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讲:【成语】当务之急(尽上.46)

第65讲:【成语】当务之急(尽上.46)

00:00
10:20

我们今天看《孟子·尽心上》的最后一章,第四十六章。


孟子曰:“知(zhì)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zhì)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chuò),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有一次,大概孟子的弟子问起,我们平时需要知道的事情很多,需要去干的事情很多,究竟应该先从哪里了解,先从哪里做起呢?


孟子回答说:“知者无不知也”,我们看看那些最具智慧的人,尽管他们是可以做到无所不知的,“当务之为急”,但是他们也不会同时去了解所有的事情,而是能分出轻重缓急,先去了解当前要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理的,不会面面俱到。


好比,我们希望掌握如何登上月球、探索宇宙的知识,希望探究分子、原子、质子、量子的奥妙,希望拥有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兴趣点很多,获取知识的欲望很强烈,但也必须要分出轻重缓急。如果眼下饭都吃不上了,要饿死了,如果明天要考试了,还没复习,没做完功课,却满脑子想着宇宙天下的事儿,就是不明智了。人要能认清当务之急,天下事要从身边事做起,高远处要由浅近处落实,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清主次,辨不明先后,抓不住重点,糊里糊涂,好高骛远。反过来说,一个人,是否能分清轻重缓急,是否能优先去解决当务之急,正是辨别他是不是智者的标志。


孟子继续说:“仁者无不爱也”,相同的道理,仁德之人,对其他人是无所不爱的,即使对坏人、小人,他们也有爱心,正所谓仁者爱人,但是他们爱别人也是有先后之分的,让他同时去爱世界上60亿人,也根本做不到。仁者是如何爱人的呢?“急亲贤之为务”,他们会先去爱身边的亲人和贤能的人,以此为第一要务。也正如《论语》中说的,“泛爱众而亲仁”,我们对他人拥有广泛的爱心,但爱他人不是空洞的口号,要从亲近身边的仁德之人做起,向贤能的人学习,看他们是怎么爱别人,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我们也提高修养自己,具备更好地帮助他人的能力,并且从爱父母、爱家人做起,从身边人身边事做起,由近及远,渡己渡人。


接下来,孟子举例子说:“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比如古代的圣王尧和舜,他们以天下为公,为人民鞠躬尽瘁,他们的智慧不可谓不高,但他们也并没有去普遍钻研万事万物,最终成为所有方面的专家,那没必要,也不可能,他们只是优先去了解、处理他们所必须急于了解、处理的事务。


同样的,“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以尧舜这样的仁德仁爱,他们也并没有去普遍地爱所有人,他们也是亲贤人远小人的,“举八元八恺”,“放四凶”,选拔任用优秀人才,对不服从管理,危害四方的凶族,该讨伐讨伐,该流放流放。


所以,人应该追求智慧,拥有仁爱之心,但又不必被智慧和仁爱绑架,好像要掌握所有知识,亲爱所有人,才是对的,那是大原则,大方向,具体处理事务,要从当务之急做起,以亲亲尊贤为务。


接着,孟子又从反面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父母去世了,他不去服三年之丧,而对服三个月、五个月的丧葬之礼很讲究;如果一个人,在长辈面前吃饭,狼吞虎咽,什么菜好吃都往自己碗里划拉,咕噜咕噜地大口喝汤,一点儿不顾礼节礼貌,却很在意啃肉干的时候,要小口地撕着吃,不能大口地咬断了嚼,这完全就是颠倒大小,混淆本末,不识大体,不分轻重,不知时务,不懂事嘛。


这句话中,三年之丧,指的是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为父母守丧三年,是丧礼中最重的;缌,指缌麻之丧,比如同族的叔叔大爷,还不是亲叔叔、亲大爷,远房亲戚,去世了,要服丧三个月,是丧礼中最轻的;小功之丧,指哥哥弟弟去世了,要服丧五个月,是五种丧礼中第二轻的。


这句话中的,放饭流歠,放饭,指大口吃饭,流歠,指大口喝汤。歠,是喝的意义。齿决,指用牙齿咬断肉干。


显然,缌麻之丧,小功之丧,和父母去世的三年之丧不可相提并论;用牙齿咬断肉干,和在长辈面前大吃大喝,放饭流歠,也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一个人,忽视大的礼节,而在意小的细节,舍本逐末,抓小放大,正是分不清求知、做事的当务之急,不具备真正的智慧和仁德的表现啊。


从一个“当务之急”,我们会发现,同样的生活,经过智者的点拨,我们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有更加准确深入的认识,有茅塞顿开之感。这正是老师、经典、古圣先贤存在的意义。下一讲,我们接着学习,源于孟子的成语,“茅塞顿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aron58

    very good~~~~

  • 琳琳钲钲