式达到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的目的。而这也正是这部作品的永恒魅力之所在。


最后,我衷心希望,听众朋友可以亲自去读一读这本书,结合我们在这几节中讲的内容,细细品味一下普希金在其中所要表达的故事和情感,体会这部作品的魅力。


好了,《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作品今天就讲到这里。我是王智量,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之大盗

    谢谢老先生的精彩解读🙏🏻辛苦!

  • 微酸蜜蜜

    老师讲得真好,一直都觉得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很深刻,受教了 感谢~

  • 15825540grh

    王老师分析得太精彩了。

  • 听友145282454

    吹爆

  • 杜尼诺

    谢谢老先生

  • 1865088vdnh

    打卡,谢谢老先生的精彩讲解,感动,受教了!

  • 静之涓

  • 胡娟_EM

    王老师讲得很好👍

  • Bruce_walker

    好吧~

  • 18660551

    老先生讲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