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讲解中提到:通过进入组织的“入模化”将其培养成组织中的人。请问,“入模化”是什么意思?
老子在三十七章中讲到了“无为”,核心思想就是让我们走出自己的主观,走进事物和众人的客观之中去。如果仅仅强调个人不要按照主观去行事,而没有说明必须按照客观去思考和行动,那就不是老子的无为思想了,那“无为”就真的成了什么也不做了,这样理解就肯定错了。
显而易见,老子的“无为”思想有两个要点,一是管住自己的主观,不要肆意妄为;二是要走进客观,按照客观的规律来做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面临着两类不同的对象,一是自然世界,二是人类社会。这自然界一定会按照自身的自然规律生存与发展,但这人类社会就有点复杂,复杂就复杂在人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观的念头。而且,每个人的主观都是有限的,不修道的人都是自以为是的。若是任凭这样的状态自行发展,就会将人类社会变成自然界,人类就会变成动物,就会出现丛林法则主导的混乱局面,人类就会陷入悲惨的境地。于是,社会的治理出现了社会的组织机构,尽管这些机构的工作一直很难让人们完全满意,但离开他们社会的基本正常秩序就无法保障。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中的人来自于四面八方,各自带着自己的主观经验和想法聚集到一起,如果不能通过协商、讨论乃至于争论或者向优秀的企业学习等,形成一个众人的集体思想与行为的契约,一个企业组织的秩序就无法建立,企业运行的效率就无从保障。于是,在企业管理中通过诸多教训的总结,人们提出了一个方法,这就是企业文化,也就是众人的价值观与行为的企业模式。任何人进入企业,都要将自己的经验与个性与企业的文化相适应,当然这并不是要消灭每个人的差异与个性,而是建立和保障基本的工作秩序,同时又给人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的一套系统就是企业文化的“模子”,如同铸造标准的机器部件一样。“入模化”就是一项企业文化的日常工作,让新进入的成员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取得与其他人一直的程序,从而真正成为具有这个企业组织特性的人。因为任何人都不是孤立而抽象的,都是具有某种组织特性的,或者国家的、民族的、家庭的、宗教的、企业的,乃至于地区的或者专业的、职业的、年龄阶段的等等。也就是说,人都是有模式的,但作为一个企业的成员,他们要在本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能够协调一致,这是组织效率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也是遵循大道的原则,将众人的意志和人心的规律设计成一套程序化、标准化的操作,做到人人清楚自己的职业思想、职业思维、职业责任、职业行动,从而形成自动化、秩序化的协作,如此把大道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设计成一个体现众人意志与智慧、保持责任边界和自由发挥空间、人人清楚的模式与流程标准,才能最终实现无为而治的理想。
齐教授,您好!这期您提到了华为,如果方便期待您讲讲华为,甚至世界局势。 近期真的为华为捏把汗,相信目前有点良心的国人都是这种感觉,一个民营企业能不能逃过一个国家,而且是世界最强大国的围追堵截?如果,胜利,当然是载入史册,但是,万一失败未来中国的日子会怎样?这场中美之战中国能够胜利吗? 期待您用大道智慧为我解惑
齐教授讲的太好了!对人首先对人友好,同时不忘背后的实力!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值得商榷
感恩齐教授
看齐老师的书很有收获
请问齐教授,人生密码,新解道德经,这本书在哪能买到啊!
问鼎喜玛 回复 @1519509mrrl: 您好,淘宝可以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