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课】51 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里?

【佛学课】51 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里?

00:00
10:41

今日金句 



今日研习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五十一堂佛学修心课的佛学课。我要分享的是:为什么说人生如梦幻泡影?继续进一步解读金刚经。


这一堂课是对于《金刚经》第三段的解读: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服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是,佛陀告诉须菩提:各位大菩萨,应当这样去降服迷妄的心:一切有生命的存在,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有形质的,没有形质的,有心识活动的,没有心识活动的,以及既非有心识活动又非没有心识活动的,所有的生命,我都要让他们达到脱离生死轮回的涅槃境界,使他们得到彻底的度化。像这样度化了无量数的众生,但是实质上,并没有什么众生得到度化。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的心中有了自我的相状、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以及时间的相状,那么,就不成为菩萨了。


这一段,释迦牟尼佛开始回答须菩提的提问。这一段里,释迦牟尼佛的回答包含了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他说,如果你想成佛,那么,你首先就要发菩提心。就是要帮助所有的众生都成佛。释迦牟尼佛讲的众生不仅仅是人类,而是一切的存在,即使是一块小石头也是众生,一块小橡皮擦,或者一个手机套,都是众生。


第二个意思,当你把所有的众生都救度以后,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众生需要救度。你会发现成佛这个追求根本上很虚妄,因为佛一直就在那里。每个人内心都有佛性,每个人都是佛。只是我们迷失在自我、人、众生、时间等分别概念里,而看不到佛就在那里。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破自我的局限,打破人类的局限,打破地球的局限,打破时间的局限,回到一个无限的本源里。


释迦牟尼佛的回答里涉及到深层次的空性话题,我不打算展开讨论,我想谈的只是如何以佛陀的思路来回答我们普通人的终极问题:我们怎么样做自己?我们怎么样不让外界的各种因素干扰我们做自己?


按照释迦牟尼佛的思路,第一,如果我们想做自己,那么,我们一定要帮助所有的人成为自己。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在帮助别人的过程里才可能真正成就自己,成为自己。你帮助的人越多,你的成就一定越大。比如,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那么,你一定要创造出一种商业模式能够帮助到别人,能够解决别人的需要,帮助的人越多,你赚的钱就越多,你就越能成为你自己。如果你是一个团队里的成员,那么,你对于这个团队的贡献越大,你的职位就会越来越重要,你就会越来越成为自己。


第二,如果我们想做自己,那么,我们一定要把自己放到一个大的背景里去。大到什么程度的背景呢?是无限大的背景。释迦牟尼佛说:菩萨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大意是觉悟的人,不应该局限在自我的格局里,要把自己放到人类这个整体里去。放到人类这个整体里,格局还是不够大,所以,还要把自己放到地球这个整体里;放到地球这个整体里,格局还是不够大,所以,最后要越过时间的局限,把自己放到宇宙这个整体里。在这里,释迦牟尼佛清楚地描画了一条路线,什么路线呢?就是越是打破有限性的束缚,越是接近无限性,人的境界就越高。最后所谓成佛,只不过是彻底地回归到无限性里。


从人类的历史看,释迦牟尼佛这种说法很了不起,人类的历史,确实就是一步一步摆脱有限性的束缚,一步一步走向宇宙的过程,从汽车到飞机到宇航飞船,人类的想象都变成了现实。从个人的成长看,一个人的视野越是超越所在的环境,越是放大到人类,放大到宇宙,他的世界就会变得无比宽广,他的心胸就会变得无边宽广。        


释迦牟尼佛的这个思路,可以运用在一切具体的问题上。当我们遇到一个具体问题,比如,婚姻的问题,我们可以试试看,首先把我自己的婚姻问题转化为别人的问题:我怎么样让别人有美满的婚姻?再比如,每次准备考试的时候我们都会紧张,不妨把问题转化为:我怎么帮助别人通过考试?其次,把问题放到一个大的背景里去,比如婚姻,放在自己家里,可能永远是个问题,假如放到人类历史的大背景里,就很容易看清婚姻的本质是什么。把考试放到个人成长的背景里,就比较容易看清它的作用。


当我们试着跳出自己,把问题变成我怎么样帮助别人,把问题放在一个大背景里,那么,我们可能会变得相对超脱,变得不再那么焦虑。经常运用这种思考方式,我们就不会让某一个具体问题把我们的生活带进泥潭,而是会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成为自己。


关于把自己放在更大的背景里,我想到一个宇航飞行员的经历。1971年,阿波罗14号飞船抵达月球。埃德加.米歇尔是三个飞行员中的一位。在回程中,他比其他宇航员,有更多时间往外看,他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一种解放的感觉,回到地球后,他去请教布朗大学的人类学教授,教授告诉他这是三昧体验(佛教及印度宗教都有这种说法:人到了最高解脱状态就叫三昧体验)。米歇尔感觉他在星空里的视野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他这样描述他的改变:


实际上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中,尤其是古希腊文化,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我称之为大图景效应。换言之,你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大的背景中观看事物。我相信,这是所有宗教的开端。过去的一些神秘主义者有这类体验,并且努力去理解它,用一个故事来解释它。现在,它在每种文化中的表现不同,但是它的起源都一样:在一个更大的视角之下观看。


1973年,米歇尔建立思维科学院,致力于探索和推广人类意识的扩展。后来他发现了,其他宇航员有类似的经历,在更大的宇宙中看到地球后发出赞叹声,并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弗兰克.怀特还专门写了《概观效应》这么一本书,专门研究了这种现象。埃德加米歇尔感叹说:“如果把我们能把我们的政治领导人,弄到太空中去开一次峰会,地球上的生活就会非常不同,因为一旦你看过更宏大的图景,你就不会像过去那样生活。”确实,一旦我们看过更宏大的图景,我们就不会像过去那样生活。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分享,怎样才能去掉我们内心的成见?继续进一步解读《金刚经》。祝大家有平静喜乐的每一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阳光灿烂的日子_0f

    ☺ 我是一名口吃患者 很苦恼,时好时坏

    费勇修心课 回复 @阳光灿烂的日子_0f: 没关系的,话可以慢慢说呢~

  • 听友91458867

    我是一位中年女性,爱人在外地工作,平时和80多岁的父母以及9岁女儿住。我工作时间较忙,一般从早上7点多一直到晚上6点多才能回家,回家后照顾父母及女儿,时间很紧张,也很忙碌!现在就算是休息,时间上充裕了些,可心里总还是阴沉沉的感觉自己被生活逼得团团转,没有快乐!费老师我该怎么改变呢

    卷毛企鹅Q 回复 @听友91458867: 我也差不多,两边挑

  • 茶画一堂楚文

    有时候帮了不该帮的人,气愤了。

  • 阿拉_布肖德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玩家31102

    众生的解释不太精确,会误导吧

  • 赵广秋

    感恩费老师法布施善知识⋯

  • 茶画一堂楚文

    "一旦我们有更宏大的图景,我们就不会象现在一样生活!“我们如何生活以及如何看待存在的一切取决于我们的认知,而认知的局限性,使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陷入轮回,这是非常悲哀的,简直就是人生的悲剧!可是我们如何的跳出来呢,去觉悟,使明白!有意识不断提高认知还是不够的,行动才能改变一切,通过持续的修行改变命运,修行法门相当重要!阿弥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